嘉靖年間的名裁縫

嘉靖年間,有一個裁縫師傅名聲很大,說出他的大名,如雷響在耳邊,無人不曉,京城中都叫他張裁縫。他做的衣服,不管你是高矮瘦胖,肩寬肚大,那是合身得彷彿這布料就是為他而織的,客戶的滿意率是百分之百,個個是慕名而來,滿意而歸,對他的這一手本事讚不絕口。

有一天,一位御史也慕名而去,要做一件圓領的衣服。張裁縫一看大官來了,停下手中的活兒,趕緊跑上前來,又是泡茶又是敬菸。那御史手一揮,哈哈一笑說,你別張羅了,本官今天是慕名而來,想做一件新衣,看看你的手段如何,看你盛名之下,其實副也不副,是不是象外面傳說的那樣手段神奇。

那張裁縫一聽,點頭又哈腰,笑咪咪地應承著,好好,一定為大人盡心盡力做好衣服,使大人滿意。說著便拿著尺子,圍著這御史大人量體測高,又是腰圍,又是袖長,又是脖圍,又是背寬,量好各個數據,記在小本子上。折騰了半天,總算量好了,御史大人就向張裁縫告別。剛要走,這張裁縫忽然跪在地上說,大人呀,不好意思,小人失禮,想問一下你這御史之官當了有多少年頭了?

這御史一聽,奇了怪了,說,這做衣服,與這當御史有幾年有什麼相干呀,你哪裡用得上知道這些情況呀。

張裁縫連忙起身解釋說,我做了幾十年的衣服,積累了一些經驗。如果一個人是剛升上這樣的要職,一定是意氣風發,志高氣揚,走起路來會是昂頭挺胸,所以做的衣服要略微是後短前長。如果在這個重要職位是待了一些年頭了,就會意氣比較平和,城府越來越深,不露聲色,這衣服就要前後一樣長短。如果在這崗位上很長時間了,希望能再繼續升遷,在別人面前就要表現得謙遜一些,與同事客氣一些,常常會要躬身腑首裝作很謙和的樣子,這樣衣服就要做得前短後長。如果不知道這些,衣服就不能做得十分的合身。

這御史聽了,哈哈一笑說,你這做衣服,比當官還有學問呀。

本來這做衣服,是無須知道當官的年限資歷的,這二件事是風馬牛不相及,做衣是做衣,做官是做官,挨不上邊。但就是別人認為無關的地方,卻被這張裁縫看作是做衣服合身與否的關鍵之處。裁縫的學問本在於量體,而量體裁衣人人都會,但他卻擴大到知人,把握人的精神面貌和心態,會使衣服更合體。

功夫在詩外,成功者往往是看到了別人看不到之處。

嘉靖年間的名裁縫

嘉靖年間的名裁縫

嘉靖年間的名裁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