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的三位内阁首辅都是谁?比起张居正徐阶杨廷和如何?

通古斯R荷西


周延儒:崇祯十四年九月进,十六年五月罢。1641-1643任内阁首辅

周延儒在担任首辅仅四个月后为温体仁所排挤,告病回乡,周延儒回乡后不久,温体仁因执政成绩不佳被罢免,接着张至发、薛国观先后执政,但是不仅不能挽回时局,反倒令形势愈加紧张,后金、农民军势力越发壮大,结果先后被罢免。在东林党人的影响下,崇祯帝遂下诏再次启用周延儒。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周延儒到达京城复任首辅。

崇祯十六年(1643年)四月,清兵入关,周延儒自请视师,却假传捷报蒙骗崇祯帝,崇祯帝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特进太师。后锦衣卫指挥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因而获罪流放戍边。不久,崇祯帝下诏勒令周延儒自尽,籍其家。终年51岁。

陈演:崇祯十六年五月进,十七年二月罢。1643-1644任内阁首辅

首辅周延儒被罢免,陈演接替其为内阁首辅.

陈演才质平庸且为人刻薄,为官期间大肆排除异己,公报私仇,欺瞒崇祯,作为周延儒罢免后崇祯的头号宠臣,陈演无所筹划,屡屡犯错,李自成攻入山西时,崇祯即群臣本欲调宁远吴三桂撤守山海关,抵抗李自成.唯独陈演力排众议,导致吴三桂未能成行,之后崇祯帝悔之,急调吴三桂入关,此时大同,宣城已经失陷,作战时机已然失掉了。

陈演也因此事于十七年二月辞职,群臣欲给陈演论罪,陈演对崇祯说,我判断失当,罪当死,崇祯怒曰:“你死有余辜!”轰出大殿

魏藻德:崇祯十七年三月进,本月卒。1644任内阁首辅

崇祯十七年,在北京城内外交困之时,魏藻德临危受命,成为内阁首辅,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崇祯问他有何对策,一向口若悬河的他选择了闭口不言,崇祯再问,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崇祯气疯了,一脚踢翻了龙椅。...三天后,北京陷落,崇祯自缢,明朝覆亡





民间遗史


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末年,在1627年,朱由检登基,也就是明思宗崇祯皇帝。此时的明朝,内部很乱,之前的党派竞争,极大消耗了明朝的国力。而崇祯皇帝不能说是一个昏君,在他的任期内,还是励精图治的,只可惜,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已经不是他能够扭转的局面。他先后铲除阉党,平反许多冤案,就在他想要改变明朝局面时,他发现竟然无人可用。

在首辅这个重要的位置上,在崇祯皇帝时期,经常的换,他在位17年,一共用了16个首辅,平均一年一个,这速度也没谁了。明朝最后的三个内阁首辅是:周延儒、陈演、魏藻德。

周延儒:1641年至1643年,担任明朝内阁首辅,他在为期间,并没有贡献,而是谎报军情,欺骗崇祯,后被锦衣卫揭穿,最后崇祯下令让他自尽。贡献没有,欺君就有,导致大明王朝灭亡的更快。

陈演:1643年5月担任首辅,1644年2月辞去职位。在位期间,公报私仇,为人刻薄,经常欺瞒崇祯皇帝,自己又没有什么才能,还经常犯错。当李自成攻入山西时,本欲调吴三桂前往抵抗,陈演却不同意,崇祯皇帝听从他,结果错过了最佳时机,至此,李自成攻入北京指日可待。

魏藻德:明朝最后一位首辅,1644年二月至1644年3月,一个月的内阁首辅。在位期间,没什么功绩,属于那种有才无德的人,他很会讨好崇祯皇帝,擅长辩解,但没有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责任。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最终死在狱中。

至此,明朝最后的三位首辅,没什么贡献,基本都是在坑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信赖他们,换来的是欺君。而张居正可不一样,他对明朝的贡献可大了,没有他的改革,明朝后期估计早就灭亡了,不会拖得那么久。

张居正当首辅十年时间里,辅助万历皇帝,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政治上:采取考成法,简单来说,就是对官员进行考核,对官员的工作效率、成绩进行考核,达标的有赏,不达标的就罚。

军事上:加强边疆的管理,“外示羁縻、内修守备。”其中内修守备就是加强北边的军事防御,提高了对蒙古的抗衡能力。这期间许多名将都得到重用,如戚继光等。

经济上:丈量全国土地,推行一条鞭法,为明朝增加税收。所谓的一条鞭法,就是把其他的税收,全部变成一条征收,按照田亩地折算缴纳,大大简化税收的复杂手续,也减少官员的贪污。

可见,明朝后面三位首辅是无法和张居正比的。张居正的做法,极大的触发明朝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他的改革,也让明朝得以延续半个世纪多的时间。因此,张居正更加有名,他的事迹名流千古。


文史浅聊


明朝大一统时期的最后一朝为崇祯朝,而崇祯用人猜忌多疑,在任期间走马观灯般换了十九任首辅,但即使如此也难逃国破人亡的局面。而崇祯朝这十九任首辅中的最后三位则是:“陈演,蒋德璟和魏藻德。”

无能首辅误国误君。

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前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于是朱由检讲了这么一段话:“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在朱由检心中,他是被这帮无能的大臣给害了的,且不说具体是何原因,我们先来讲讲崇祯的这最后三位首辅。

这三人中,陈演与魏藻德皆是无能且无耻之辈,身为明朝廷的高级官员、内阁首辅,陈魏二人在国家危难之际不仅不想办法解决,反而处处退缩。崇祯帝曾号召群臣捐款,结果身为首辅的陈演带头否决,而在闯王李自成进京后,陈演为保自家性命捐出数万两白银,结果最后还是难逃一死,而魏藻德同样是捐出数万两财物,然而别人不信其一个堂堂内阁首辅身家才几万两银子,将其活活打死。这两人皆是误国误民之辈,国家有此大臣,所以才会败亡。

但蒋德璟在历史上的评价还是可以的,史书上评价蒋德璟以拯救百姓为己任,为人秉公持正,用人举贤任能,且善于理财治兵,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

所以我感觉将这位与陈魏之流放在一起是对这位的侮辱。那我们再介绍另外三位对比者。

国家杰出的优秀首辅。

杨廷和,号称明代最强首辅,四朝老臣,历任正德与嘉靖两朝首辅,一手主导了嘉靖皇帝的上位,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

徐阶,嘉靖朝首辅,在严嵩专权时期曾隐忍一时,后一举推翻严嵩成为首辅,而徐阶上任以后便采取与严嵩截然不同的为政措施:“以威福还主上 以政务还诸司 以用舍刑赏还诸公论”,此措施大大消除了嘉靖与群臣之间的矛盾,并且使严嵩时期昏暗的朝廷逐渐清明起来。而我认为徐阶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给我们下面要讲的张居正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张居正,一代名相,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改革家。

张居正任内阁首辅的十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张居正在政治上的贡献是伟大的,虽然在道德层面有些缺失,但比起他对国家的贡献是不值一提的。

而大明的最后三位首辅,崇祯朝的最后三位首辅,陈魏之辈怎有资格与蒋公并列?又怎有资格与以上三位相比?实在是无法可比。

试问萤火怎能与皓月争辉?何况陈演、魏藻德二人连萤火都不如。


無古無今呀


1 周延儒两度为首辅,确实有些作为。比如二次上任革除温体仁弊政,一些政策也确实体恤民情,缓解了一下民生问题。但是,他确实能力欠缺,缺乏雄才大略,也没有军事指挥能力,识人方面,文臣还好,选用的武将一塌糊涂。最要命的是,他谎报了军情,导致了后期的流放致死。总体来看,周延儒是东林党推上台的代表,是党派胜利的产物,个人能力方面,摆不上台面。

2 继任的陈演比起周延儒更差,陈演才质平庸且为人刻薄,巴结崇祯全靠勾结内臣,上任首辅后大肆排除异己,公报私仇,欺上瞒下。就算不论人品,以个人能力来看,陈演能当个侍郎就顶了天了,干首辅?还差的远!

3 最后一任首辅是魏藻德,魏藻德有才,深谙帝王心术,且能言善辩,所以官位爬的很快。但是,我认为,他的治国理政才能比起陈演来还不如,为首辅期间,毫无建树。不仅如此,闯王进京之后,魏藻德还大肆污蔑崇祯帝,企图投靠李自成,却自寻死路,人品差到了连李自成都看不过去,直接弄死。

就这么三个人,拿什么和张居正徐阶杨廷和他们比?楼主怕是在开玩笑?[机智]


玉树临风的九郎哥哥


1644年初,大明王朝风雨交加,大厦将倾,崇祯皇帝做最后的挣扎。三月崇祯先后赶走内阁首辅陈演,蒋德幜后,要找一位新的内阁首辅,为他力挽狂澜,于是对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魏藻德情有独钟,下诏,加封魏藻德兵部尚书,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魏藻德,字师令,直隶通州人,1640年中状元,当时崇祯皇帝问48名新科进士:现在边疆多事,怎么样才能报仇雪恨?大家面面相觑无言以对,魏藻德回答:要大大小小的官吏,都知道国家的耻辱,才能建功立业。

崇祯牢牢的记住了魏藻德的名字。当时大家都还看不出来这是最后一任内阁首辅。然而魏藻德不是崇祯想象中的治国之能臣,在上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竟然没有向皇帝提出一条可行的建议。他做出的靓点,就是号令百官捐款助饷。魏藻德不是不想有所作为,他已经看出明朝气数已尽,不想做崇祯的殉葬品,他想倘新王朝建立,他一定会被利用的。

崇祯哪能想到魏的这些心思呢?最终,魏藻德一言不发,崇祯气急败坏,推翻了龙椅。没几天就自缢身亡。

李自成攻陷北京,责问魏藻德为什么不以身殉国?魏厚颜无耻的说,我等着为你效忠哩!

李自成急于筹措军费,并不想招降纳叛,魏藻德拿出了几万元,农民军嫌少,于是对魏藻德施以酷刑,把魏折磨死了。


山谷大师


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最后一位首辅魏藻德,不仅眼看着王朝覆灭,还巧言令色转身投向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张居正都是以大改革家、明朝的开拓者被提及。的确,在张居正担任首辅的万历年间,这位位极人臣、才华横溢的“头号男神”风采斐然。在万历年间政局动荡、宫廷内外斗争异常激烈的环境里,张居正能够气定神闲、游刃有余、纵横捭阖,的确有他过人的本事。饿瘪是他大刀阔斧的改革政绩,为他青云直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没事聊点历史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即明思宗,朱由检。自1627年即皇帝位,至1644年自缢于煤山。在位17年,前后任命17人,共18任首辅(周延儒两任首辅)。然而最终依旧没能拯救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江山土崩瓦解而无能为力,悲愤交加自缢于煤山之上。在大明王朝最后的日子里,崇祯帝发了疯似的疯狂的更换内阁首辅,就是为了能继续巩固祖宗基业,不让先辈的心血毁于自己手中。

在1643年(崇祯16年)5月罢去周延儒第二任内阁首辅的职位后,立即启用实力平庸,善于勾结内臣的陈演作为新的内阁首辅。陈演在任期间碌碌无为,更要命的是将崇祯帝一步一步带入深坑。

陈演才质平庸且为人刻薄,为官期间大肆排除异己,公报私仇,欺瞒崇祯,作为周延儒被罢免后崇祯的头号宠臣,陈演无所筹划,屡屡犯错。当李自成攻入山西时,崇祯及群臣本欲从宁远抽调吴三桂撤守山海关,抵抗李自成。然而唯独陈演力排众议,导致吴三桂未能及时奔赴前线抵御起义军。之后崇祯帝缓过神来,匆忙紧急调令吴三桂入关,而此时大同,宣城等已经被起义军占领,错失了大好时机。内阁首辅陈演也因此于1644年(崇祯十七年)二月被崇祯轰出大殿,崇祯随即罢免了陈演内阁首辅之职。

1644年(崇祯17年)二月,陈演被免后,崇祯帝临危抱佛脚,命蒋德璟代理内阁首辅之位。然而此时清兵已经入关,崇祯令群臣讨论练饷大事,蒋德璟虽然深知朱氏朝廷大势已去,败局已定,但作为内阁首辅,其忠心赤胆,犹不减当年,仍然据理痛斥练饷殃民之咎。最后以自己身为内阁首辅大臣而未能语达天听为憾,于三月二日引罪辞官。

1644年(崇祯17年)3月,在蒋德璟引咎辞官,起义军越发强势、清军入关的三重危机关头,崇祯将内阁首辅的位置交给了擅长辞令的魏藻德。

而当李自成步步逼近京师时,崇祯急于筹集军饷,下令百官捐款"助饷"时,身为内阁首辅的魏藻德为保住其家财,率先表示家无余财,反对崇祯征饷,征饷之事未见其成果而草草了事。

当李自成率军兵临城下之时,崇祯问魏藻德可有对敌良策时,一向口若悬河的魏藻德选择了闭口不言,崇祯再问,魏藻德竟跪在地上,一声不吭,连大气也不出一口。

三天后,京师陷落,崇祯自缢于煤山之上,明朝覆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