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西門子搶佔時代機遇,加速佈局大灣區

德國製造業翹楚西門子(Siemens)在粵港澳大灣區足跡處處,例如研發建築技術、發展數字工業,以至參與節能及運輸項目等。

西門子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鍾漢明談到公司各個大灣區發展項目的宗旨:我們的最大目標,是按照本公司訂下的智慧城市願景,為大灣區各種工業以至能源、鐵路、樓宇等基礎設施項目提供數字服務和解決方案,實現我們的『電氣化、自動化及數字化』策略。

西門子與廣東省甚有淵源。多年來,大量香港製造業廠商遷到當地,加上內地推出「西部大開發」政策,鼓勵商家到內地不同城市投資開發,造就該公司深入廣東。目前,雖然廠商逐步北移,甚至離開廣東,但工業依然是西門子的一大收入來源,尤以汽車業為然。

不過,鍾漢明指,隨著大灣區發展藍圖公佈,強調城市化及互聯互通,西門子的業務增長潛力焦點已有所改變。他說:「時移勢易,隨著大灣區穩步發展,基礎設施領域日趨重要。」

百年西門子搶佔時代機遇,加速佈局大灣區

基礎設施成重大收入來源

大灣區人口超過7,000萬,地區生產總值(GDP)合共達1.6萬億美元,是西門子全球業務的重要一環。鑑於大灣區除需要長途鐵路主線外,廣東省9個城市同樣需要城際及市內鐵路連接,鐵路運輸也就成為西門子一個發展重點。

鍾漢明簡述西門子在鐵路方面的發展策略:隨著日後市區密度上升,城際鐵路將大有發展潛力。發展鐵路的一大要點,是要確保碳排放量處於最低水平,以建設宜居環境。目前,城際鐵路未能應付都市發展的需求,所需的雖然不是高速鐵路,不過也應提供便捷服務,最大關鍵是成本效益。

鍾漢明又指,城市規劃應確保道路運輸基礎設施及服務能與鐵路系統互相配合,達致最高效率及可持續發展。

他闡述西門子為客戶提供的服務:「智能基礎設施必須具備軟硬兩種元素。我們已訂下『工業4.0』方針,致力為客戶提供軟件和硬件,包括設計及模擬演習。我們的『數字分身概念』涵蓋控制器、項目執行及營運(如工廠),以及建築信息模型(BIM)設計,後者可轉移至項目管理,優化基礎設施運行週期的成本。這些成本往往比基礎設施本身還要昂貴。」

西門子憑藉該公司的定製硬件,以及對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的專業知識,在這方面為客戶提供一流服務。

百年西門子搶佔時代機遇,加速佈局大灣區

香港的智慧城市倡議

近年,數字化成為全球趨勢,西門子在大灣區實行一套不斷演進的策略,而香港則是當中的核心。鍾漢明指,香港政府兩年前公佈的智慧城市藍圖,與西門子的智慧城市實踐方案不謀而合:「政府的倡議令人欣喜。我們一直為香港的建築物提供首屈一指的電氣化及自動化技術,數字化可謂必不可少。」

他表示,西門子的服務策略是發展「智能空間」,聚焦各單位的使用情況、善用空間及互動性等因素。其中,互動的意思是令建築物具備與使用者或其它建築物「溝通」的能力。為此,西門子計劃來年在香港推出多項技術,例如用以控制室內環境及收集環境數據的感應設備。

百年西門子搶佔時代機遇,加速佈局大灣區

西門子於2017年開設全港首個智慧城市數字中心,針對城市化帶來的挑戰,研發所需的數字解決方案。

西門子在歐美研發這些技術,經調整後於香港使用,在港府的智慧城市發展計劃下測試效果,之後再擴大規模並引進大灣區其它城市。在大灣區,創新技術的拓展情況受各市的市場需求主導。就此,香港可作為智慧城市應用方案的試驗場,讓西門子評估各項技術的商業吸引力。

鍾漢明談到為何以香港作為「生活實驗室」:香港一向是個充滿創造力和創業精神的地方,是研發嶄新技術的理想地點,且在很多方面都擁有優勢,包括法律制度、知識產權保護、稅制、金融及專業服務等,因此可作為技術應用的測試及調整樞紐。很多人常說,任何產品若能在香港立足,便等於可在世界任何地方立足。這句話實在正確之至。

生活實驗室新構思

西門子積極在香港實踐其「生活實驗室」構思,獲香港科學園鼎力支持。事實上,該公司目前正是在科學園進行研發工作,藉此融入園區的科技及創新生態系統,同時也方便與理念及業務策略相近的人士和公司溝通交流。

西門子在科學園的基礎設施安裝了旗下的嵌入式城市物聯終端(Embedded City Box)。該裝置可收集各種數據,例如環境光亮度、道路繁忙程度、溫度、溼度、噪音、震動強度,以及空氣懸浮粒子等。這些數據可透過人工智能進行分析,以協助解決城市問題,或是評估日後可能面對的挑戰。

百年西門子搶佔時代機遇,加速佈局大灣區

香港有近8,000幢高樓大廈,是全球城市之冠,因此也是西門子研發智能建築技術的理想地方。如何在這些建築物打造智能生活環境,讓其可與使用者互動,從中收集資料,進而按照他們的各種需要作出調整,對香港的未來發展步伐非常重要。西門子透過智能控制、保安及能源管理系統,協助辦公室、數據中心、大學、酒店及醫院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支援服務,改善效能、安全、舒適度及靈活性。隨著大灣區的樓宇開始升級,以提升競爭力及引入智能元素,預料西門子的智能建築技術將於區內大派用場。

強化香港樞紐角色

最近,西門子在香港與多家初創企業以及微軟(Microsoft)、匯豐等國際公司合作推行計劃,在大灣區物色商機。他們希望運用西門子設於香港的智慧城市數字中心的創新成果,在智能基礎設施、智慧出行及能源等範疇開拓物聯網機遇。

另外,西門子也希望運用其於香港的聯繫網絡,到大灣區探求醫療保健領域的機遇。香港的醫療保健公司信譽卓越,在海外廣結商脈,深受大灣區日益富裕的消費者喜愛。鍾漢明表示,西門子已在這方面踏出第一步:「我們期待與香港的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且目前已參與大灣區數個港資醫院發展項目。」

百年西門子搶佔時代機遇,加速佈局大灣區

西門子的另一個目標,是推動海外技術進入大灣區市場。鍾漢明指出,雖然香港、澳門和內地之間存有制度差異,但今後所有與大灣區有關的框架都必須歡迎信息科技知識轉型。他說:「香港擁有獨特的知識產權法例,且跟國際文化接軌。因此,接下來的挑戰是各市在標準及通用數據交換方面的合作達成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