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2006年一档互换节目开播。

随即成为老师家长心中的“教育必看”节目,接着它还得到了中宣部、公安部的提名表扬。

省广电局还为节目颁发了一号宣传嘉奖令,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开始。

因为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纨绔子弟如何洗心革面”的盛景——


《变形计》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当年不少人被感动的两眼含泪,十几年过后,再提起它却是一脸的不悦。

装出来的综艺,表演痕迹太重,剧本套路千篇一律……

让人最不能接受的是,曾经变形过的孩子,似乎都又变回来了。

曾经感动中国的节目,就像一场虚伪的闹剧。

1.

那里的孩子,都不会改

2015年,《GQ》做了一篇专题报道,采访了参加过节目的城市孩子施宁杰,廖洪毅

施宁杰说:我觉得去《变形计》的少年都不会改,而且不只我一个人这么想。

他和好几个参加过节目的孩子都保持着联系,另个变形少年廖洪毅也认同的点点头。

在节目中层痛哭流涕地发誓再也不去夜店的他,回家的第一晚就跑到夜店买醉。


农村生活太特么苦了。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信奉“活到老整到老”韩安冉,在变形结束时与继父热泪拥抱,取出下巴假体,发誓再也不整容。

但没多久,她再次就在整容的道路上狂奔,脸每过一段就会更新一次。

因节目获得的名气,也让她成为网红,坐拥300万粉丝。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当同龄人面临升学压力时,她已经经历了几段风风火火的恋情,和男友姐妹撕逼撕的腥风血雨。

两次堕胎,19岁当妈,20岁怀二胎,接着和相爱相杀的男友步入婚姻。

婚礼请了半个网红圈的红人,伴娘团直接逼出我的脸盲症。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整容打针同医生。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生娃开直播,婚礼怎能不刷一波礼物?

于是乎,正常婚礼就办成了销货直播。

新人交杯酒推销红酒,给长辈敬茶推销茶叶……

婚礼俨然成了某商品发布会。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平时靠着网红销货带货,撑起光鲜体面的生活。

出道路数相同的还有网红李耐阅,这个小姑娘就更作了。

和多名男子拍下私密照,失恋后自残割腕。

曾经变形成功的乖乖女,直到吸毒被抓才算消停。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只用十几天就让一个人彻底悔过,想想也觉得不可思议。

不求多神奇,但它却意外暴露本性:越来越像一个造星机器。


2.

每个城市主人公,至少获100万粉丝

变形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这都不是小编厌恶它的理由。

可播一集,火一个城市娃是什么操作?

要说火的最早的,应该可以上追到易虎臣。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变形过后的他也真的变回了善良友好的少年,一时间收获众多粉丝。

开网店当老板,在节目结束后,还曾回到云南给当地儿童捐赠生活用品。

做力所能及的公益,默默回馈着社会,易虎臣可以说是节目变形最成功的孩子。

凭借着良好形象,他再次收获了大批粉丝。

易虎臣的意外走红,让《变形计》名声大噪,之后也涌出了一大批流量级人物。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据悉,每个城市主人公,都至少获得100万粉丝。

但率先试水的易虎臣没有走明星路线,开网店做公司,但也因没有经验而屡遭失败。

为创业找粉丝借钱,欠下30万债务,人间蒸发。

最后21岁的他,被法院定成“老赖”。

之后的城市主人公就长了心眼,想赚钱不能单干。

下了节目就签约经纪公司,《变形计》俨然成了造星平台。

网红主播韩安冉,网红兼演员杨馥宇,歌手兼演员何权谋,签约艺人李锦鉴……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转型比较成功的应该是李宏毅杨桐

李宏毅那集几乎坐实了节目造星的嫌疑。

他本身是韩国练习生,因吃不了苦回国,参加了《变形计》,顺利出道。

翻开他的微博,人气丝毫不亚于当红小生。

虽然作品有点那啥。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拍电影,出单曲,开网店,代言产品,他们忙得不亦乐乎。

名利双收,他们借《变形计》办到了。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本来的励志情感节目,沦落成娱乐造星节目,按说不是谁可以把控的。

但深究下去,这节目的根本身就不太正。


3.

恐吓威胁,造星机的潜规则

曾不止一个主人公控诉过《变形计》的导演为了节目效果,有威胁,恐吓,故意激怒他们的行为。

第八季高泽文曾经在遭受王境泽无端殴打后对着镜头说:“我要是还手,不就让你们得逞了。”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李宏毅爆料说:节目组让签合同,让我们在农村使劲闹,不闹就罚钱,打坏东西不用赔。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施宁杰曾向《GQ》控诉过节目组对他的道德绑架与限制人身自由的事实。

在“需要变好”的时候,他被要求给农村家长洗头,不洗的话就会被一群人围住,并威胁他“这辈子回不去了,等死吧。”

拒不就范的施宁杰,节目组不给他饭吃,也不让打电话,又饿又绝望他终于爆发,砸了很多东西。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关于“坏孩子”的叛逆素材,节目组常这样搜集。

更讽刺的是,为了犒劳施宁杰,节目组的一个工作人员,回到长沙后还请他嫖了个娼。

这些父母观众们都看不到,他们能看见的只是孩子们痛哭流涕的忏悔。

综上所述,《变形计》真像一场有计划,有目的,有剧本的活动。

最让小编不能忍的是,这场计划牵涉到了一群无辜的孩子:农村主人公。

4.

富人的造星机,穷人的索命绳

首先,《变形计》的潜规则不仅运用于城市孩子,也同样运用于农村孩子,比如王红林。

因在节目中受伤,节目组安排一个男生帮她洗脚,天真的她没有拒绝节目组的“好意”。

但在节目播出时,字幕首先带节奏,说她“娇气”。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不知详情的网友们随后跟风,网络暴力让小姑娘不堪重负,一度想要转学搬家。

直到大伯不得已站出来证实这一切是节目组安排。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节目组安排,家长做戏,孩子们却被假情感动。

富人孩子得名得利,穷人孩子们呢?

有的因病去世,有的去厂里打工,有的变得叛逆挑食,嫌弃家里太破,想要回到富爸爸身边,最终被拒绝只得伤心落泪。

和易虎臣交换的吴宗宏,亲生父亲生病时,他打电话给城里的爸爸,没想到却被拉黑。

互换的日子让他们做了一场梦,这场梦也让他们无比失落。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我可以忍受黑暗,但请别让我见过光明。

也许会有人反驳我,《变形计》有很多好的地方啊。

比如,相信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的高占喜,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国防生。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罗先旺在节目播出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顺利考取贵州师范大学,现在在家乡的县城当地理老师。

吴宗宏长大去了广州。

粱训辍学在益阳一家工厂做事。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想起《变形计》的初衷:体验不同人生,收获教益的目的。

但从结果来看,它是城市孩子的成名计,对农村孩子来说却是牺牲尊严隐私,来换来关注。

《变形计》就像一场闹剧,取悦着家长,牺牲着孩子。

而且十几年都没有落幕。

孩子眼中的奥斯维辛,父母眼中的救命稻草。

这样的事件,在现实中也不少。

先该变形的难道不该是家长?是变还是毁?


如今仍然有很多家长沉迷于此,是这场闹剧最大的悲哀。

他们把希望给了贫困大山,觉得苦难会教会孩子懂事,但他们却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像送走包袱一样的送走他们,等待他们感恩,悔过,道歉。

父母从来不问孩子需要什么,只把成人最喜欢的钱当做爱的方式。

或许,真该参与变形的不是孩子,而是他们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