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我的方向开枪,枪射程1000米,我站在距枪1001米的位置,是不是可以看到子弹掉眼前呢?

欧阳一浩


这个题目的已知条件如下:第一、枪械最大射程为1000米;第二、题主的位置距离枪口1001米;第三、题主的身体正对着枪口方向,用肉眼进行观察;第四、枪械为低初速小威力手枪(从1000米的最大射程中推理得出,比如05式9毫米警用转轮手枪)。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具体的枪械型号以及射击环境,所以我们需要根据上述已知条件做两种假设进行解答:第一、枪手的射击姿势为立姿据枪,瞄准方式为表尺机械瞄准,弹药为普通弹,射击环境为视野良好且无风的昼间;第二、枪手的射击姿势为立姿据枪,瞄准方式为枪手在使用夜视仪情况下的表尺机械瞄准,弹药为曳光弹,射击环境为低可见度的夜间。下面我们开始以实验的形式解答肉眼能否看到子弹掉落在眼前这个问题。


▼下图为刻度处于“0”位的枪械表尺,这时候可以瞄准射击距离为200米的目标,如果需要射击距离为1000米的目标,表尺应推向刻度10

人类肉眼的观察能力

人类是通过眼睛这个器官来观察事物的,也就是所谓的“看见”,然而眼睛所看见的事物形态却是大脑决定的。眼睛就好比传感器,而大脑就好比中央处理器,眼睛看到的事物需要通过视觉神经将事物所反的光线在眼球中的成像信息传输给大脑,经过大脑的处理形成事物的影像。可见从眼睛看到事物,然后在大脑中形成影像这个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比如驾驶汽车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紧急制动时,从眼睛观察到紧急情况到右脚做出紧急刹车动作一般需要0.1~0.5秒,抛开大脑做出“踩刹车”这一指令不论,从眼睛观察到情况再到大脑识别这一情况就需要耗时约1/24秒,可见眼睛对事物的观察不受速度影响,而是受时间影响。


▼下图为正在设置射击提前量的狙击手瞄准镜视角,提前量不但需要考虑目标的移动速度,还要将枪手自身的反应时间考虑进去,毕竟大脑从观测到目标,然后向手指下达“击发”指令,再到手指执行指令扣动扳机的所需时间与驾驶员紧急制动时的所需时间基本相同,即0.1~0.5秒

另外,眼睛观察到事物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事物表面的反光。比如我们白天能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通过太阳光照射在事物表面然后反射到眼球,然后通过大脑处理后形成影像的,而在夜间有光照的环境里则是通过灯光照射产生反射形成影像,在没有光照的夜间或者其他环境中对于人眼而言是无法观察到事物的,这是因为事物表明无光照,无法对眼球形成反射光,这就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原因。因此人类眼睛的观察力是十分有限的,肉眼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才能通过观察在大脑中形成影像:第一、事物呈现时间不低于1/24秒;第二、事物表面必须能够反射光线。


▼下图为划过夜空的流星,流星的运行速度约为11公里/小时~76公里/小时,如此高速仍然能被肉眼观察到的原因是流星在划过夜空时的呈现时间比较长,而肉眼无法观察到高速飞行的子弹的原因则是子弹的呈现时间太短,呈现时间一旦低于1/24秒,大脑将不能及时处理出它的影像,故而造成“看不见”的现象

枪械发射的子弹在飞行过程中的形态

我们仍然以05式9毫米警用转轮手枪为实验枪械,该枪在发射普通弹时子弹初速为220米/秒,发射曳光弹时初速为210米/秒;有效射程50米;最大射程1000米;枪弹散布精度值为R50≤2.0cm,R100≤5.0cm,系统散布精度值为R50≤5.0cm,R100≤12.5cm。在忽略枪弹飞行过程中动能损耗的前提下,9毫米枪弹从离膛到飞行至1000米的距离需耗时约4.54秒,也就是说弹头在视野中呈现的时间为这个数值。普通弹的弹头为全铜被甲材质,在昼间对光线的反射效果良好。可见,理论上这枚昼间射击的9毫米普通弹具备了肉眼可视的两个条件。


▼下图为国产05式警用9毫米转轮手枪,由于子弹初速低、杀伤力小,被我国民警誉为“善良之枪”

而在使用曳光弹时飞行过程耗时4.76秒,夜间射击时子弹在飞行过程中尾部拖曳着一条显眼的亮光在空中持续呈现4.76秒,划出一条清晰可见的抛物线弹道。可见,这枚夜间射击的9毫米曳光弹明显具备肉眼可视的两个条件。


▼下图为曳光弹在夜色下划破长空留下的抛物线弹道

枪械的射击还存在一个不可回避问题,那就是射击精度,05式9毫米警用转轮手枪在50米的有效射程内的散布精度值为≤2.0cm,100米内为≤12.5cm,也就是说仅仅在射击100米的目标时枪弹的弹着点将会分布在以瞄准点位中心的方圆12.5厘米以内,而射击距离为1000米时这个散布精度值将会达到至少750厘米,即7.5米!


▼下图为05式警用9毫米转轮手枪在50米胸环靶射击中的表现出的弹着散布情况

综合以上射击实验我们得出这样的解答:当使用一只最大射程为1000米的枪械瞄准站在1001米的题主进行射击,在昼间条件下发射普通弹时理论上能看到子弹的飞行状态,但是由于9毫米子弹实在太小,实际上是看不到的;在夜间条件下发生曳光弹时能够清晰地看到子弹整个飞行过程。另外,基于射击精度的制约,无论是昼间还是夜间射击,子弹都不会落在题主的眼前,而是落在以题主为中心的方圆7.5米范围内任意一个点上,也就是说题主将无法眼巴巴地看见子弹落在自己的脚下。当然世事无绝对,万一子弹飞行过程中在误差值的作用下弹道正好经过题主脑袋时,即使子弹是没有尾迹的普通弹,题主不但能眼巴巴地看着它向自己飞来,还能眼睁睁地看见它钻进自己的眉心。


▼下图为题主在1001米处眉心中弹时的表现,子弹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弹道,而题主的脑袋正好位于子弹的飞行弹道中,穿透后的子弹将坠落于题主身后约7.5米的位置,这种低概率事件可不多见


兵器知识谱


如果枪的射程是1000米,人在1001米的位置,人看不看的见子弹掉地上是要分情况的,但是最大可能是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这么说吧,一把枪主要有三个射程指标,一个有效射程,也就是既能保证精度,又具有足够杀伤力的射程。另一个是最大射程,也就是子弹能飞行的最远距离,不过这玩意儿都是在枪支试验定型过程中取得的一个平均数,并不是每把枪都完全一样。还有一个致死射程,有时候也叫杀伤射程,也就是子弹还具有杀伤力的射程,这个射程比最大射程要小一些,因为子弹必须保证一定飞行速度才具有一定杀伤力,而在子弹最末段的速度太低,已经和咸鱼没什么区别。



那么如果你说的是一把枪的有效射程是1000米,那么你站在1001米这根本没有本质区别,稍微有点准头的射手,三点一线就能把你GG了。像95步枪的有效射程是400米,难道站在401米就打不死你了?像是我们熟悉的AWM狙击步枪,有效射程差不多1000米,但是2009年,英国陆军狙击手克雷格·哈里森用一把AWM在阿富汗成功狙杀2475米外的塔利班分子,创造了当时的狙杀世界纪录,所以如果你说的是有效射程,那么还是洗洗睡吧。

如果你说的是最大射程,那么还真的有可能看到子弹掉地上,因为这是子弹的最远飞行距离,虽然每把枪有细微区别,但是相差也不大,到了1000米子弹基本也是筋疲力竭,飞不动了。可是有一个问题你得知道,超过有效射程的子弹弹道都非常不稳定,即使配备了高倍率光学瞄准具,你也很难掌握子弹飞到哪里去,所以要把子弹打到你附近,让你看见,这本身就是一个超高难度操作,这也就是为什么创造狙杀纪录除了技术,更多的得依靠运气,因为出了有效射程,打不打得中的人基本就看人品了。

如果你说的是致死射程,那我劝你还是别轻易尝试,因为在这个距离内的子弹都还具有一定杀伤力,像M24狙击枪的有效射程只有800米,但是致死射程在2000米以上,这个距离内子弹还具有很大动能和比较快的飞行速度,虽然可能瞄不准,但是如果一不小心打中了人,还是有很大概率GG,而你也不可能看到子弹落地,因为它离最大射程还有一定距离差,会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这样说,大家明白了吗?


军武吐槽君


如果出题人真的敢亲力亲为的去做这个试验,那么就很可惜了,因为有可能这时出题人最后一次看到子弹了。

首先解释一下枪械射程方面的三个概念吧:

1、有效射程

枪械进行靶标射击测试时,在确保一定的射击精度和杀伤力的条件下所得到的距离参数,这种参数其实就是很多枪械最为常见的射程。比如常见的自动步枪一般都是在300-400米;手枪的话一般就是在50米;冲锋枪一般就在200米。这些枪械射击超过有效射程的目标时,精度就会大幅下降,说的通俗点,对于很多普通射手而言基本上就是靠运气了。

2、最大射程

最大射程,就是枪械按照最佳射击角度(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最佳射击角度一般在35-40°之间,并不是45°)射击出的子弹,在空气中飞行到最后落在地上的着地点和枪口之间的距离。不过需要特别之处的是,处于最大射程距离上的子弹并不是速度为零,而是水平速度为零,垂直方向的速度依然有,所以这个时候如果碰到目标,依然有一定的杀伤力。

以最常见的AK47突击步枪为例,有效射程一般在300-400m,但是最大射程可能就达到2000-2200米之间,这种距离还要考虑到射击场地的风向、温度、高度差等因素。

3、致死射程

这种射程就是用子弹弹头的动能作为评判标准,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标准是子弹动能降低到78焦耳时的距离为致死射程;而我国和俄罗斯的标准是98焦耳。这就是意味着,俄罗斯和我国的军用制式步枪要比同口径的美式步枪威力要大一些。

所以,现在回到题目,如果1000米的射程是该枪械的最大射程,那么在1001米上子弹依然具有杀伤力,这样出题人就苦逼了。

其实AK-47这样的自动步枪有效射程在400米,最大射程基本上能够达到1500米以上,不过关键的问题是,这样的距离上,弹头精度完全失控了,无法进行有效瞄准,也就是失去了实战价值。这就是为什么现代枪械一般更为看重有效射程的原因。


这个问题呢就回答到这里吧。

如想了解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老鹰航空坚持原创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他人请勿抄袭,发现必举报。


老鹰航空


题主是想问在枪械最大射程之外,子弹还能否击杀目标!可以很肯定地说超出最大极限射程之后枪械是不能杀人的,因为在最大射程之外,哪怕只是一毫米弹头也已经落地了,其动能几乎为零不具备穿透皮肤的能力。

而且即便是子弹仍在飞行之中,在极限射程的最末段,弹头的穿透力也已经衰减到不足以致命的程度了,比如美军的M1卡宾枪就出现过无法有效穿透棉衣的现象。因此说当穿戴防护设备的士兵站在极限射程末段时,并不一定会被射杀。

所谓的极限射程指的就是枪械榴弹的杀伤半径,在密集交火中士兵并不会等到目标进入有效射程再开火,而是利用突击步枪的全自动火力,对极限射程范围内的目标进行火力覆盖,也就是利用抛物线弹道进行第一轮杀伤。因为在一般的400米有效射程之外,子弹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实在没有必要把目标放进了再射击。

比如AK-47的极限射程据说在1500米开外,这个距离内子弹还是可以侵入人体的,只不过不足以致命。AK-47的标尺有800米,但那是给赵刚政委那样的神射手用的,一般人的可用射程也就400到顶了。

(现实中连退出的弹壳都很难看见)

因此,回答上述问题要先搞清楚说的是哪个射程,如果是在枪械极限射程的1米之外,人是不会被击毙的,但如果是在有效射程前1米那就危险了,因为有效射程之外的子弹也可以杀人,士兵经常利用这个距离使用榴弹击杀目标。那么在极限射程之外能否看到子弹落地呢?这显然是不能的,因为子弹在极限射程着地点落地时速度还是很快的,你只能看到子弹在地上砸出一个坑的瞬间,除非你有摄影机的眼睛否则根本看不到子弹本身。


利刃巨透社


这个问题很有趣,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本文问题的题主,显然是没有把问题说明白,对于枪械的射程分为有限射程、最大射程、致死射程。那么显然这个所谓的1000米射程无法判定是指的哪一个射程,无论是哪一个射程按照题主所说,在1001米的距离上,同样是小命不保啊!

因为枪械的射击原理就是一个火药,短时间内燃烧产生的大量膨胀气体推动弹头向外飞出的过程。那么在这个飞出的过程当中子弹并不是平行飞行的,而是采用抛物线原理飞行的。在我们用枪械瞄准目标的时候,实质上我们的瞄准线与目标之间是一条直线,我们可能认为我们的枪械子弹就是按照这条直线运动的,而实质上根本就不是。



如果你按照瞄准线与枪管直线延长,你会发现两者之间竟然是交叉的线,而枪管直线竟然是向你指向目标的上方飞去。按照抛物线原理,子弹射出后他的落点应该是你所指的目标位置。由于受到环境,空气阻力等影响,而这段可以达到的最大落点,受环境影响最小的距离,就是枪械的有效射程。


而最大射程就是枪械按照抛物线原理达到的最远距离,但是这个射程并不是子弹就不会动了。比如AK-47的有效射程是400m,最大射程有1500m,可见在400m以外其仍然在飞行,只不过是这个过程受环境影响很大,射手根本无法保证集中目标。记住,子弹还是在飞。

那么致死射程就是子弹的最后遇到物体的所剩的最大动能还有多少。正常的人体很难承受100焦耳的子弹打击,美国标准是78焦耳,俄罗斯与我国是98焦耳,各国所定的标准不同,也与各国的枪械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对于咱们问题而言,多出来那1m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无论是谁,也没有机会看到子弹落地。无论是你是在有限射程,还是最大射程,抛物线飞行的子弹不会到你面前就不飞了,更不会掉落下来。电影里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真实的环境中,除非你是真的知道子弹的着地点,而且十分精确,你在那1m之外才能看到。


淡然小司


射程和飞行距离是两回事,题主的运气相当好的话,不光可以看到子弹,你还可以看到很多著名人物,比如上帝,佛祖,马克思等等。

1000米外的射击手掏出了子弹。

子弹:

子弹被发射的过程:

撞针撞击底火,点燃火药,燃气推动弹头,射了出去。

实际过程:

楼主认为此时的子弹飞行路径:

落到脚下?

子弹实际的飞行路线:

为什么子弹的飞行路线在瞄准水平线以上?

因为狙击镜和枪管平行啊:

如果子弹和瞄准视线平行,

那岂不是我瞄准眼睛,打倒的却是肚子?

所以瞄准要上移一点点,打出一个上抛物线。

...

而不同距离下的射击,就需要观察手告诉狙击手精确的距离,

然后狙击手调整狙击镜上面的密位,

让子弹第二个交点与目标重合。

注:当然还需要其它调节比如风差补偿。

也就是下图:

而像是步枪之类的,

都需要在枪上加表尺(或者瞄准器),比如步枪的表尺:

不过步枪狙击时代,

枪管本身就做成了上抬:

小细节:

1.枪管里的膛线:

看不清楚,?那换个炮管:

以前是滑膛枪,没有膛线,比如霰弹枪。

后来发展出了线膛枪,逐渐流行。

因为有了膛线后,可以使得子弹旋转射出,飞行更加稳定,精度就高了。

2.底火(火帽)

现代各国生产的底火配料大不相同,各有各的秘方,

不过以前有用氯酸钾,或者雷酸汞。

也离我们生活不太远,比如小孩子玩的摔炮:

成分里面就有氯酸钾。

小注:

理论上,如果你获得一个子弹,左手拿老虎钳一夹,右手握个锥子...

你就获得了一把手枪...当然,这准头不好调,加根管子会更好。

3.1001米外的楼主

由于事发地点我还没有编出来,射击手领了盒饭就走,

所以只是采访了当时的目击者:

注:狙击子弹的动能足以把人撕成两半...嘛,提问者的想法很可爱就是了~

评论区有位小朋友看了半天不懂,其实你看懂弹道就应该明白了...

不过我还是正面回答一下吧:

假设枪的射程是1000米,这个射程一般指的都是有效射程。

好比篮球场上,我三分线以内投球很稳,那三分线到篮筐就是我的有效射程。

我们可以跟人说:“我射程三分线以内。”可如果中场扔进一个球,我们不能把这称之为“射程”吧?

所以这个射程1000米,大家都默契的认为是“有效射程”,而提问者说要站在1001米处...

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子弹还在飞。

原本打头的,可能就...

打头和打身体没什么区别,都得凉。注:弹道夸张,为了表现有弧度。

也不能理解为最远射程,

因为最远射程是人的能力,可以用狙击枪打中的最远的距离,比方说用1000米有效射程的枪,我能击杀1500米处的敌人(摊手)

所以你应该用的表述是:子弹飞行最远距离。

不过这样的话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子弹只能飞行1000米,我站在它弹道方向,落点的后一米,我是否能看到它在眼前落下?

答案:理论上行,实际上不一定行,因素太多不想讨论。


大月满弓刀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按照单纯的理论数据,确实可能会出现类似题主所言的情况;但在实际情况中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喜欢枪械的朋友应该知道,枪的射程一般会有两个限定,即有效射程和最大射程!那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来看“有效射程”,首先,它不是枪械的射击距离的上限,而是说子弹击发后能对预定目标形成预期的精度、杀伤要求。

举个例子:一把手枪的有效射程是五十米,那就意味着只要射击者和目标的距离在五十米内,只要射击者技术到位,就可对目标造成杀伤;如果超出五十米,杀伤可能和威力将会大打折扣。

反观“最大射程”,顾名思义就是子弹可以飞行的距离上限。我们以95式突击步枪为例,其有效射程为400米、最大射程为600米,这就表示从95式步枪中击发的子弹可以到达距离射击点600米的地方,但在400至600米的这一区间内,子弹的杀伤力将减弱许多。

所以说,题主所说的“射程1000米”如果是有效射程,那么站在距离射击点1001米的地方必死无疑!如果是最大射程,也有被击伤甚至击毙的风险,这是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到子弹的运行方式。

严格来讲,子弹的弹道并不是一条我们理想中的直线,而是一条具有一定弧度的抛物线;但是由于子弹特殊的气动外型、远高于声速的初速度(突击步枪)、膛线等设计,大大提升了子弹飞行的稳定性,以至于十分接近直线。

另外,子弹飞行的动能是一个逐渐弱化的过程,当发射药瞬燃所产生的高温和高压将子弹“挤出”枪膛后,飞行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的惯性,而这个作用力并不是戛然而止的;所以,站在子弹最大射程1米外,看到子弹掉在你面前的可能性并不太。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不得不说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谁敢尝试一下,那可能是最后一次看到子弹,当然也不一定,因为子弹还在快速飞行,人眼无法识别,可能致死都没能看到子弹。下面分三点为您解释一下原因。

第一,如果是有效射程的话,确实十分危险。有效射程是一个仅具有参考意义的数据,因为"预期的精度和威力要求"都是人为给定的标准,跟战场的实际环境总是有所出入的。比如中国M99半自动狙击步枪的有效射程为1500m,但是同时也可以命中1600m的目标,只不过1500m之内的距离精度比较好掌握,而超了过这个距离之后,精度有所降低,但优秀的狙击手同样能够打到1600的目标。所以,只要敢尝试的话,确实非常危险。

第二, 如果是最大射程的话,还是很危险。子弹飞出枪口以后总是要落地的,其中子弹所能飞行的最大距离就叫最大射程,但是请注意,弹道终点的弹头依然具有一定的速度,并不是因为速度下降为0。比如AK47突击步枪,口径7.62x39mm,发射M43型(57-N-231S)普通弹,弹头重7.97克,初速710m/s,经过粗略计算后得到其最大射程为2197m,但是用AK47打击2198m的目标依然还是有杀伤力,所以不要轻易尝试哦!

第三,关于射程,只是一个理论值。所以说一支枪的射程为1000m,但是在操作过程当中还会受到风、空气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射程可能大于这个理论值,所以还是不能轻易尝试哈。

欢迎关注李博士说事,持续为您推送精彩有趣的军事资讯~


李博士说事


看到过这样的一个面试新闻,面试官给应聘者一个问题,一把枪的射程100米,一匹狼在200米,人和狼都不动,但是人却把狼打死了,然后给应聘者回答,人是怎么做到的。一个女生说,开两枪,一枪一百米米,两枪就是两百米,把面试官逗乐了。而另外一个男生回答的是,枪声把狼吓死了,面试官摇摇头,最后知道应聘者的回答是,枪长100米,然后开一枪就是就是两百米了,完美!



我们发现上面的面试官出题就有问题,因为他只是说枪的射程100米,但是却没有说有效射程是100米,还是枪的最大射程100米,因为这个差距很大,下面我们来说说有效射程和最大射程。
有效射程:一把枪的有效射程里面开枪,那么就是在范围里面,人可以通过技术和辅助道具可以命中目标,对目标的造成伤害力是最大的。

最大射程:子弹所能飞行的到最大限度后,就会加速的停下来,然后从平行的轨道变成抛弧线运动,然后落地滚动。



如果题目中射程1000米是有效射程,那么在特种兵手上开的枪,你就会看见一个流星的东西飞过,然后百分之九十命中,你就倒下了,因为百分之十还有很大的因素,比如风力、湿度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子弹的飞行轨迹,还有老天开眼。还有路人局,因为1000米的距离太远,对一般人来说难度太大,如果没有经过训练,就算在有效射程,还很难命中,但是也有可能蒙中。

如果是最大射程,那么也有可能命中目标,因为在枪打到1000的最大射程的时候,弹道终点的弹头依然具有一定的速度,并不是因为速度下降为0,停止飞行,所以还可能被命中。


所以人在1001米,人不会看到子弹掉下来,除非可以像电影《功夫》里面的火云邪神一样,可以手指夹子弹,不然不可能掉在面前。


风暴冰工厂


如果是站在你说的位置,你肯定不会看到子弹落在你的脚下,而是肯定被子弹打了一个窟窿。
通常子弹的弹壳越长,装的发射药越多,飞行距离越远。
这个是56式步枪弹。按照过去的教材,在800米的距离上可以通过集中火力射击一些目标,一般是在400米内已经精确射击单个目标。


一般枪械说的射程都是有效射程,就是在这个范围内,枪械射出的弹头可以保证有足够的精度,基本上是可以保证指哪打哪,而超出这个距离,只能保证一个大方向,这个是有效射程,这个有效射程除了和子弹自身有关以外,和海拔高度也有关系,由于在高原空气稀薄,弹头飞行的弹道和平原地区是不一样的。
这个场景见的多吧,这个是靶场,在靶子的后边都有一个大土堆就是要让子弹在打过靶子以后是钻到土里,不至于发生伤人的事故。

除了有效射程,还有两个飞行距离,一个是最大杀伤距离,一般是说成弹头飞行到多少距离还有杀伤力。最后才是弹头最大飞行距离,这个一般是没有什么太大意义,在枪口成45度角向天空射击,这个时候弹头飞行的距离最远。

象56式步枪弹,就是著名的M43弹,就是AK用的子弹,有效射程是400米,但是弹头飞行到1500米仍然有杀伤力,弹头的最大飞行距离可以达到2500米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