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白石山38年,只為改變山裡娃的命運

本報記者邸志永

  1982年,高中畢業的任玉龍來到淶源縣白石山深處的草廠村小學,當了一名代課教師。

  “當年我們三個一起來的,都是年輕人,於是大家決定拍一張照片留念。”10月25日,56歲的任玉龍給記者拿出一張黑白照片,看著裡面稚嫩的臉龐,眼裡滿是回憶。

紮根白石山38年,只為改變山裡娃的命運

1、1982年6月,剛當上代課教師的任玉龍(中)。

紮根白石山38年,只為改變山裡娃的命運

2、當年的照片,流行背後寫上名字。

一家三代教師,深山教學路上“車騎人”

  任玉龍家不在白石山鎮,而是距離不太遠的北石佛鄉西道溝村。爺爺任慶太,民國時期在西道溝村裡當教書先生,教孩子們國語。到了父親任榮這一代,則是到鬥軍灣村、紅泉村當起了老師。

  “小時候受家裡影響,學的多一點、早一些。後來上了小學,我一年級就會珠算,老師經常誇我。”任玉龍稱,當老師的想法,是被老師“誇出來的”。

  由於差3分沒考上大學,加之家裡兄妹5人生活困難,任玉龍在看到淶源縣教育局招聘代課教師後,1982年順利通過考試,成了一名代課教師,月工資46.5元。

  草廠村小學位於白石山深處,上世紀80年代沒有水泥路。進山需要4個小時,出山同樣如此。“從我們家到草廠村小學大約40公里,其中崎嶇難走的山路近10公里。土路我騎車,到了山路,就變成車騎我。要是趕上下雨天,那叫一個酸爽。”提及在草廠村小學的艱苦日子,任玉龍滿是回憶。

  因為只有鹹菜和餅子等主食,半年後任玉龍患上了腸胃炎,至今還有後遺症。

紮根白石山38年,只為改變山裡娃的命運

3、如今的任玉龍成了一名學前班老師,大部分時間只教一個孩子。

紮根白石山38年,只為改變山裡娃的命運

4、在白石山兜兜轉轉,任玉龍任教38年。

帶初中班一炮打響,代課20年自認“好事多磨”

  1984年,任玉龍調到白石山鎮金山口小學,擔任初中班的數學、物理、化學老師。

  “我一去就接的畢業班,全班22個人,最大的學生就比我小兩歲。”任玉龍第一年帶畢業班,當年有兩名學生考上了淶源一中(當時的重點高中),大部分考上淶源二中。“別看我就是個代課老師,可當年白石山鎮中心小學初中班,正式教師帶的班,30多個學生一個都沒考上,我是一炮而紅。”

  就這樣,教書認真的任玉龍,一直在教育一線深耕。不過,對於代課教師的身份,任玉龍一直盼望著改變,這一盼望就是20年。

  “1999年,我們實在等不下去了。為了擺脫代課教師身份,我們鎮上9個老師,一起考保定的師範學校。結果9個人考試,就我一個人過了。”讓任玉龍略感尷尬的是,當年代課教師轉正政策出臺,另外8名教師都轉正了,由於他考上了師範,直到2001年畢業才轉正。

  對此,任玉龍笑稱:“好事多磨!”

紮根白石山38年,只為改變山裡娃的命運

5、國家教育部和人社部頒發的榮譽證書。

白石山裡的“名人”,收入不高卻熱心資助

  在任玉龍的老家西道溝村,如今認識他的人不多。相反,在呆了38年的白石山鎮,各村認識任玉龍的人很多,甚至他都叫不上名字。

  好人緣,跟任玉龍在此紮根任教太久有關。

  “有的父女兩代人都是我學生,比如現在淶源電廠的工程師範豔明,他的女兒範萌萌也是我教的,如今在北京某醫院當護師。”任玉龍稱,30多年來,他教的學生有的當了軍官,有的當了校長,有的當了鄉長,有的當了老師……

  任玉龍的好人緣,還跟他的善舉有關。

  2004年,在金山口小學教6年級,因學生周東家庭困難,任玉龍替他墊付學雜費。“當時孩子沒來上學,我去家訪才知道,孩子父親養了兩隻羊,母親智力障礙,他妹妹周茜也準備不上學了。”任玉龍回憶稱,當時他拿出500元,資助倆孩子上學。

  2005年,調到楊家川小學的任玉龍,資助學生李萌,讓其完成學業。2008年,調到西莊鋪小學的任玉龍,選擇資助學前兒童仲成完成學業。 

  就這樣,靠著自己不高的收入,任玉龍選擇“能幫一個是一個。”

紮根白石山38年,只為改變山裡娃的命運

6、白石山,很多地方留下任玉龍的身影。

曾有三次跳出大山的機會,他卻選擇“佔慣的山不嫌陡”

  多年來,任玉龍並不是沒有機會跳出大山,去開拓另一種人生。

  “第一次是我上班10年的時候,那時候我在東龍虎小學任教,因為教學質量還行,推薦我去淶源縣第一小學當老師。”任玉龍稱,當時他選擇把機會讓了出去。

  第二次機會出現在2002年,彼時,他的親戚在淶源和山西開礦,缺少得力且信任的助手。“覺得我能寫會算,就想讓我去幫忙,還答應給我配一輛轎車,配司機和手機,工資待遇讓我提條件。”任玉龍稱,當時他的月工資才600元錢,汽車想都不敢想,“有點動心,後來還是沒去。畢竟,掙錢是一時的事兒,教育是永遠的事兒。”

  2011年,剛獲得“淶源縣優秀班主任”稱號的任玉龍,又一次面臨調到淶源縣第一小學的機會。這次,他果斷拒絕了,給出的理由是:普通話不過關,怕耽誤孩子。

  就這樣,任玉龍已在白石山鎮8個村,兜兜轉轉任教38年。對於條件更差的山裡,任玉龍自我調侃:“佔慣的山不嫌陡。”為表彰如他一般的鄉村教育脊樑,2016年,國家教育部和人社部專門給他頒發了“鄉村學校從教30年”的榮譽證書。

  而今,任玉龍所在的插箭嶺小學,只有兩名學前兒童。當天中午跟記者匆匆聊完,任玉龍就想早點回學校:“我得早點回去,孩子們還等著我上課呢!”

  為方便聯繫,記者和他加了微信,他的暱稱是:“青春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