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两千年前,洛阳、邯郸、临淄、成都、宛,加上长安,组成了一线城市阵营,它们是那个时代国家倚重、商贾聚集、人民向往的“国家中心城市”。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广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从古到今,谁是一线城市?

什么是“一线城市”?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这是媒体、相关从业者在报道分析中形成的一个认知性词语,官方从没有发布过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等级体系。

如果非要解释一句,所谓一线城市,是来自民间对城市分级体系中最高等级城市的称谓。尽管无法说出一线城市的标准定义,但人们普遍公认:当下中国的一线城市是北上广深,即首都北京、直辖市上海、广东省会广州、经济特区深圳,它们经济总量排行前四,GDP、财政收入、吸引投资总量,分别约占全国的1/8、1/6、1/4。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线城市更是如此。

时间上溯至40年前,深圳前身是与香港隔河相望的宝安县;向前推200年,上海是松江府管辖的一座江南县城;向前推1000年,广州是珠江口的一座著名港口,但综合实力和辐射能力无法跟开封、杭州、苏州、成都相提并论;向前推1500年,当时叫幽州的北京,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军事藩镇,那时的主角是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一线城市的光环,从古至今,轮流坐庄。各个历史时期的一线城市,又分别是哪些?

国家尽管没有对“一线城市”的认定,但有一个近似词语:国家中心城市。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明确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为首批国家中心城市,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有所出入。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我国已确认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呼声较高的候选城市

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古代,城市没有今天的数量规模,更没有严密的规划体系。所以,古代城市中的佼佼者,实际上兼具一线城市和中心城市的角色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定义,国家中心城市指的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在我国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

套用这个标准,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历史上的一线城市名单呼之欲出。今天,大地理馆为您讲述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两千年前,历史刚跨过“公元前时代”,进入公元1世纪,是中国历史上首个较长时间的大一统时期,也是城市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60年前,国家领袖考察一座城市的时说的一段话,就曾把人们引向那段岁月......

“五都”:西汉新莽时期的一线城市

1959年9月24日,南方考察结束的毛主席来到位于华北平原中部的邯郸。跟工人攀谈过程中,主席特意说起历史上的邯郸:

邯郸是赵国的都城,是五大古都之一,那时候有邯郸、洛阳……那时候没有上海、天津等大城市。

说起古都,我们首先想起的是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这些做过王朝都城的地方。毛主席熟读《二十四史》等历史著作,自然对古代城市发展状况十分熟悉,他这里说的包括邯郸在内的“五大古都”出自何处呢?

这里的古都,并非我们王朝都城,而是经济意义上的都会——主席当时考察邯郸,关注的是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复兴,谈话中将城市历史、现状和未来联系起来,引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知识点。

古时,小城市为邑,大城市称都。都指最早是有宗庙的大邑,如《左传》中有记载:“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同时,也引申为今天所说的大都市。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说:“传之其人,通邑大都。”意思是,将我的著作传给后人,并让其传播到那些大大小小的城市。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孔子周游列国雕塑

战国到秦汉时期,铁器时代到来,商品经济发展空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发展高潮。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保障,统一的疆域内,商品自由流通,有利于促进市场中心和商业都会的形成,全国范围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说: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弥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到了西汉武帝时期,经文景之治积淀,经济发展平稳,帝国疆域空前,城市星罗棋布。作为史官的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对战国以来到西汉初期,重要的城市和经济中心进行了盘点,将燕、邯郸、临淄、陶、睢阳、吴、寿春、番禺、宛九个城市称为“都会”。又经过数十年发展,到了西汉中后期,城市的地位格局更加清晰。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汉武帝刘彻茂陵

东汉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对西汉时期的重要都会地位进行了明确记载,将西汉至新莽时期的五大重要城市称为“五都”,这五大城市是: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邯郸,重修的赵武灵王丛台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复原的临淄街市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莽乃下诏曰:‘夫《周礼》有赊贷, 《乐语》有五均,传记各有斡焉。今开赊贷, 张五均, 设诸斡者, 所以齐众庶, 抑并兼也。’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 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东市称京, 西市称畿, 洛阳称中, 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皆置交易丞五人, 钱府丞一人。

这就是主席口中“五大古都”的出处。

这段话的意思是,朝廷将长安东市改为京市、西市改称畿市;将“五都”所设的市称为中市和东、西、南、北市,即洛阳中市、临淄东市、成都西市、宛南市、邯郸北市,并设立专门管理工商业的“交易丞”和管理金融机构的“司市钱府”。用今天的话理解,就是商务部、工商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经济部门在五个大城市设置了分支机构。

显然,这里的五都,并非五个副首都,也不是陪都,而是强调城市的经济地位。记载中设立“五市”的年代背景为公元9年,新莽时期,距今2010年整。

根据上下文推测,“五都”应该在西汉时期就已确立,而城市的积累和建设,从先秦就开始了。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长安加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成都、宛,这就是两千多年前,西汉到新莽时期的“一线城市”。都城长安的意义自不用说:西汉长安城垣周长60里左右(汉里),高3丈5尺,四周各开3座城门,不仅是全国最大规模的都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自然也是重要的总部经济中心。文献记载,汉长安城居民区分为160个里,横门东西两侧设9个市进行交易;另外在覆盎门外也设有市,城南还有专门交易书籍的文化市场“槐市”。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汉长安城格局示意图

宋代的《太平御览》这样说道: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意思是,只要去了五大都市,就可以买到全天下的货物了。这种情形,就像今天,世界各地琳琅满目的各种新款商品,往往最先聚集于北上广深一样。

“五都”为什么是这五座城市?

西汉新莽时代的五大经济中心,即五都的洛阳、邯郸、临淄、成都、宛(南阳),有以下共同特征:

  • 区位优越、交通枢纽

邯郸,“漳、河之闲一都会也。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临淄,“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宛(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成都,先秦至汉,为金牛道、五尺道等驿道的交通枢纽,有学将这些道路统称“西南丝绸之路”。桓宽撰的《盐铁论》对西汉的重要城市交通位置进行了总结,其中提到了邯郸、临淄、宛、长安、洛阳等“富冠海内,皆天下名都……居五诸之冲,跨街衢之路也。”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邯郸,学步桥

  • 商业手工业发达、富商土豪众多

《史记·货殖列传》提到洛阳人师史富可敌国,可窥视洛阳商业发达的一斑。邯郸,战国时就是最大的冶铁中心,其中有大商人郭纵以冶铁致富。成都卓文君先人也是邯郸人,也是因冶铁致富的。临淄,据《货殖列传》,临淄一带的齐人,因渔盐之利“起富数千万。”桓宽《盐铁论》称“宛、周、齐、鲁,商遍天下。”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临淄街市

宛,也就是南阳的大商人孔氏也是因冶铁致富。成都,秦代开始,与内地沟通增多,一直为西南地区工商都会。《汉书·货殖传》提到了成都的卓氏家族、罗裒,宛的孔家族,临淄的刀间等,都是一方富豪。

  • 文化昌盛,引领时尚

洛阳上古有“河图洛书”品牌,文学大家有贾谊,“洛阳”之名影响了国内外,包括日本京都在内;邯郸极尽繁华,连生活方式也被视为时尚,所以有燕国人“邯郸学步”,有近两千个成语典故诞生于此;临淄战国时代就有了争鸣研讨的“稷下”学宫,市民多吹竽、蹴鞠、斗鸡者,其蹴鞠活动是历史上首次出现足球运动记载,这种风气之盛延续至汉代不减;成都天府之地,富庶之地也盛产文豪,光是汉代的扬雄、司马相如就扬名天下;宛,地处秦、楚、中原之间,为楚文化重要发祥地,出土有全国数量最多的汉代画像石,是那个时代南阳文化的惊鸿一瞥。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蹴鞠情景复原,临淄齐文化博物馆


没有永恒的都城,也没有永恒的一线城市。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木板年画:战宛城

两千年前,一线城市是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成都、宛,它们是当时的大都市,引领当时的经济、文化风潮。两千年后,今天的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或国家中心城市,正在扮演昔日长安和五都的角色。

这五个地方,是两千年前的“一线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