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徐莊舉辦首屆大熊山山藥文化節

“我捧的這個可不是普通的山藥,它可是根‘金條’呀,今天被評為‘山藥王’,不僅拍賣出了800元的價格,而且俺家這兩年也正是靠種植山藥走上了致富之路。”11月2日,在登封市徐莊鎮首屆大熊山山藥文化節上,該鎮何家門的何戰新在展示自己種植出的“山藥王”的同時,更是向在場群眾分享著種植山藥給自己帶來的豐收喜悅。

登封徐庄举办首届大熊山山药文化节

徐莊鎮何家門村為鄭州市級貧困村,近年來,在鎮黨委和登封市文化和旅遊局的精準幫扶下,該村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給該村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羽翼。

“幫少數人脫貧只是第一步,幫全村的群眾致富才是我們奮鬥的目標。”登封市文化和旅遊局駐何家門村第一書記朱建平介紹,咋帶領群眾致富,就何家門村來說,一遠一近兩條路!遠一點的路,就是走發展鄉村旅遊產業道路,儘管何家門村地處大熊山腹地,森林植被好,環境優、風景秀美,但沒有三年五載,成效是不明顯的,於是他們選擇了走近道,種植山藥,走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登封徐庄举办首届大熊山山药文化节

“我們種植山藥,也不是盲目決策、憑意識種植的,根據實地調研和老年人的敘說,才發展種植起來的”。朱建平說,何家門村周圍土壤礦物質元素豐富,塑造了山藥的稟賦,出產的山藥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而含糖量低,質脆肉白,味道鮮美,有很強的藥用功能。為此,駐村工作隊積極引導村民,以大熊山山藥為原種,由人工移栽至山邊、村邊的田地裡。並鼓勵村民在種植山藥時,施用牛糞、兔糞等農家肥,人工除草,不用農藥、化肥、膨大素之類干預。以自然地力環境下的生長,實現大熊山山藥的保健藥性。近年來,何家門村還流轉土地100畝,大力推廣特色野生山藥種植,山藥種植面積達120多畝。

作為山藥文化節的重頭戲,“山藥王”評選最為引人注目。一大早,來自徐莊何家門、楊林等村莊的山藥種植戶,把採挖的自家最得意、最可向人炫耀的大山藥碼放在展區攤位上。在展區記者看到,一個個參加“山藥王”評比的大熊山山藥形態各異,造型別致,恐龍、元寶、綠林好漢、手忙腳亂、達摩一葦渡江、美人魚……一個個響亮的“名字”更是讓人耳目一新,驚歎不已。經過專業評委,從重量、形狀、寓意等3個方面,對43個參賽樣品的評比,最終,何家門村何戰新種植的山藥綜合評分第一,奪得首屆“山藥王”的美稱。

登封徐庄举办首届大熊山山药文化节

獲得“山藥王”的何戰新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和興奮,在臺上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俺採挖、移植野山藥都有10多年了,基本掌握了山藥生長習性。這個大山藥,就是對俺山藥移植、採挖成果最好的肯定。今年我移植山藥有1.5畝,在鎮黨委、政府和駐村工作隊的大力幫扶下,不但銷路不用發愁,而且收購價格也不低,一畝多山藥俺今年可以有三萬多元的收入。

活動現場,山藥成為遊客和客商關注的焦點,爭相品嚐和訂購。登封市文化和旅遊局專門組織酒店、旅行社、企業和社會各界,積極推銷山藥,並同步實行線上經營。駐村第一書記朱建平主動為何家門村的山藥進行代言,成為當地的“網紅書記”。據瞭解,活動當天實現線上銷售山藥2000餘斤,線下銷售突破了一萬斤。

“按照這個勢頭,俺相信何家門村會發展得越來越好,俺老百姓幸福的日子還在後頭呢。”村民張喜安對未來美好的生活充滿信心。

“舉辦首屆山藥文化節,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把土特產變成錢,既增加貧了困戶的收入,又創新了產業扶貧的方式。這對提升地方特色品牌、促進產業興鎮以及助力精準扶貧等諸多方面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登封市文化和旅遊局負責人道出舉辦山藥文化節的意義。

為讓大熊山山藥種植走上組織化、合作化道路,使產業可持續發展,徐莊鎮還扶持成立了“大熊山山藥農民專業合作社”,聘請專家免費培訓山藥種植新技術,推廣新品種,供應優質種苗,併為外地收購商提供代理、中介等服務。

“山藥種植已逐步成為徐莊鎮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之一。我們將以山藥為緣,藉助山藥文化節這一平臺,進一步充分挖掘自身發展潛力,放大特色產業品牌效應,推動農旅、文旅深度融合,助力特色產業與商貿業良性互動,加快經濟發展、加速推進鄉村振興。”徐莊鎮負責人表示。(宋躍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