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些地區禁止種小麥,這樣會緩解地下水水位減少嗎?

農村搞笑劉盲


我認為是可以的

農業用水佔河北省總用水量的三分之二,而所有農作物當中小麥和果樹是最浪費水的,而果樹的種植面積相對較小,小麥的種植面積最大,所以減少小麥的種植面積是最有效的緩解地下水超採的辦法。尤其是河北南部產糧區的幾個大型的地下水漏斗區域,休耕節水的任務已經迫在眉睫,河北省地下水累計超採量已經達到1500億立方米,面積達到6.7萬平方公里,如不控制,四十年後河北省將沒有地下水可用。


比如我們村,由於今年大旱,麥收後短時間內集中大量的澆玉米定苗水,很快全村的井都抽不上水來了,附近村子也是一樣,所有的井全部開始換30千瓦的大泵,接管道,200米深的井都把管道接到井底了,還有的重新打了井,打到300米深。如果這樣的旱年持續幾年的話,恐怕連生活用水都困難。

目前河北省實行的休耕是一季休耕,一季種植。就是不許種冬小麥,夏季的玉米照常種植,每畝地國家補助500元,重要的是隻是不種小麥就可以,種植其他的油葵,綠豆,花生和其他一切一年生經濟作物都是沒關係的,其他的夏季作物因為在雨季,都不需要大量的澆水,抗旱能力也強,所以可以種植。

我覺得這對於咱們農民來說可是求之不得的,種植小麥一季每畝地的利潤可是沒有500元啊!還有災害天氣的風險,和大量的成本投資,小麥的投資比其他作物都大。省下來的時間打五天的工,也不止是掙500元啊!地裡還可以種一點油葵或綠豆之類的省工省時的作物,不耽誤夏季種玉米,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我認為這項政策是英明果斷的,但不知能不能讓我們村攤上這好事?


彬彬說三農


對於這個問題,我就是河北南部農村農民,我來談一談農民看法,想法。好幾年了在我們這裡,就推行不讓種植小麥,補貼每畝500元,可能就是為了節省地下水開採,控制水位下降,採取措施,但農民未能接受,繼續種植小麥。最主要農民考慮是,種小麥比種玉米,省事,秸稈矮,從種植到收穫,天氣不是太熱,好管理減輕勞動強度,痛苦,收益高。要想實施節水資源。國家必須全面考慮,可根據全面實際情況,採取調查制定措施,農民不種小麥,就能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嗎?然也。現在在我們這裡,種植小麥,如果不是特旱年,從種植到收割,一到兩水,就行產量在1000斤至1100斤左右。不要聽專家說種植小麥,全程澆4到5水,好了關於節約用水,控制地下水下降措施,我談幾點建議,看法。一,在水資源缺乏地區,要全面節約用水,有其工廠用水大戶,必須控制,工廠,學校,企事業單位,服務行業等,要限量供應。這不是目的,但是目標是,提高全民節約用水意識。二,農業要多推廣實行,小麥抗旱品種,農業節水工程,把農業種植物澆水次數控制1,2,3,水當中。好了不說了,可能費話不少,敬請涼解。相互學習。謝謝大家。


前途無量165124393


由於工作關係出差,今年春季去了一次石家莊,見到了老同學,談起河北很多地區禁止種小麥,每畝地補貼500元錢,有些愕然,結合近期南水北調引水至京津冀,引黃河水利用北京永定河生態補水,保定西大洋水庫開閘放水等打出一套套組合拳,意味著國家已經非常重視華北平原的生態環境問題了。

上圖是中科院團隊利用美國GRACE衛星監測華北平原地下水超採情況圖

圖中紅顏色越深,代表缺水越嚴重,基本上是以石家莊為中心,向外輻射,包括整個太行山和山西陽泉、太原等地。白色曲線表示自2002年~2014年地下水位不斷下降狀況。

華北平原成世界最大地下水“漏斗區”,每年地下水超採達到60億-80億噸,其中大多數為難以恢復的深層地下水。當地農民抽地下水灌溉小麥以後,而小麥是耗水農作物,每生長一公斤小麥得用480公斤水澆灌,地下水水位以每年0.5到1米的速度下降,一些城鄉集中供水的水井已經打到500米深,開採到了數百萬年前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的地下水。這些水像化石資源一樣,很難更新、循環遲緩,如果不嚴格管理,後果會很嚴重。

據測算,自70年代大規模開始機井灌溉以來,華北地區地下水儲存量已累計虧損1800億立方米,目前我們還沒有能力解決虧空額度,首先要解決的是每年的採補平衡。華北平原每年超採60~80億噸,我們從哪裡調水?自從2014年國家開始整治地下水超採問題,每年節約農業用水21億噸,南水北調城市減少7億噸用水,兩項相加,佔河北超採量近一半,但目前距離地下水採補平衡仍有30~40多億方的缺口。

上圖,1961年~2011年河北省50年來降水呈下降趨勢,而且下降量還很大,特別是80年代和2000年這兩個十年中降水量縮減近40%。

京津冀多年平均實際降雨量僅540毫米,按照超採治理前的地下水開採強度,降水需達748毫米時,才能實現地下水採補平衡,看來“先天不足”也是華北地下水超採治理面臨的現實瓶頸。

事實上,農業用水我們每年壓採了21億噸,河北很多地區禁止種小麥,這樣會緩解地下水水位減少,從目前來看再壓採空間有限,且成本很高,進一步節水增效的難度較大,因此,還要探索超常規路徑和創新性技術方法,來解決華平原生態缺水問題。


地理縱橫


確有此事!去年一年,河北省要求全省200萬畝耕地(賠償標準500元每畝每年)不能在進行糧食種植(官方說法叫做“休耕”),不管是種麥還是種玉米都不允許,歸根結底就是確保地下水位不再降低。

2018年,河北省休耕面積200萬畝整。

根據官方的說法,題目中所謂的“禁止種小麥,但是發放500元每畝補貼”就是這些年我國一直在提倡的“土地輪作休耕”中的“休耕”,僅在2018年,河北省實施休耕的耕地面積總量高達200萬畝,幾乎覆蓋了省內的所有地市,其中衡水市就佔據了70萬畝以上。
而河北省的休耕究其原因,這主要還是由於當地的處於地下水漏斗區,地下水位已經非常低,不再適合進行大量的地下水開採來進行農業灌溉,或者為了減輕當地的用水壓力。
據鍾情三農瞭解,根據河北省政府制定的《河北省2018年度耕地季節性休耕制度試點實施方案》,在去年,河北省境內共有200萬畝耕地進行了土地休耕,其中廊坊市,衡水市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休耕面積分別在70萬畝和14萬畝左右。
另外,為了將這項任務推進下去,河北省對此準備了10億元的專項資金,為這200萬畝的休耕土地的承包者以每畝500元的補償標準來進行賠償,以彌補因為無法進行傳統糧食作物種植而造成的的收益的降低或者影響。


2018年,我國土地輪作休耕面積3000萬畝以上。

就是由於省內很多地區地下水位已經明顯低於警戒線,不再適合大量的灌溉用水。而從當地反饋來的實際情況來看,這一年多來的土地休耕,確實對於緩解地下水位嚴重下降以及環境退化等問題,效果還是比較明顯。
這也是響應當地為了響應國家提出的“藏糧於地”號召,給不少常年處於超負荷狀態的耕地進行減負的一種體現,畢竟土地的肥力或者承受能以及地下水都是有限的,一旦超出某個程度就會帶來比較大的麻煩。根據權威消息顯示,僅在2018年,我國實施輪作休耕制度試點規模超過3000萬畝,比2017年增加了1800萬畝。而另據農業農村部此前發佈的消息,到了2020年,我國土地輪作休耕面積或將達到5000萬畝。
在這一政策的實施區域上:輪作主要在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等地開展試點,比如說東北三省以及內蒙古地區的大豆輪作補貼就是典型的代表。除此之外,我國還在實施土地休耕的典型地區還有——湖南多地區的重金屬汙染區、以及西北或者西南部分省份的生態嚴重退化地區。


鍾情三農


這是一個農民給小麥種植算的一筆賬,如果真是一畝地補貼500元錢,單獨從經濟效益的角度考慮那就真比種強多了。



今天小麥收完了,算算帳賺多少錢,一畝地!收小麥880斤,每斤1.02元。共記收入897元人民幣!支出:秸稈還田,犁地120元,播種25元,種子50元,底肥110元,澆地一水78元,除草劑30元,追肥105元,打農藥45元,澆地二水63元,收割70元。10趟往返油費每趟按20元,共200元。請假單位沒扣錢。共計支出896元。10月1播種,到6月1收穫。整整8個月。897-896=1元人民幣!這樣的算法雖然有點偏頗,即使不算往返油費,那一畝小麥的收入也不過201元。



很多人還在種植小麥應該也是有一種情節在裡面吧!畢竟一些上年紀的農民對土地和夏收還是有很多感情。還有他們樸素的精神,不忍看著土地白白的荒廢!


博士後丁小邦


國家不讓農民種小麥,畝補貼500元,為的是少採地下水,以緩解華北平原水位下降的問題,但補了幾年了,錢都去了哪裡?真正種地的農民一分也沒有見到,事情可想而知


誠信苗木482


真正影響地下水位的是農業?哪位專家寫的,敢站出來報個名嗎?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農民手中的耕地,隨著工業,房地產業等等一系列能促進國家GDP增長的行業的發展而逐年減少,耕地少了,地下水位反而降了!是現在的糧食品種更費水了,還是掌管下雨的老龍王不喜歡光顧河北這塊土地?假如河北的農民都不種地了,那麼請專家給出一個能讓農民活下來的理由,都進工廠?還是都去考公務員?不好意思,忘了一點,大部分農民都不識字!唉!……河北的農民啊,你們都將成為歷史的罪人,自己文化不高也就罷了,不好好種地,還把地下水都給抽乾了!


qwert小馬哥


不是禁止種小麥,而是採取“季節性休耕”的方式種小麥。

近年來,河北省以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市等地下水超採區為重點,推行“季節性休耕制度”。

季節性休耕”的方式確實會緩解河北省地下水水位減少的問題。當然,造成河北省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不僅是農業(小麥)。


一、推行“季節性休耕”方式種小麥的原因

(一)河北省屬於生態、人口雙重壓力的資源型極度缺水地區

1.水資源量短缺

雨水可以說是河北省水資源的主要來源,也是影響其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因素。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河北氣候近年來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水資源日益緊張,乾旱化趨勢愈加明顯,雨水豐年少,多為平水、枯水、偏枯年。

此外降雨量不僅時空上分佈不均,而且存在著明顯的地域差異,這也是為何要優先在一些地下水超採嚴重的地區為推行“季節性休耕制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2.水質汙染較為嚴重

由於水資源開發利月過程中對水環境的認識不足造成水汙染而引起省內水質型缺水。

(1)工業

河北省是工業大省。特別是在早前,河北省工業發展處於快速上升階段,開發過程中,對汙水處理認識不足,而且效率低,再加上汙水處理廠等建設不配套,進而造成水汙染。

(2)農業

河北省是農業大省。一方面由於農業用水量大,另一方面由於化肥、農藥、農膜使用總量大,不但造成土壤肥力、質量下降,而且化肥、農藥、農膜中的有害成分通過土壤滲透到地下水中,會造成水資源的汙染。

(3)生活

河北省是人口大省,生活廢水總量大,哪怕是一小部分未經處理的生活廢水直接流入江河、湖泊河流等,也會導致水汙染。

3.地下水超採

水資源總量短缺、水質汙染較為嚴重,但無論是工業、農業還是生活,處處又離不開水。所以只能“被迫”開發利用地下水。可是由於人口、經濟的發展,地下水開採範圍、規模也就隨之不斷加大,地下水超採也就造成了水位的下降,不僅導致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也會引發地面下沉等地質災害。


據不完全統計,河北省的地下水超採量和超採面積均佔全國的1/3,成為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從2014年起,河北省便成為國家開展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的試點。截止到2017年,河北省三年累計投入244. 6億元治理地下水超採問題,地下水水位下降趨勢也有明顯緩解,三年累計形成地下水壓採能力38.7億立方米。

4.人口壓力大,供需緊張

之前也說過,河北省是人口大省,這是事實也是現狀。人口多,水資源需求量自然就大。目前河北省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300餘立方米,是全國平均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的1/7,不及國際上人均1000立方米缺水標準的1/3。

(二)小麥作物為需水量較大

我們都知道小麥的生長習性,水可以說在小麥作物的“一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播種到拔節、拔節到抽穗、抽穗到成熟,哪個環節都離不開水。

據悉,一畝小麥需要耗水260—400立方米,哪怕是採用滴灌、噴灌、漫灌的方式,一畝小麥需水量也至少在150立方米以上。每生產1千克小麥約需1000一1200千克水,但其中卻有30%一40%的水是被蒸發掉的。

原本種小麥就很耗水,如果水量充足,蒸發多少水可能不會在意,但是對於河北省這個缺水的地方,被白白蒸發掉的1/3的水就很可惜。


二、採取“季節性休耕”方式種小麥的具體措施

(一)實施規模

2019年,河北省季節性休耕制度試點規模200萬畝。

與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相結合,在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市等6個市和雄安新區的47個縣(市、區)推行“季節性休耕制度”,預計可以減少農業灌溉用水3億立方米。

(二)技術模式

重點示範自然休耕和生態休耕2種方式,探索和試驗研究冬休夏秋種等技術模式,發揮季節性休耕效益。

(三)技術路徑

“季節性休耕”不是不讓農民種地!

而是改小麥、玉米一年兩熟為只種植雨熱同季的玉米、油料作物和抗旱耐旱的雜糧雜豆等作物一年一熟,實行“一季休耕、一季種植”。

季節性休耕期間支持試點地區農民種植油菜等綠肥作物,不澆水,不收穫,下茬作物種植前直接翻耕入田,減少地表裸露,培肥地力。


三、推行“季節性休耕制度”尊重農民意願

(一)以農民為主體,不搞強迫命令

尊重農民意願,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搞強迫命令和“一刀切”。

(二)逐步建立季節性休耕政策框架

建立政策框架,調動農民積極性,支持農民開展季節性休耕。根據小麥市場價格變化,對承擔季節性休耕任務農戶的原有種植作物收益給予必要補助,確保農民收入不降低,穩定休耕預期。

(三)對季節性休耕地採取保護性措施

禁止棄耕、嚴禁廢耕,不能減少或破壞耕地,不能改變耕地性質,不能削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急用之時能夠復耕。


四、推行“季節性休耕制度”給予農民補貼

(一)補助標準:季節性休耕試點每畝補助500元。

(二)補助方式:按照先實施後補助、先公示後兌現的程序進行,通過“一折通”或“一卡通”兌現到實施季節性休耕的農戶。


五、河北省採取措施緩解地下水水位減少問題,並不僅針對農業


近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明確了河北省地下水綜合治理目標:到2022年,要累計壓減地下水超採量51.6億立方米,回補地下水8—13億立方米。

除農業外,對工業、城鎮節水問題也做了明確要求:

(一)加快工業節水減排推進工業節水改造,加快高耗水行業節水改造,推進高耗水工業結構調整,推廣先進節水工藝、技術和設備,提高工業用水的重複利用率。
到2020年,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0%。(二)加強城鎮節水降損實施城鎮供水管網改造,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推進公共領域節水,推廣使用生活節水器具,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將節水落實到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到2020年,各設區市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  

鄉村產業規劃師


農民都不種地,水位還是下降?誰知過?


361度度娘


河北省屬於嚴重資源型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量300立方米左右,僅為全國平均值的1/7。由於水資源嚴重匱乏,近30年來累計超采地下水1500億立方米,超採區面積達到6.7萬km2,成為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由此引發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了地面沉降、溼地萎縮等一系列地質環境災害。

小麥屬於耗水量較大的作物,如果採用傳統的畦灌,冬小麥全生育期每畝灌溉總量在200立方米以上,如果採用噴灌、小白龍等節水灌溉方式,每畝灌溉總量也在150立方米以上。如果大面積壓縮冬小麥種植面積,改種耗水少的作物,是可以通過減少灌溉量來緩解地下水位下降。

例如河北省在廊坊、保定、衡水、滄州、邢臺、邯鄲6市地下水漏斗區開展季節性休耕200萬畝,實施自然休耕和生態休耕。改冬小麥種植為二月蘭、紫雲英、油菜等綠肥作物,可畝均減少地下水開採180立方米,年可實現地下水壓採3.6億立方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