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范仲淹(九) 西夏建國,侵犯北宋

范仲淹在歷史上除了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的稱號外還有另一個稱謂就是軍事家,這個稱謂又怎麼會放到范仲淹的頭上?

這個就是今天我要說的事情,我上一篇說到范仲淹第三次被貶饒州,之後他又分別被調往潤州(江蘇鎮江)和越州(浙江紹興)擔任知府,而這個時候在我國的西北角發生了一件大事改變了范仲淹的命運,也就是這件大事讓范仲淹有了軍事家這樣的名號。

什麼大事?是有一個國家建國了。這個國家就是我們熟知的西夏。

北宋名臣范仲淹(九) 西夏建國,侵犯北宋

党項人是羌族的一支部落,在漢朝的時候移居到河套平原(黃河在甘肅這裡繞了個彎的地方)的民族,唐朝的時候一直附屬於大唐王朝,唐朝也一直會給與黨項族首領刺史的身份,黃巢起義時党項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救唐,唐僖宗便賜拓跋思恭為“定難軍節度使”,後被封平西王及夏國公,賜姓李。

西夏的開國皇帝李元昊就是拓跋思恭的後人,他們的大夏(西夏是史稱)的國號也是源於當初唐朝的封賜。

北宋初年的党項人還是對北宋俯首稱臣的,但是趙匡胤意圖削藩減少党項人的兵權就一直使得党項人不滿,所以党項人表面上稱臣自己卻一直在擴張勢力,而另一面,他們不只是要向宋稱臣北方的遼國也迫使他們稱臣。這對於他們而言日子並不好過。

所以在党項人看來宋朝不比唐朝,李元昊他姓這唐朝帝王的李姓,唐朝賜給他們的夏國公的名號自己還用著,所以西夏人會覺得我們自己建國繼承大唐的衣缽和你們宋朝繼承並沒有區別。我又何必向你稱臣?乃至於我們應該取代宋朝!

北宋名臣范仲淹(九) 西夏建國,侵犯北宋

寶元元年(宋仁宗第四個年號)李元昊稱帝,定都興慶{寧夏銀川},為了迫使宋朝承認自己的地位第二年李元昊發兵進犯北宋與三川口大敗北宋。

就是這樣的背景下范仲淹又被想到了,康定元年(宋仁宗第五個年號),范仲淹擔任天章閣待制、出知永興軍。同年范仲淹請知延州(延安),他到任後軍隊改制,並修建了青澗城和鄜城作為基地,宋仁宗把這支部隊命名為康定軍,這支軍隊後來成為了抗擊西夏最主要的力量。

康定二年范仲淹上奏建議加強邊防守備,固守酈延,並招撫西羌歸順。當時西羌已經因為党項人的征伐聽從西夏號令了。我前面說西夏党項人雖然是羌族後裔,但是彼此已經很久沒有大的交集了,而且李元昊總是說自己是鮮卑後裔,估計和當朝君子的鮮卑血統有關,所以相對而言羌人是會更認同宋朝多一些。之後范仲淹上奏請求修建承平、永平等要塞用來安排難民和羌人的生活。意在用羌族對抗西夏。

北宋名臣范仲淹(九) 西夏建國,侵犯北宋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是范仲淹抗擊西夏時邊疆寫下詞,范仲淹是一個文官且已年過五十,又為何會有機會出現在戰場上,而且他上戰場不像唐朝的那些邊塞詩人一般只是走個過場,或者說只是皇帝派去督查地方的,范仲淹卻是有著一定的權利甚至可以用兵,這又是為何?

或許宋朝是宋朝重文輕武所導致,但我覺得也有范仲淹自己的性格原因,宋仁宗和其他官員都知道範仲淹是個怎麼樣耿直和堅決的人,也許在這樣的國家大事就得想到這樣一位辦實事的人。

北宋名臣范仲淹(九) 西夏建國,侵犯北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