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暗算》《風箏》到《光榮時代》,諜戰劇常青熱播的魅力在哪?

從《暗算》《風箏》到《光榮時代》,諜戰劇常青熱播的魅力在哪?

文 |零壹

近日熱播的電視劇中,諜戰題材再次成為了最受歡迎的類型。這在電視端表現尤為突出,自10月下旬《在遠方》播放完結後,同為諜戰題材的《光榮時代》《驚蟄》大部分時間排在收視率前二,牢牢把住了排行榜前列的位置。

從《暗算》《風箏》到《光榮時代》,諜戰劇常青熱播的魅力在哪?

諜戰題材受到觀眾喜愛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從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的《潛伏》,到柳雲龍自導自演獨扛大樑的《暗算》和之後的《風箏》,再到與現代觀眾需求結合同時注重顏值和劇情的《紅色》《偽裝者》《麻雀》,製作優良的諜戰劇獲得口碑和收視雙收並非難事,《潛伏》在北京衛視播出大結局,收視率曾超過14%,可見其火爆程度。

但一窩蜂參與這個題材良莠不齊的也不少,以至於發展到現在,如麥家這樣的“諜戰編劇大咖”甚至有放棄諜戰題材的想法。這位寫出過《暗算》《風聲》《聽風者》等多個影視改編極其成功的小說家,在寫完《刀尖》後就宣佈不再寫諜戰題材了。接受媒體新京報採訪時他說:“從商業角度講,寫諜戰可能更能討好市場,而且也只是可能。市場在哪裡誰都不知道,當初我寫《解密》《暗算》被人退稿,誰想到後來會引發一個諜戰潮流?何況我寫作不是為了商業。”

這十幾年間,跟風而上成為炮灰的諜戰劇數量顯然遠遠多於那些留名的精品。但當下同時熱播的《光榮時代》《驚蟄》顯然既不屬於最完美的那檔精品,也並非沒有追求的跟風之作——特別是《光榮時代》,有演技非常受認可的張譯擔當主演,執導過《天盛長歌》《中國式關係》的劉海波執導筒,本身是積累了觀眾許多期待的。但目前來看,《光榮時代》似乎還是離“經典”差了那麼一口氣。

從《暗算》《風箏》到《光榮時代》,諜戰劇常青熱播的魅力在哪?

諜戰劇經久不衰的魅力究竟在哪?如今的諜戰劇又是否發展到了瓶頸呢?

諜戰三板斧:魅力主角+強力反派+嚴密邏輯?

諜戰題材既有懸疑又有政治,既有勾心鬥角又有英雄肝膽,往往還和戰爭緊密相連,因此以往的諜戰劇,本質其實是偏向男性受眾群體的類型題材。如何將這個隱藏身份的英雄角色塑造得既有人格魅力,又不失去整體劇情的真實性

就特別考究原作和編劇的水平。從這個角度來說,劇本對諜戰劇的成品效果影響,恐怕要大於任何其他題材。

柳雲龍自導自演的《暗算》《風箏》是其中的典型,《暗算》裡的安在天、錢之江,《風箏》中的鄭耀先幾乎是“完美特工”的代名詞。算無遺策、心思縝密又無比強大的錢之江、鄭耀先,劇情中他們的雷厲風行和運籌帷幄頗有些“爽劇”風,但又讓觀眾為之著迷——很容易發現的是,主角所表現的個人魅力是經典諜戰劇的最大看點之一。

《暗算》中的錢之江手握佛珠,氣定神閒的模樣不知給多少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說話常含哲理,又兼具了文氣與殺伐決斷的大智大勇,堪稱一個理想化的英雄人物,而最後錢之江為了國家事業的犧牲也因此變得更富悲壯的英雄主義色彩。“我是什麼人?你是什麼人?愛慾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這是你。而我,生來死往,象一片雲彩,寧肯為太陽的升起而蹤影全無。我無怨無悔。心中有佛,即便是死,也如鳳凰般涅槃,是烈火中的清涼,是永生。”劇中錢之江的這段臺詞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從《暗算》《風箏》到《光榮時代》,諜戰劇常青熱播的魅力在哪?

《風箏》中的鄭耀先同樣如此,在敵營中呼風喚雨,在同志視若仇敵的環境中堅持理想,是從內到外都極其強大的角色。而另一邊,在塑造了這些堪比“超級英雄”的特工角色同時,《暗算》和《風箏》都用時代和命運來為他們畫上了句號,這種英雄與悲劇的結合成就了一種極強的情緒感染力。

讀娛君認為,在維持劇本邏輯嚴密的同時,如何塑造出一個極富魅力的“英雄式”主角,是諜戰劇能否受歡迎的重要因素。這種魅力不單指《暗算》《風箏》中智勇雙全的人才,也包括《紅色》《面具》《偽裝者》中原本身處局外的特殊人物,他們不一定要全能,但一定要有某種強於他人的能力。

更細節的問題就是如何合情合理地為這樣強大的主角製造“麻煩”。這首先需要一個強大的敵人與主角旗鼓相當對抗,《暗算》中的代主任、《風箏》中的“影子”、《面具》中的丁戰國均是很成功的敵對角色。同時,故事如何走向驚險跌宕的同時邏輯通順,又不落窠臼?

從這個角度來說,大部分評分較低的諜戰劇都是從劇本開始就已經失敗了——不夠強大的反派、刻意製造的驚險和解決方式、處理不夠嚴謹的劇情安排,都會讓觀眾在一瞬間失去對整部劇的好感,於是,強大而富魅力的主角被“開掛”“劇情殺”的感受所取代,秦俊傑、陸毅等主演的諜戰劇《天衣無縫》就飽受這方面詬病。

從《暗算》《風箏》到《光榮時代》,諜戰劇常青熱播的魅力在哪?

回到《光榮時代》來說,整體是 “不出彩也沒大錯”的中庸水準。張譯所飾演的鄭朝陽與黃志忠的鄭朝山組成的兄弟組合很有看點,但在劇情矛盾衝突的安排上仍有瑕疵,網友有評論說,“為何劇中經常非得讓一兩個人行動然後出事?”其實就是對劇情安排不夠嚴謹的不滿,在諜戰劇中,這樣的負面影響是要大於其他類型的。

年輕、娛樂化,諜戰劇的更新與跟風

在《麻雀》籌拍時,其製片人就曾發微博表示:“《麻雀》是我們繼電視劇《螳螂》之後,再一部闡述信仰和使命的電視劇,為了讓我們的女性觀眾喜歡,我們選了@李易峰;同時也為了大叔們喜歡,我們選了@李小冉,還有為了挑剔演技的專業派喜歡,我們選了@張魯一 。”果不其然,《麻雀》播出後,李易峰、張若昀等年輕演員陣容就成為了熱門話題。

從《暗算》《風箏》到《光榮時代》,諜戰劇常青熱播的魅力在哪?

其實在口碑上佳的《偽裝者》中,就已經能看到諜戰劇的發展變化——年輕、高顏值演員的加入讓劇集的氣質有了明顯變化,並且愛情所佔的劇情比重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大,在這些劇熱播的背景,是諜戰題材有意識考慮女性受眾的一些嘗試,《光榮時代》《驚蟄》同樣帶有這種趨勢。

早期的諜戰劇中愛情故事同樣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麻雀》等新諜戰劇中審美風格以及劇中角色的年輕化、行為和價值觀的現代化,卻是與《暗算》《風箏》《面具》等氣質大不相同的。柳雲龍的角色在許多女性觀眾看來頗有“大男子主義審美”的氣質,理想主義與英雄美人的互相取捨,這種角色設計受到男性群體的傾心,也隔離了一部分女性受眾。

但話說回來,一部劇想取得所有不同受眾群體的喜愛,本身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往往想兼得卻未必能如願。就比如《光榮時代》能夠將劇情更緊湊、聚焦一些,會不會獲得更好的評價?讀娛君認為概率相當大。

況且這種混搭,很多時候也是因為諜戰懸疑部分創意的枯竭所致——雙面間諜、假夫妻、紅唇女特務等等要素被一用再用,其實就如同第一個“汪曼春”能夠驚豔眾人,跟風者卻很難再獲得關注。

說到底,諜戰劇是一個同時考究演技、劇本創意、場景搭建,又要取悅特定受眾的題材。它既能十年如一日吸引電視前的觀眾,後繼者也很難從及格做到驚豔,這也是《光榮時代》們熱播同時,又留有遺憾的地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