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

“一定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

“一定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

“勘测青藏铁路时

要徒步深入遍布沼泽的无人区腹地

到了晚上我实在不行倒下了

当时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

我叫弟兄们先走,他们都不愿意

硬是一起把我扛了出去”

1999~2009年

李金城将自己的青春

奉献给了这片雪域高原

#新青年演讲#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节目

“一定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

让我们一起走进

青藏铁路设计总工程师李金城的故事

《风雪天路人》

文字实录

李金城

“一定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

十年来一直在压力当中,当然,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2005年通车的时候,我坐了一趟以后,一下就放松了很多,毕竟是为西藏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青藏铁路是当时党中央国务院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们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选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身体好,也年轻,当年38岁。接到这个任务,我也确实是如履薄冰,感觉压力很大。

我们那时候为了选择一条路线,因为经过唐古拉山,唐古拉山是我们青藏铁路的最高点,但是我们在旁边找了一个5072米的,就是要比这个垭口低170米。这一段是给我们国家节省了投资的,这两个比较大概差了八个亿。

为了把这一条方案搞清楚,我组织了个突击队。我们的突击队,我还记得大概有二十几个人,都是年轻小伙,我年纪最大。在中途,因为我有一个什么毛病呢?就是缺钾,干了一天,晚上往出走的时候,确实是不行了,身上没有劲,也没有知觉。

我还记得当时让把行李、各种测量工具留下,叫他们先出去,而我的弟兄们都不干,硬就把我扛出去了。也是到了极限,到那曲医院以后,慢慢才缓过来。到现在为止十几年了,器官特别是肺、肝、脾等,反正是不可回缩的,就是大了两公分。现在,稍微上个楼都喘气。

在前线,我们建立了三级医院,但我们测量的时候没有这个条件。最后,我们在施工过程当中,医疗就建立了三级体制,所以没有因为高原病牺牲一个人。

青藏铁路面临三大难题,就是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环保。因为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是有960公里,冻土就有550公里。冻土温度低的时候,它就像岩石一样硬,零度以上就融化,这是我们工程最难处理的。能够对我们的工程产生两大危害:一是它可以融沉下降,二是冰要冻胀起来,爆炸力是很大的。

高寒缺氧就不用说了。因为它的含氧量和压力都是海平面的一半。当时我们施工的时候打这个洞,里面都是供氧的,一套设备搬到山上,工人在里面施工直接就可以吸氧。

环境保护更不用说了。因为青藏线是环保线,是我们国家第一条环保线。首先第一,就是要解决野生动物的通道问题,我们沿线设了33处,就是我们火车通道动物可以过去。青藏线的环境大家也知道,十分脆弱,各种地质现象要处理。我们采取什么办法?就是以桥代路,增加了好多。

生态是不能破坏的,我们严禁在上面取土,取土也是按规划,取多少都是有规划的。规划完了以后,取完再把草皮恢复上去。还有就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我们为什么把铁路尽量选择靠近青藏公路呢?因为要避免二次破坏。

现在条件技术先进了,你可能在上面待两个月、三个月。我们那时候,勘测队员基本上待一年,有时候是两年。我记得当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一年都没有假期。没有办法,我爱人这边也都跟她说好了,我们很少见面。因为短时间不行,你上去还得适应那里的生活。

实际上,那时候我们中午就不开饭。中午在工地里,开什么饭?就是早上吃点稀饭馒头,中午一人一个土鸭蛋,再装上一个馒头加一点辣椒就行了。晚上一个帐篷12个人,一个礼拜挪一次窝,基本上是这样。你要是出去方便一下,回来肯定就没有你的位置了,一个一个挨着的。反正就一个晚上,我们那个时候就不能讲究条件了。

前年正好回去一趟,我感觉到青藏铁路对我们西藏自治区确实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原来拉萨站那个地方就是个货摊,柳梧新区建设速度惊人,包括后面我负责拉日线,日喀则车站周围原来都是一片农田,现在都是城市了,变化太大。说实在的,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在那一待就十几年了,有感情。

我现在都快60岁了,再回顾过去自己的一生,感觉到好像没有白干,这就是我奋斗的结果。70年,咱们国家确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方方面面。特别是我们铁路,是我们国家一种名片。我作为一个铁路的工作者,当然也感到很荣幸。

“一定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一定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

火车开到拉萨去!

2006年7月1日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变为现实

“一定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

最低零下45℃的气温

仅地面一半的含氧量和气压

能晒脱几层皮的烈日

被狂风卷走的帐篷

……

“一定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

觉睡不着,饭吃不香

李金城和团队冒着生命危险

用双脚踏遍这片

“生命禁区”的每个角落

“一定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直面

三大世界性难题

他将家的脉脉温情留在身后

只为带西藏人民走出贫穷封闭

让中国铁路跻身世界前列

“一定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

70年

从勘测员到青藏铁路总设计师

数十条铁路线交织的人生

是时代的机遇也是无悔的青春

“一定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

70年

钢轨每一寸向前的延展

宣告西藏“无铁”历史的终结

铺就藏区人民广袤的未来

“一定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

70年

从举步维艰到世界领先

中国在日益密集的铁路网上

飞速奔驰、驶向复兴

“一定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

“一定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