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篆刻第一名手”楊澥,作品欣賞

“江南篆刻第一名手”楊澥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真是個好年頭。篆刻史上的三位名人皆出於本年,趙之琛、屠倬之後,又有一位楊澥。

“江南篆刻第一名手”楊澥,作品欣賞

不過,諸公且莫茫茫然地將這三人作同等觀。趙之琛為西冷八家中堅,屠倬做官去了,楊澥卻迷上了刻竹。雖然他也有一-手好篆刻, 也精考證之學,亦工詩文,但我們卻更習慣於視他如孔千秋一流奇人。孔千秋以摹刻碑帖為長技,楊澥卻更進而擅藝多方,刻竹、刻碑、刻印,無不精通。而更絕的還在於,楊澥復自鈐印譜,題為《龍石道人印存》,共鈐印三千餘枚,皆為歷年鬻印所得,可謂洋洋大觀,大凡銅、牙、玉、竹諸不同印材,均在印旁一-標出,以示多才藝,如此則知他的刻竹還波及印章,嗜奇好異,莫此為甚。蔣寶齡《墨林今話》謂楊澥為“江南篆刻第一名手”,論印藝恐怕未必,但論篆刻家而有如此才情博藝,倒真是第一名手了,這是我們對他的第一印象。

“江南篆刻第一名手”楊澥,作品欣賞

嗜奇當然不只是藝術,楊澥的人生哲學也是如此,只要看看他那眾多奇奇怪怪的號即可瞭然。楊澥的號有“龍石”“孓翁”“ 楊枯楊”“ 楊風子”“野航子”“風痺廢人”“聾石”“聾彭”,要自稱風子、廢人,可知其狂。而他的生活也頗為奇特:先是得耳聾之疾,繼又獲半身不遂之症,這“聾彭”“風痺廢人”之號,大抵也是罹病後的自嘲而已。長壽、多才藝、有時譽與賣藝,地居偏鄙、多病,是那麼奇怪地摻雜在楊澥的一生中 ,造成了他那矛盾的性格。真說不清於他是幸或不幸

“江南篆刻第一名手”楊澥,作品欣賞

楊澥雖非杭州人,但他與趙之琛同年生,卒歲也僅差年。其間偶受浙派影響者亦有之,但從總體上看,他的作品還是走吳門印風的道路—他出生江蘇吳江(松陵縣),又移居蘇州賣藝,所學的也是吳門派印風如文彭、顧苓、徐堅等鄉前賢的名作,而在清代中葉之時,學地道的明人風氣已是罕見,學漢學古則除浙派一種趣味之外,似乎也並無其他格式。楊澥傳世朱文印,有明顯的明代中後期篆刻初興時的醇樸遺風,如“白溪聽香主人姚秦之印”,雖為多字,但在盤曲迴繞時尚能不失醇古之意,“悅我生涯”則有明顯的文彭遺風,因此在道、鹹間是獨樹一幟,頗引人注目的。至於白文印,雖然“津門金鎔”有浙派意趣,據說他能以《天發神讖碑》書風入印,得斬截頓挫之趣,似乎也未盡在浙派樊籬之中也。誠如楊澥刻竹不求光潔精巧之趣而講究古樸,在篆刻中,無論是朱文的學文彭或是白文的宗漢風,他的線條都不是光潔挺滑一路的。即使連邊款,也不外乎是。

“江南篆刻第一名手”楊澥,作品欣賞

西泠印社孤山上的仰賢亭中,楊澥有一方肖像碑,上有王馥生題詩曰:

煙月垂虹處士家,

蕊書芝檢豔朝霞。

鄉邦顧沈燈傳在,

玉券憑教覽十華。

“江南篆刻第一名手”楊澥,作品欣賞

能與丁敬、蔣仁直至鄧石如、趙之謙同列於孤山聖地、為仰賢亭二十八賢之一,足見楊澥的舉足輕重為人所垂青,只是迄今知他大名的人太少了。惜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