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一見3米長的“巨無霸”怪魚!鑑定結果驚人


難得一見3米長的“巨無霸”怪魚!鑑定結果驚人


記者從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水利和漁業局獲悉,當地一名漁民最近捕獲一條長近 3 米、最寬處約 40 釐米的"巨無霸"怪魚。經專家初步鑑定,這是一條勒氏皇帶魚。

李國鋒是浙象漁 40184 的船老大。當天下午 1 時左右,他和船員在東海 2252 — 4 區下網作業。當晚 8 時起網後,李國鋒發現撈上來一條外形酷似帶魚的"大傢伙"。

"我捕魚 20 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帶魚’,平時捕到最長的帶魚也就八九十釐米長。"李國鋒說,從外表看,這條"帶魚王"全身發亮,背鰭呈紅色,和網中其他撈上來的小帶魚不太一樣,"我們合力把它舉起來,發現這條‘帶魚’個頭比我們高很多,有近百斤重。"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相關專家根據李國鋒拍攝的圖片、視頻初步鑑定,這是一條深藏海底難得一見的勒氏皇帶魚,但這種魚其實並不是帶魚。"皇帶魚一般分佈在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深海,此次在東海捕獲,偶然性較大。"專家介紹,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皇帶魚交配的季節一般在每年 11 月,這條魚在東海海域出現,也有可能是來交配的。

目前,李國鋒已將這條"帶魚王"冰凍在魚艙裡,一個星期後回港再行處理。


難得一見3米長的“巨無霸”怪魚!鑑定結果驚人


皇帶魚好不好吃?

這個見仁見智

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 NOAA ) 的網站介紹,有人曾嘗試吃皇帶魚,說魚肉嚐起來"既鬆弛又黏糊",口感不是很好。

但是,臺灣則有新聞報道,皇帶魚曾被做成高檔菜,小小一塊要賣 1000 多新臺幣(摺合 200 多元人民幣)。當時有食客評價:很好吃,有很豐富的膠質,魚肉很細嫩。

皇帶魚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

1772 年,皇帶魚被挪威生物學家 Peter Ascanius 發現。近幾年,在世界各地出現過幾次,但多數是屍體被衝上海岸。科學家說,它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體長最長可達 15 米,但普遍約 3 米,已知最重的有 272 公斤。

皇帶魚也叫地震魚、白牛、龍宮使者等等,它常被誤認為海蛇,因為太長了。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劉靜教授說,皇帶魚中文名叫"勒氏皇帶魚",研究所標本館裡就有一條皇帶魚,是上個世紀 50 年代製作的,也是在東海海域捕到的。

皇帶魚一般生活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溫暖海域,在 200 米至 800 米的深海,所以很難被捕撈到。劉教授說,皇帶魚並不是帶魚,只是因為它扁平的樣子像帶魚,且個頭較大,所以被叫成皇帶魚。

劉教授說,勒氏皇帶魚性格兇猛,屬於肉食性魚類,捕食一切海洋動物,有時餓急了還會吃同類。它的食物包括中小型魚類、烏賊、磷蝦、螃蟹等。它有上下顎,吃食物靠吞食,遊行速度特別快。

但皇帶魚捕食時很少主動出擊,一般都是等獵物遊過身邊才一口咬下,是守株待兔型選手,它也沒有鋒利的牙齒,吞不下大大的食物,所以對人類沒有攻擊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