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兩招,再也不用擔心池塘底質惡化

水產養殖的“養魚先養水,養水先養底”觀念已深入人心,說明池塘底質對水產養殖的重要性。底質的好壞是養殖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尤其是對於對蝦這類底棲動物,池塘底質管理不善,往往將導致蝦塘一夜全軍覆沒。如何正確地進行池塘底質管理是養殖的重中之重。


學會這兩招,再也不用擔心池塘底質惡化


一、池塘底質惡化的原因

然而隨著水產養殖的發展,養殖密度的不斷增加,大量的飼料投放導致蛋白質的大量積累;加之病害的泛濫,大量殺蟲劑、消毒劑和抗生素的使用,致使池塘微生物系統重複崩潰,最終導致池塘原本的物質循環系統被打破,生態系統失去平衡。長此以往,將導致殘餌、糞便、動植物屍體、重金屬等物質在池塘底質迅速積累,形成黑色汙泥,厭氧微生物瘋長,有害物質富集,最終惡化底質,危害養殖動物。

底質的惡化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底泥缺氧,導致底泥厭氧呼吸和厭氧還原反應造成的,底泥中主要發生的反應如下:


學會這兩招,再也不用擔心池塘底質惡化


學會這兩招,再也不用擔心池塘底質惡化


二、池塘底質惡化的危害

1、池塘底質惡化導致塘底缺氧

惡化的池塘底質,有機物富集,有機物的氧化分解將消耗大量的氧氣,使得池塘底層水本來不多的溶氧消耗殆盡,造成底部缺氧。池塘底部缺氧對對蝦等底棲動物的的危害尤為嚴重,往往導致清塘;此外其他養殖池塘開始死底層魚也是池底缺氧的表現。這種狀態稱為池塘“氧債”,在天氣突變,氣溫降低時,往往導致池塘上下水體對流嚴重,使得池底有機質翻起並迅速氧化分解,消耗池塘上層溶氧,容易導致缺氧泛池危害。


學會這兩招,再也不用擔心池塘底質惡化


2、池塘底質惡化導致無氧呼吸

池塘底部缺氧導致底質持續無氧呼吸。有機物厭氧分解產生乙醇、有機酸;鐵呼吸產生亞鐵離子;錳呼吸產生二價錳離子;硫呼吸產生硫化氫;碳呼吸產生甲烷;氮呼吸產生氨氮等。這些還原性有毒物質在底泥中積累,導致底質發黑發臭;釋放的水體中導致水質惡化,影響氧化環境,將導致嚴重後果。

3、池塘底質惡化導致氧化還原電位降低

池塘底質長期無氧呼吸,導致池塘有機酸、乙醇、硫化氫、亞鐵、甲烷等還原性物質,使得池塘氧化還原電位降低。當電位小於100mv時,池塘更適合專性厭氧菌、專性厭氧產甲烷菌及嗜水氣單胞菌等有害菌的繁殖,當這些細菌達到一定程度時,養殖動物便可能發病。


學會這兩招,再也不用擔心池塘底質惡化


4、池塘底質惡化導致藻相失衡

池底有機物厭氧呼吸產生有機酸,致使水體鈣、磷、鐵、錳等元素以不溶狀態沉積,導致藻類營養缺失,生態失衡,極易造成藍藻、甲藻等劣勢藻類的爆發。

三、池塘底質改良

1、養殖前底質改良

放苗前的池塘底質管理可謂是養殖的首要任務,也是養殖的根本。主要採取物理化學方法,一般採取的方式是排水、清汙、翻耕、乾塘曬塘等方式,使得池塘保持合適的底泥厚度,通過陽光照射之龜裂,與空氣充分接觸,氧化底泥中的還原性有害物質,使底泥有黑褐色轉變為黃褐色。但不宜曬得太乾,保持一定的水分,維持微生物活性。


學會這兩招,再也不用擔心池塘底質惡化


2、養殖中底質改良

水產養殖中對底質的改良關係到養殖成敗。養殖前期,投料少,池塘自淨壓力小,底質不宜惡化;但隨著養殖的中後期,飼料量的增大,池塘自淨能力不足,底質極易惡化,需通過人工改良底質,保證養殖安全。


學會這兩招,再也不用擔心池塘底質惡化


文章由龍昌動保整理發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