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苹果大丰收却无货可存,货都去哪了?

怎么说这十月都已经露底了,库存苹果还在有序的进行,不知道该为苹果的丰产年高兴还是为后续的销售担忧。

地处黄土高原的静宁,也没有逃过今年苹果丰产的命运。如果把苹果的行情能套进方程式中去求解的话,一定是早熟苹果给库存苹果和新季晚熟苹果搭了个价格桥,这个丰产年理应回报当地果农的辛劳和汗水,给产地果农带来丰收,但是,这不确定的因素生生地影响了整个静宁产区。

今年苹果大丰收却无货可存,货都去哪了?

静宁苹果开秤之际,一片形势大好,山地中短枝的价格70#起步达到4.0~4.5元/斤,甚至还有零星超过5.0元/斤的,对于辛苦了一年的果农来说,心情是激动的,从花苞中一个个的剥离出来,直到采摘下树,自家的苹果心中都有数。

前些年为了吻合主销市场的需求,等量苹果的圈子不再是标准的"零点圈",而是大了两、三个毫米,纸制品包装也跟着加宽加高了一到两个厘米,每箱的毛重从原来的33~36斤直接上升到36~40斤。衡量苹果个头大小的正规圈子已经配不上用场了,而是以每箱的重量来判断这个级次的苹果够不够标准,因此每箱苹果的毛重超过40斤就是很正常的事了,拿80#以上的果为例,箱子里标准装60个果,减去6斤皮净重34斤,每个果的重量至少都要超过半斤,而80#的标准果才4两。

今年苹果大丰收却无货可存,货都去哪了?

每年苹果下树之际,静宁本地的收购队会渗透到静宁南部的各个优果产区,挑最好的果园出价,外来的客商想低价收购是很不现实的,都会以本地公司的出价作为参照,按照苹果的个头、品相以及底色和上色的程度出价定货,谁也不想抬高产地的收购价,因为来的都是生意人,本地的公司也不例外,投出去的是本金,算盘拨打的是利润,在本金和利润之间总有一段风险的路要等待。

正当订货、收货的高潮刚刚掀起的时候,有些公司上演了一出降价插曲,每个级别先是降价0.2元/斤,紧接着又是0.4元/斤,在得不到广大果农的认可和接受后,直接退停收购。不但制约了外来客商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蛊惑了客商对苹果的收购热情。静宁的苹果价格节节下降,甚至掉到2.0元/斤左右。

在接下来的苹果交易中,成都、重庆等主销市场方面的客商一方面受降价行为的影响不敢下手,另一方面还在观望行情的底线,而产地果农的心理基本上都被蒙上了一层恐慌抛售的阴影,却在不知不觉中被以陕西为主的生面孔客商把好货低价收购了,当他们回过神儿的时候,好货已经蒸发了,就连产地的冷库都没有反应过来,苹果的丰产年里,货都到哪儿去了?静宁好货都已经存在陕西冷库了......

世界很现实,也很公平,苹果的价格在2.0~3.0元/斤之间,算是理性的,不会抵触消费群体的情绪,而当价格掉到2.0元/斤左右的时候,披了多层华丽外衣的"静宁苹果"还能留在产地吗?

这个季节的雨来的还真不是时候,苹果人在苹果价格越过那个历史高栏后,不论是产地果农、外来客商还是市场营销系统中的人,都累倒在价格和利润的战线上。静宁苹果的行情哪儿去了?静宁苹果去哪儿了?丰产年的静宁苹果却填不满静宁地界的贮存库,搁谁都难以相信。唯一能解释通的就是两种可能,一种是由于地头价格在普通消费者的接受范围内,被生面孔客商拉出去已经消化了,而另一种可能就是被看中后期行情的客商异地贮存了。

静宁县虽然种植苹果的历史久远,但是发展苹果产业的阶段并不长,再说各个苹果主产区才开始大肆宣传地域优势,推介地方品牌,扩大企业影响力,诸如给苹果冠以"之最"、"唯一"之类的粉饰,无不都把脱贫的赌注押在支柱产业上。

我站在产地果农的角度,不希望苹果的价格涨到行情的天花板上,也绝不愿意看到一年辛辛苦苦务作的苹果销售不出去。从当前市场客商求货的心情看,苹果的行情正在回暖,

虽然产地的收购价格低,但优质货源仍然没有拋售的意向,而客商受了前期不确定因素的当,手头并没有存货,估计年前的苹果行情会有所抬头。不过,我仍然坚持那条原则,优果优价,顺价销售,虽然卖不了最高的行情,但是绝对不会卖个最低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