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了!乾涸消失300年,哈拉奇重現5平方公里湖泊

說到敦煌,你會想到什麼?

你大概會脫口而出

莫高窟、月牙泉……

但有多少人知道疏勒河、黨河

還有哈拉奇

要知道,敦煌之所以成為敦煌

成為荒漠中的一片綠洲

成為絲綢之路的“咽喉鎖鑰”

離不開這兩河一湖裡的流水

是都會之根、是文明之源


但是,在這群山荒漠環繞之處,在這狹窄的河西走廊,水又是那麼脆弱——敦煌西鄰羅布泊,遙感影像中的“大耳朵”耳紋和沉睡千年的樓蘭遺蹟,訴說著湖水消退的故事;敦煌南側的月牙泉,通過地下接續黨河的流水,也不得不靠借水等方式“人工續命”。再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在敦煌西北側,本應由疏勒河和黨河交匯形成的哈拉奇——一塊約200平方公里的大湖,是西湖的差不多35倍大。但過去三百年,兩條大河步步後退,哈拉奇也難覓蹤影。


回來了!乾涸消失300年,哈拉奇重現5平方公里湖泊


秋染疏勒河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王亞虎


哈拉奇時隔300年重現湖面

湖面面積與西湖相當


波光粼粼的湖面,茂盛的蘆葦叢,在水面上起起落落的白鷺和野鴨——如此美景很難讓人聯想到這是一片身處沙漠之中的水域,而更難想象的是,作為“倒流河”疏勒河的終端湖,這片名叫“哈拉奇”的水域此前已經乾涸了近300年。


近日,甘肅敦煌疏勒河再現大河西流盛景,它的終端湖——哈拉齊更是在差不多300年後重現寬闊湖面,碧波盪漾5平方公里,與西湖相當。


回來了!乾涸消失300年,哈拉奇重現5平方公里湖泊



回來了!乾涸消失300年,哈拉奇重現5平方公里湖泊



看到如此美景,網友忍不住讚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更想去敦煌遊玩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美極了”......


回來了!乾涸消失300年,哈拉奇重現5平方公里湖泊


回來了!乾涸消失300年,哈拉奇重現5平方公里湖泊


“長河落日圓”的景象重現


唐代詩人王維的《使至塞上》中寫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的塞上美景有可能重現。當然,王維去到的是涼州,不過距離本文所說的哈拉奇並不遠。

這個被譽為“敦煌西湖”的哈拉奇湖究竟是什麼樣的地方?

哈拉奇湖位於倒流河疏勒河的末端。哈拉奇,是當地主要植物“黑芨芨草”的意思,說明這裡本是植被豐富的地方。

疏勒河的倒流,是因為特殊的地勢。在甘肅西北的敦煌地區,有一幅奇異的地形景象,西南高而東北低,四處環繞著南邊的阿爾金山、西南的祁連山脈和北邊的戈壁,似乎是一個天然的滑梯,疏勒河水順著滑梯流入湖中,造就了哈拉奇湖曾經的輝煌。


回來了!乾涸消失300年,哈拉奇重現5平方公里湖泊


疏勒河位置圖

疏勒河,也就是古代的籍端水,是甘肅省河西走廊內流水系的第二大河,全長540公里,發源於祁連山脈西段託來南山與疏勒南山之間,西北流經肅北縣的高山草地,貫穿大雪山到託來南山間峽谷,過昌馬盆地,也曾流入現在的新疆羅布泊。

回來了!乾涸消失300年,哈拉奇重現5平方公里湖泊

疏勒河

特殊的位置,讓中原的農耕文明、西域文明、草原遊牧文明、青藏高原文明在此交匯。

哈拉奇湖的乾涸和重現,似乎配合著甘肅在歷史上的沉浮。

過去近千年的過度開發

導致哈拉齊水面乾涸


據歷史文獻記載,哈拉齊曾經水草豐茂,湖波盪漾,溼地面積估算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水域面積在200平方公里左右。自唐代起,由於移民屯田、環境變遷等原因,疏勒河經歷四次大退縮。至清朝雍正年間,由於人口的大量遷入,疏勒河終端的哈拉奇乾涸。

到了二十世紀中葉,疏勒河流域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雙塔水庫、昌馬水庫等相繼建成,耕地面積急劇增長,水資源壓力逐年增大,疏勒河斷流。疏勒河尾閭地區的哈拉諾爾湖隨之消失,敦煌西湖溼地疏勒河段完全乾涸,被東進的庫姆塔格沙漠包圍,消失在人們的視野。在60年代我國測繪局出版的地形圖上面,標註的是哈拉諾爾已經可以行車了,完全處於乾涸狀態。

回來了!乾涸消失300年,哈拉奇重現5平方公里湖泊

疏勒河的斷流,導致流域生態持續惡化。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面積萎縮,植被退化,缺少遮攔阻擋的庫姆塔格沙漠每年向東邊的敦煌逼近2-5米;鳴沙山懷抱之中的月牙泉受到了直接影響,水域面積由原來的22畝萎縮到不到10畝,敦煌市綠洲邊緣天然草場面積由新中國成立時的276萬畝減少至135萬畝。

面對敦煌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區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局面,2011年,國務院批准《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2017年7月下旬,隨著疏勒河及黨河河道恢復與歸束工程竣工投用,“分別”40多年的黨河與疏勒河在敦煌“重逢”,兩河的生態水通過恢復的河道源源不斷流過河倉城、玉門關和北枯溝,並順著疏勒河古河道一路向西流淌,抵達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地。

哈拉奇生態恢復,

植被和野生動物重現


現在,伴著這條奔騰的河,沿河蘆葦、紅柳等植被恢復生長,已乾涸數百年的哈拉奇重獲生機。2017年和2018年,哈拉奇還是偶現水面。今年,隨著水流持續補充和降雨增多,哈拉齊已經累計5個月穩定的出現湖面。原來寸草不生、完全沙漠化、由沙丘組成的哈拉奇,都被水溢滿了。


回來了!乾涸消失300年,哈拉奇重現5平方公里湖泊


湖如彎弓河似箭,哈拉奇就是疏勒河射向沙漠的弓箭,是第一道天然防禦。哈拉奇的重現不僅有效阻斷了庫姆塔格沙漠向東侵襲。進一步築牢了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同時,這也對生物多樣性恢復起到積極作用。野生動物現在記錄了已經11種,主要是鳥類。荒漠貓、野駱駝也出現了,原來因為沒水,野駱駝很少的。哈拉奇形成這麼大一片水面,對這一帶野生動物,尤其是珍稀瀕危的野駱駝、普氏野馬等等這些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同時,有了這麼大一片水面,候鳥遷徙過程當中也多了一個停歇地,生態意義很大。


來源:微遊甘肅,整理自中央廣電總檯中國之聲、光明日報、國家人文歷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