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四新”平台为南海筑巢引凤

■链接

10月31日,在瀚天科技城,港科大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谢育仁和高级行政经理李杏华,正在为筹备2020届港科大百万元奖金创业大赛而忙碌着。

而在力合佛山科技园,几天前,第八届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行业复赛在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落下帷幕。

近年来,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南海正全力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季华实验室、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等“两高四新”平台,纷纷扮演起对接资源、服务企业、孵化项目、创新创业等作用,推动着南海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凭借各自不凡“出身”和背景,这些平台还有着“传播大使”的一面。通过组织比赛、承办论坛、提供培训等多元职能,平台正在将更多的创意、创新动能引入南海,搭建起佛山与中外科创资源沟通的新桥梁,并依托自身优势,为新兴产业在南海的发展鼓与呼。

邀请各路英豪共同营造南海创新创业氛围

几天前,66个来自港澳台的创新型企业在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行业复赛上登台竞技;更早的时候,8家佛山企业入围2019届港科大国际创业大赛佛山赛区半决赛,60万元奖金被4家广州和佛山的科创企业瓜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业比赛在南海进行,带动了整座城市创新氛围的提升。赛事的背后,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港科大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两高四新”平台,依托各自资源,起到了赛事组织者和服务者的作用。

“中国发明协会是1985年成立的,聚集了一批中国科技界、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包括屠呦呦、袁隆平、潘云鹤等。”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副院长王富涛对笔者说:“依托中国发明协会背后的资源,我们可为佛山导入国内国际各个领域的发明创新项目。”

港科大国际创业大赛佛山赛区则主要依托香港科技大学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据李杏华介绍,香港科大2011年开始举办百万奖金创业大赛,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效应。自2018年开始,大赛开始在佛山设立分赛区,第一届就吸引了70多个创业团队参赛,今年的参赛队伍更是增加到130个。

这些竞赛正在成为连接佛山与中外科创资源的“彩虹桥”。笔者了解到,港澳台赛举办至第六届,累计汇聚了近3000个项目,其中落户内地的科技创新企业达到近300家,落在广东的就有近200家;港科大国际创业大赛也推动了中山奥利安光电等项目落户佛山。

推动产业变革为南海新型产业鼓与呼

近年来,南海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和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业态在南海遍地开花。

对此,“两高四新”平台可谓得天独厚。它们往往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新技术高地开展产学研结合等工作,更扮演起了“传播大使”的功能,为新兴产业鼓与呼。

几天前,201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在南海樵山文化中心召开,南海氢能产业链进一步补全补强。而早在2011年和2013年,南海就先后举办了两届燃料电池及氢能技术发展国际峰会,成功打响了“南海氢能”的区域品牌。

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华南中心就参与了两届峰会的筹办。“2011年、2013年峰会召开时请来的专家,现在很多都已有项目落地南海。”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华南中心负责人、广东广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勇辉说:“可以说,两届峰会,为南海氢能产业邀请了很多人才。”

中科院EDA中心南海分中心(佛山市中科芯蔚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加快南海及周边地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发展,提高南海企业集成电路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该中心副总经理杨军介绍,他们平台曾多次举办讲座和论坛,邀请广东智邦、广东天波等企业专家,向佛山企业介绍集成电路设计前沿知识,还将讲座开到了佛科院里。

“从2012年建立到现在,我们对佛山集成电路的发展还是产生了一些影响的,例如与本地企业的一些合作,以及对本地企业提供的技术支持。”杨军说:“集成电路设计同样是亟须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领域,我们将与佛山企业一起努力掌握这一领域的话语权。”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王谦 记者 李慧君

通讯员 麦洁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