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作死”的名将?

瀚海说史


国民党中将军长郭景云,作为傅作义集团的“王牌军”军长,在平津战役中,先突出解放军包围,又打退沿途的阻击部队,却大意休整队伍被包围,后又在救援接应部队近在咫尺的情况下,因为自己的意气用事,而错失逃生机会,最后所部被全歼,本人自杀,“大义凛然”的把自己给“作死”了。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发起不久,高瞻远瞩的毛泽东又发出命令,令华北军区杨得志2兵团、杨成武3兵团向张家口一带集结,配合东北野战军准备发起平津战役。

11月29日,杨成武3兵团对张家口外围发起攻击,平津战役打响。张家口国民党守军孙兰峰部立即向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求援。此时,傅作义正在关注着各地的战况,得知攻打张家口的只有杨成武部队,略松了口气,他所担心的是林彪的东北野战军是否入关作战,以现在东北野战军的实力,他是很难应付的。


张家口是傅作义部队的西退之路,必须要保住,所以他立即命令自己的“王牌军”35军,马上驰援张家口。35军是傅作义的起家部队,他曾长期兼任军长,现任军长是郭景云,绰号“郭大麻子”,中将军衔,郭景云能争善战,勇猛忠心,是傅作义不可或缺的得力干将,但骄傲狂妄,任性自大。

郭景云接到命令后,立即率35军约1.6万人,分乘400余辆美式汽车,很快抵达张家口外围。杨成武见机行事也顺势将他一起围住。但因为杨成武兵团只有三个纵队,虽然围住了敌人,但战线过长,力量略显薄弱。


张家口两军相持之时,东北野战军的先头部队程子华部打下了密云,全歼守敌6千余人。傅作义得知后惊出一身冷汗,林彪终于还是入关了,为安全起见,随即电令郭景云火速回归北平,留下孙兰峰死守张家口。

郭景云这边刚刚把部队安顿好,马上又组织回归。利用机械化的速度,冲出杨成武部队的包围圈倒是没费多大劲儿。郭景云率领着汽车队伍浩浩荡荡的踏上北平的归途。

走到新保安时,遭到了强大的阻击,原来是杨得志2兵团的一个先头旅,于前一天占领了新保安,面对来敌展开顽强阻击。但双方力量过于悬殊,郭景云还从北平调来飞机助阵,最后,解放军只能撤出新保安。

郭景云在傍晚时分趾高气扬的进入了新保安城,并不顾部下要他连夜赶路的劝说,坚持在城内休整一夜,并狂言“这是咱家门口的路,难道还怕闹鬼吗?”

但一夜过后形势却大大出乎郭景云的意料,杨得志的后续部队接连赶到新保安外围,35军一夜之间已被团团围住,想走出去,难了!在突围了一整天后,寸步难移,只好又退回城内。

傅作义得知自己的王牌军陷入重围,心急如焚,马上派出两个军前去增援接应35军。可是当援军前来接应时,郭景云因与援军的军长不和,拒绝与援军配合。当援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到离35军近在咫尺时,郭景云却向另一个方向突围,想凭自己之力脱身。

结果可想而知,面对着又陆续赶到的东北野战军部队,增援接应的两个军也顾不上郭景云了,想跑却没有跑掉,均被歼灭,郭景云也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只能做最后的挣扎,郭景云妄想坚决固守。但解放军的力量早已今非昔比,在上百门大炮的强力打击下,35军很快失去抵抗能力,阵地被一块一块占领。郭景云最后被解放军围在指挥部,眼见大势已去,他让部下和自己一起点燃汽油桶“为国尽忠”,但却没人愿意和他一起死,汽油桶也被部下踢到了远处。郭景云绝望之际,拨枪自尽。“王牌军”全军覆没。

杨得志得知郭景云自杀后,让人买了口棺材,把他安葬了。

郭景云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本来有着数次逃生机会,却因为自己的狂妄自负而丢了性命,硬是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

我是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历史微点


国民党名将邱清泉,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可谓是不作不死,最终把自己活活作死了。

邱清泉是黄埔军校二期的毕业生,作战以不要命闻名,人称“邱疯子”。邱清泉在昆仑关战役和滇西战役时表现颇佳,获得过宝鼎勋章,还获得过美国总统自由奖章。

邱清泉在抗日战争时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了到了解放战争中,他就不行了。

淮海战役中,黄百韬兵团被解放军围困,国民党统帅部命令邱清泉与李弥两人率部沿陇海路两侧向东攻击前进,救援黄百韬。

邱清泉接到命令后,他的参谋长李汉萍告诉邱清泉,救援黄百韬有两条路,一是迂回潘塘镇,成功概率较大,但有一定风险,容易被解放军分割包围;二是正面进攻,相对安全,没什么风险。但成功概率较较低。

邱清泉选择了第二条,而且把自己战斗力最强的第五军留下,只派了战斗力一般的七十军和七十二军两个军救援黄百韬,被解放军击溃。最终黄百韬兵团被解放军全歼。

救援黄百韬不成,国军统帅部下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三个兵团从徐州撤退。杜聿明让邱清泉的主力-第五军45师殿后,掩护大部队撤退。

第5军45师遭到华野的猛烈攻击,损失惨重,邱清泉接报后非常着急,找到杜聿明要求大部队暂停前进,等他救出了45师再走。杜聿明表示同意,等邱清泉救出了近乎残废的45师,白白浪费了近两天的时间。

等到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孙元良兵团一起,被包围在陈官庄、青龙集一带,统帅部又要求杜聿明率三个兵团改变前进方向,向东南方向攻击前进,去救援黄维兵团。邱清泉又是让七十军和七十二军、七十四军三个军作为前面的攻击部队,轮番攻击,甚至连他本来不信任的十二军,他都已经派出去参加攻击了,但第五军仍然留着不动,不肯投入使用。

黄维兵团被解放军歼灭后,杜聿明率部龟缩到河南永城附近的陈官庄地区。随后解放军发动陈官庄战役,大获全胜,此役歼灭国民党军3个兵团部;10个军;25个师、1个骑兵旅,共26万余人,其中毙伤6万余人,俘虏17.7万人,投诚2.4万人。

在陈官庄战役中,杜聿明本人被俘,邱清泉被击毙,第五军被全歼。


袁卫宇


笑答:

政客作死名人

第一作死人物……萨达姆!

第二作死人物……卡扎菲!

第三作死人物……肯尼迪!

第四作死人物……赫鲁晓夫!

第五作死人物……尼赫鲁!

……………

军事作死名人

第一三国邓艾

第二麦克阿瑟

第三山本五十六

第四拿破仑三世

……………

作死的帝王

第一路易十六

第二尼古拉二世

第三王莽

………………

因果报应,人在做天在看,出来混欠债了迟早要还!


心勇4


黄百韬并不是黄埔嫡系出身,但在解放战争中非常卖力,多次进攻和救援都非常积极。张灵甫在孟良崮被包围后,他救援最积极,最近时距离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只有五公里。豫东战役他被包围,差点就被歼灭,但是他死守待援,胡琏赶到后给他解了围,华野外线兵团撤退。这是解放战争少有的几次被解放军包围后还能带着半条命逃出来的战例。

淮海战役前,国军五个兵团沿陇海路一字排开,摆出了长蛇阵,杜聿明原计划是要以这五个兵团向北反攻,收复济南。但没多久形势变化,杜聿明被临时调任东北,这五个兵团摆着没人管,刘峙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一直到1948年11月4日,顾祝同挟命到徐州剿总宣布,放弃海州,国军全线退守徐州,准备依托徐州坚固城防工事,与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

当时的黄百韬兵团下辖25军、63军、64军、100军,共计四个军。原本驻守海州的44军原来归李延年指挥,决定放弃海州后,临时配属给黄百韬指挥。这样,七兵团下辖五个军,共计12万人。该兵团原驻新安镇,任务是阻止已经进到鲁南地区的解放军南下两淮。国军决心退守徐州时,原计划七兵团5日即开始向西撤退到徐州东南,但黄百韬5日下午才回到新安镇,6日召开会议宣布撤退部署,实际上到7日才开始撤退。

当时七兵团兵团部与63军一起行动,撤退时由63军掩护,64军先行撤退至碾庄圩占领阵地,25军则掩护100军和44军撤退。44军原本是一个以做生意著称的军队,其实是刘峙的钱袋子,撤退的命令兵团总部还不知道,44军已经全军都知道了,并要求黄百韬兵团优先安排和照顾。所以,原本应当于5日就开始撤退的黄百韬,一直等到7日才开始撤退,耽误了两天时间。就是这两天,让解放军追上了骑兵团,并包围歼灭了其中一部分。

64军得到撤退命令后,7日凌晨三点半就已经开始撤退,到8日黎明已经全部通过运河,占领运河西岸及陇海路并向南警戒,行动比较快。兵团部8日拂晓时渡过运河,44军在优先照顾之下,也在8日上午渡过运河,只留下25军和100军尚未渡河。其中25军是黄百韬起家的老部队,是七兵团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军。

解放军行动也很快,七兵团正在撤退时,8日上午六点左右时,解放军一部已经占领铁路南十里一个靠近运河的村庄。七兵团正在撤退的时候,解放军追上了最后渡河的25军和100军,这两个军边打边撤,从下午两点一直到黄昏时分才渡过运河,损失比较大。其中,25军一个军被歼,100军的44师大部被歼,只剩下2000多人。

最作死的是63军。63军原定任务是掩护兵团部撤退,兵团部撤退后应当马上渡过运河撤退,但63军军长陈章对情况严重性估计不足,到7日上午十一点才开始撤退,路线是从新安镇向窑湾镇撤退,刚走了四十里就被解放军追上,发生战斗,只能边打边撤,8才到达窑湾镇,马上被解放军包围,与七兵团友邻部队失去联系。解放军随即开始攻击,到11日,全军被歼,军长陈章自杀,这是七兵团第一个被全歼的军。

不管怎么样,到8日黄昏,除了被解放军追上包围的63军,其它各部还是按照原定计划撤退到了碾庄圩。但这时候情况又有变化。8日,张克侠、何基沣在鲁南贾汪、台儿庄率部起义,徐州东大门敞开,刘峙不得不紧急将原本在徐州东面不老河南岸掩护七兵团撤退的11兵团李弥部紧急调往徐州,这样,解放军就畅通无阻的通过碾庄圩北面的运河和不老河,追上了七兵团。

黄百韬特意赶到李弥驻地曹八集,本来还想拉住李弥,让李弥不要着急撤回徐州,帮他掩护一下侧翼,但李弥表示,他接到了刘峙的命令,不能不撤。而且,李弥还话中有话的表示,以前邱清泉和黄百韬两个兵团仗着人多势众,看不起他,现在就看邱清泉的了。黄百韬只能苦笑一下说,邱清泉是靠不住的。但李弥毫不耽误,就赶紧撤回徐州去了。不过黄百韬并未死心,被包围之后听说邱清泉和李弥正在救援,还说,要是李弥有邱清泉的兵力,兴许还有点希望。他到死还是把希望寄托在李弥身上。

虽然已经遭到重大损失,但黄百韬仍然按照原计划撤退到了碾庄圩,兵团绝大部分部队也还是到了碾庄圩,于是在被包围之后,商量下一步怎么办。正当他在就地死守待援和突围两个选择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常公的催命符来了。常公表示,现在要和解放军决战,黄百韬就在现地死守待援,他已经命令杜聿明率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增援,黄维兵团也正在东进救援的路上。

其实这时候杜聿明还在东北,并未回到徐州,黄维则在到蒙城之后就受到中野顽强阻击,未能前进,而且逐步掉入中野的袋形阵地,逐步陷入被包围的态势,自顾不暇,哪有能力来解救黄百韬。黄百韬的唯一希望就在于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邱李两兵团一直到十三日才从徐州出发,虽然也不能说是不卖力,但有心无力,在解放军的顽强阻击下,他们始终未能突破解放军防线,只能眼看着黄百韬兵团被歼灭。

不过,黄百韬兵团的战斗力仍然是比较顽强的,从8日被包围,一直死守待援。到20日,看援军已经指望不上了,黄百韬终于下决心分散突围。但刚开始突围,二十五军一出阵地,就被解放军全歼,只有军长陈士章化妆逃走了。黄百韬又让六十四军突围,六十四军军长刘镇湘起初不肯,后来试图假投降逃走,被解放军发现,最后被全歼。黄百韬也被迫自杀。

黄百韬虽然不是嫡系,但是是顾祝同的心腹,在国军将领中算是比较忠诚的。但在关键时刻,他的几个错误比较明显。明知道44军是靠不住的,却留下二十五军和一百军来掩护44军撤退,导致二十五军受到严重损失。六十三军和兵团部在一起,他却在兵团部撤退后未马上命令六十三军尽快撤退,让六十三军被分割包围歼灭了。而最严重的失误则是在撤退前准备不足,没有提前在运河上架设浮桥,整个兵团十二万人都只能从一座运河铁桥渡河,耽误了时间。


萧武


说到国民党的王牌精锐部队、抗日铁军74军,不得不提副军长李天霞,与老上级王耀武是同窗,都是黄埔三期生。所谓成也74军、败也74军(整编74师),李天霞一生的兴衰荣辱都与74军息息相关。李天霞可以说是一位抗日名将,抗战期间参加过不少大小型正面作战,其战绩完全不亚于后来的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

自从李天霞投入到王耀武的起家部队补充一旅,也就是后来改编成的51师,便开始了辉煌的抗日生涯。首战淞沪会战担任第51师副师长兼153旅旅长,而此时的张灵甫正是李天霞手下的一名团长,李天霞率部与日军激战数日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随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李天霞亲自上阵与日寇血战,部队损失惨重,最终寡不敌众而被迫撤出了战斗。

李天霞的成名战是在江西上高会战,当时已晋升为74军第51师师长,率部在鸡公岭与日军进行残酷的肉搏战,歼敌千余人并牢牢守住了阵地,为保证上高大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战后李天霞51师荣获第一号陆海空武功状,而74军荣获最高团体荣誉飞虎旗,也获得了“抗日铁军”的美誉,不久后,李天霞升任74军副军长,负责在贵州为军部训练新兵。

老上级王耀武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后,按理说李天霞无论是在战功和资历上,都有资格胜任74军军长的职务。王耀武是一个非常能干和务实之人,曾征集74军三位师长的意见,但关键人物并不赞成李天霞担任军长职务,主要是看不惯李天霞生活上的“特殊化”,这个人就是58师师长张灵甫,曾是李天霞的直属下级,而老军长王耀武非常在乎张灵甫的感受。

因为张灵甫不仅能打而且不像李天霞有点桀骜不驯,王耀武在权衡利弊下,决定牺牲李天霞,调其任辖下的100军军长,74军军长的位置则由曾担任57师师长的施中诚担任。李天霞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间被调出了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74军体系,心中难免会有所怨恨,与张灵甫从此结下了恩怨,也为日后张灵甫兵败于孟良崮埋下了祸根。

抗日战争之最后一次大会战之湘西雪峰山会战,李天霞指挥的第100军再次立下了赫赫战功,率部在芙蓉山全歼了日军第109联队,而整个抗战期间,国军部队很少有全歼过日军一个完整联队的记录。战后,李天霞再度荣获陆海空武功状及各种勋章,唯一缺的就是国民党军中的最高荣誉勋章,即青天白日勋章。李天霞从淞沪会战至抗日最后一次大型会战,参加过不少大小战役,战功卓著,称为抗日名将不为过。

抗战胜利不久后,国民党进行了部队精编,李天霞第100军整编为第83师,而张灵甫74军被整编为了74师,被誉为蒋委员长的“御林军”,李天霞和张灵甫的地位相比,已经高下立判了。在内战期间,李天霞可谓出气不出力,开始打滑头仗了。鲁南会战期间,张灵甫的整编74师曾划给李天霞指挥,但是张灵甫自命清高根本不听从指挥,甚至向兵团司令打小包括,还要求脱离李天霞的管辖,最终汤恩伯硬是将张灵甫划给了黄百韬指挥,李天霞也因此对张灵甫咬牙切齿。

于是,李天霞开始踏上了“作死”之路,在张灵甫被围于孟良崮前,担任整编74师右翼安全任务的李天霞,为了抢功在不支会兵团司令汤恩伯的情况下,擅自向蒙阴进犯,一度令蒋介石十分恼火;当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轻而易举地切断了张灵甫与李天霞和黄百韬间的联系后,整编74师三万余人已经被华野如同铁通一般团团围在了孟良崮上。

此时的张灵甫已经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宁愿向远在百里开外的同窗老乡胡琏求救,也不肯向近在眼前的李天霞低头。眼看着“御林军”已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蒋委员长才下了死令要求全力营救张灵甫,否则军法处置。走在“作死”路上的李天霞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便将手里可用的部队全部投入到解围的战斗之中。但为时已晚,当李天霞率部赶到孟良崮脚下时,张灵甫三万余人大军已经凉凉了。战后,李天霞因玩忽职守、救援不力被送上了军事法庭,离阎王殿只差一步之遥。


赛门之略


抗日战争中日寇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就是作死的典范。


阿部规秀出生于日本军国主义最活跃的时代,他长大后也不例外,为了效忠天皇,他参了军,并在部队表现优异,屡立大功,被日本军界称为“名将之花”。

1939年10月2日,阿部规秀晋升为陆军中将,并参与了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结果在他的指挥下,一个大队被我军采用灵活的战术吃掉,恼羞成怒的阿部规秀决定“亲征”。

经日军侦查发现,黄土岭疑似有八路军主力,于是狂妄的阿部规秀准备孤军深入,妄图虎口拔牙,一举消灭我军主力。1939年11月6日,他孤军深入到黄土岭,遂和我军展开战斗。看到敌人已经进入口袋,又岂能不打之理?于是我军也对其发动了猛攻。

正值敌我交战之际,阿部规秀仗着装备精良,想着八路军没有重武器,于是站在高地观察我军情况,被我军杨成武部发现,在陈正湘团长的指挥下,迫击炮炮手李二喜对目标开了四炮,均命中目标。阿部规秀被炮弹击中以后伤重不治,他带领的旅团也被打残。

11月23日,日本媒体各大头条都刊登了来自中国战场的消息《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阿部规秀作为擅长运用新战术和山地战的专家,这种孤军深入,打乱本军部署的低级错误本不该犯,可是他太狂妄自大,自信过度,最终身亡,简直是作死。


望风瑟瑟


解放战争中,最能作死的名将,应该是白崇禧。

白崇禧素来有“小诸葛”的称号,就是因为这个人足智多谋,奇迹百出,尤其擅长参谋,在北伐战争、新军阀混战等一系列战争中崭露头角,成为国民革命军中最为优秀的名将。

早期的战争经历,可谓辉煌。

滇桂战争中,白崇禧带领广西军节节胜利,让西南地区很快逐渐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地盘。1925年1月,唐继尧和沈鸿英进犯广西的李宗仁黄绍竑所部,白崇禧带领钟祖培、吕焕炎等纵队打败沈鸿英,战略柳州和桂林。不过,当白崇禧南下时,沈鸿英有卷土重来,占据桂林。4月,白崇禧回师,沈鸿英逃跑,被白崇禧打败在两江塘,不久后沈鸿英势力被肃清。5月,白崇禧和黄绍竑一起打败了唐继尧的滇军。第二次东征陈炯明期间,川军熊克武进犯广西,被白崇禧打败。在滇桂战争粤桂战争中的优异表现,让白崇禧得到了“小诸葛”的称号。

白崇禧的大放异彩,则是在北伐战争中。南昌之战中,白崇禧带领第七军(陶钧旅),第二军(戴岳师),第三军(朱世贤师)之各一部追击南昌败兵,俘虏就抓了15000人。蒋介石下台后,孙传芳又卷土从来,南京危急。白崇禧指挥了第一军、桂系第七军打败了孙传芳,取得了龙潭之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中,白崇禧配合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多,这是国军第一场胜仗,同时也是抗日战争前期歼敌最多战绩最大的一场胜仗。解放战争中,白崇禧又在第二次四平战役中打败林彪元帅,在大别山打败刘伯承元帅。几乎可以说,白崇禧在军事上,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

可惜,白崇禧鬼迷心窍,自从进入1948年,好像脑子短路一样,昏招不断,作死不断,最终把国民党政府整没了,也把自己害死了。

最典型的的是在淮海战役中,白崇禧扮演了猪队友的角色。

1948年6月,白崇禧担任了华中“剿总”司令,蒋介石认为白崇禧的能力不应该仅限于指挥一个剿总,把徐州剿总的位址也给了他。没想到,对于这样的美差,白崇禧居然一口回绝了!

原来,白崇禧打算支持李宗仁当总统,自然要给老蒋穿小鞋了。当然另一个原因是,白崇禧打算把湖北地区建设成桂系大本营,不想去指挥中央军的骄兵悍将。事实上,担任徐州剿总的刘峙才能尚可,却不敢对邱清泉、孙元良和胡琏这些黄埔系军官怎么样,几乎所有的命令都让杜聿明下达。

接下来的淮海战役,白崇禧专门拖后腿,把老蒋气的跳脚。淮海战役在11月打响,老蒋打算调华中剿总的张滏兵团和黄维兵团去徐州附近。白崇禧很坚决,要去让黄维去,张滏兵团是桂系家底,不能拿出来给你用。蒋介石说的嘴皮子都磨破了,白崇禧就是不答应。

老蒋无奈,只能调湖北西部的第20军和第28军前往蚌埠。这两支军队到了武汉,被白崇禧拦住了,各种检查、各种盘问、各种调查,还给老蒋打电话“你们把部队都调走,武汉还要不要?”经过老蒋和何应钦的努力,第20军和第28军终于被放行,但是耽误的时间已经回不来了。

淮海战役还是兵力不够,老蒋要把第二军调过来,第二军是嫡系精锐,全美式装备战斗力很强。第二军又要经过武汉,又被白崇禧拦住了。老蒋打电话给白崇禧,骂他“娘希匹,你还服从不服从命令了?”白崇禧则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不合理的命令当然不服从!”后来顾祝同等商议可否让第二军留一个师走三个师,正商量期间,淮海战役的黄维、黄百韬和杜聿明等兵团都已经被歼灭了。

毫不过分的说,李宗仁和白崇禧,就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的最大友军,要不是白崇禧给老蒋使出的那些绊子,淮海战役还真没那么容易就打赢。李白两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搞死中央军自己当总统,事实上。淮海战役后,这个计划确实成功了。

淮海战役中下绊子,又发表电报把老蒋赶下台,蒋介石对白崇禧恨得牙痒痒,再加上之前宁汉对峙时的逼宫,老蒋恨不得弄死老白。

可是老白却以为,老蒋很讲信用。在老蒋败退台湾给他开出了行政院长空头支票时,屁颠屁颠就去了。

这不是洗干净脖子让人砍吗?

可老白反而认为,老蒋想要反攻大陆,必须重用我!

李宗仁从美国回归新中国后,白崇禧就被老蒋给“福杀”了,老蒋这么杀的白崇禧,你去翻一下往期文章就能找到了。


历史知事


作死的名将很多,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就是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

🌺🌺🌺🌺🌺

我们知道,在一九四八年,国共双方爆发了决定两党胜负的淮海大战,此时的白崇禧是国民党重要将领,身居华中军政长官,手握几十万大军,却不向淮海战场派一兵一卒,导致国民党败于淮海战役,完全败于共产党。

🌺🌺🌺🌺🌺

淮海战役才是真正决定国共两党胜负的战役,白崇禧的这一举动,无疑帮了共产党的大忙,是共产党的大功臣。

鸟巢将倾,岂有完卵,整个国民党都败了,他白崇禧会胜吗?他会将终日做着中国王的梦想实现吗?这一道理,小诸葛是不懂的,但三岁小孩是懂的,可以说,白崇禧不是小诸葛,而是真正的小猪头!

🌺🌺🌺🌺🌺

国民党的失败,正如蒋介石所说,是自己的人打败了自己,还有如汉卿,卫立煌,傅作义等人,都在国共大决战中帮了共产党的大忙,没有这些人的帮助,解放战争要延迟不知多少年,解放军的伤亡代价也要大得多。

🌺🌺🌺🌺🌺

白崇禧是个坚定的内战分子,双手沾满中国人民的鲜血,死在他手里的中国军民,不下几十万,死后迎接他的只是地狱!



用户创维


华元——因为一碗羊肉汤而主帅战败被擒

华元是春秋时宋国名将,当时郑国和宋国打仗,宋国派大元帅华元率军迎战敌人,大战之际,华元为了鼓舞士气,便下令宰杀牛羊,犒劳将士们。三军上下都在大吃大喝的时候,有一人却暗暗生气,此人就是华元的车夫羊斟。不知道是华元粗心还是故意,他把车夫羊斟忘了,结果这位羊斟连一口羊肉汤都没喝上,他认为大元帅这是故意不给面子。

要知道,春秋时期打仗,靠的是车战,马拉战车互相冲击,车夫的地位非常重要,华元得罪车夫,不可谓不作死。结果到了两军战斗一打响,车夫羊斟就开始发挥自己的天赋了,他不听将令,赶着马车到处乱跑,哪里敌人多就到哪里去,直接把自家主帅的战车开到了郑军的阵地上去了,华元惊惶失措,问:“你这厮这是做什么?”

车夫羊斟得意洋洋说道:“昨天分羊肉,你说了算;今天开车,老子说了算!”

(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这就是成语“各自为政”的出处。

于是宋军主帅开战就被擒了,宋军大败。

这位苏峻大将军,放到整个战争史上,大概都能被评上“作死之王“

苏俊原本是东晋的著名将领,曾率军平定王敦之乱,被封为冠军将军、阳内史,拥兵数万,是东晋王朝颇为依仗的江北屏障。然而拥兵日久,骄横之心便生,常年和中央朝廷不对付,甚至连叛逆余党也敢藏匿收留。

后来晋朝外戚庾亮当权,一心要除去苏峻,反倒把他逼得先下手为强了,苏峻一不做二不休,联合当时的寿春守将祖约(祖狄的弟弟)起兵造反。这两位大帅能征善战兵多将广,一路顺风顺水把朝廷派来镇压的政府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后来东晋派出了陶侃(陶渊明的祖父)这样的名将出阵,才能和苏峻打了个有来有往,遏制了叛军的气焰,原本这场战争胜负之数还很难说,结果却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时期,彻底改变了战局。

东晋将领温矫和赵胤带了一万步兵进攻苏峻的石头城,苏大将军毫不畏惧,率了八千精锐出城迎战,双方打了个不可开交。交战的时候,苏峻的儿子苏硕非常勇猛,好比那长坂坡的赵子龙,单枪匹马冲锋陷阵杀进杀出无人能挡,晋军大败。

这原本是个好事,然而苏峻在阵前看到自己的儿子如此威武,忽然脑袋发热,大叫道:“我儿子都能如此牛逼,我难道还不如我儿子吗?”于是痛饮美酒数盏,酒酣耳热,披甲上马,学那武圣人关云长,单人独骑就冲了出去,事发突然,苏峻的将士们目瞪口呆措手不及,只有几个亲兵跟了上去。

然而此事晋军防卫已经加强,长矛如林,苏峻单枪匹马根本冲不进去,正要拨马退回本阵的时候,对方的牙将彭世、李千认出了他是叛军统帅苏峻,大喜过望,呼唤大家一起动手,于是晋军一片长矛飞了过去,堂堂一代名将苏峻就这么被扎成了刺猬。


国际大放送


1950年朝鲜战场上的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确实可谓“二战名将”,作为欧洲战场上巴顿将军的心腹爱将,他曾经率领第三集团军的第20军率先突破齐格菲防线,强渡莱茵河杀入纳粹德国腹地,盟军放弃攻取柏林后所部转向东南,再渡过多瑙河横扫奥地利,战功赫赫并以凶猛强悍出名。



(沃尔顿•沃克中将)

巴顿将军经常夸赞其为“我那个最棒的杂种小子”,沃克由此在欧洲战场曾获得了“攻势权威”的专家称号,并被冠以“虎头狗”的美誉,美军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了M-41轻型坦克:“沃克虎头狗”。就是这样一位名扬欧陆的美军战术家,却在清川江战役中遭到志愿军漂亮的侧袭而全军溃败。

其实沃克虽然脾气暴躁,但用兵颇为谨慎。当时美军在朝鲜主要有两支部队,即西线的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克中将)和东线的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要求两军齐头并进展开“勇猛的追击”,然而沃克始终担心志愿军会突然出现,主张小心翼翼的稳步推进,遭到麦克阿瑟的痛斥,后者认为那“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



(沃克)

无奈之下的沃克只好督师加速前进,他不知道的是,隐蔽集结的志愿军正准备将第二次战役的第一记铁榔头砸在第八集团军的脑袋上。1950年11月25日上午10时30分,美军先头部队第二师第9步兵团的贝克连突然遭到猛烈攻击,几个小时后便彻底溃败,全连129人仅仅撤下来34人,其中一半还是伤员。

在整条战线上,志愿军第39军、第40军同时发起攻势,第38军则穿插迂回三所里,到11月28日沃克已经意识到,徘徊在清川江北岸的美第二师、第二十四师和第二十五师正全部陷入包围之中。



(麦克阿瑟在前线)

麦克阿瑟却在这一天命令沃克和阿尔蒙德飞往东京开会,前线危在旦夕,部队身处绝境,司令官们还要去上千公里外的麦克阿瑟司令部“东京第一大厦”开会,沃克极度郁闷和不解,而长达四个小时的会议也没有讨论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的方案只有俩字:撤退。匆匆赶回战场的沃克立即下令所有部队向清川江南岸全速撤退,他的计划是放弃平壤后在北纬38度线重新建立防线。

沃克中将本人也乘坐吉普车混杂在向南撤退的美军队伍中,这位三星中将有个习惯,喜欢戴着钢盔,乘坐吉普车或L5轻型飞机穿梭在战场上,为了防止轧上地雷,他还特地在吉普车内铺上了沙袋。他还有个更“作死”的习惯,乘车时总是急不可待的命令赶路,很有巴顿在欧洲战场的风范,如果路上有什么东西妨碍了这位将军的座车速度,他往往历声大吼“绕过它前进”!



(沃克在前线)

沃克另有个绰号叫“斗牛犬”,体态壮实,大腹便便,倒是很符合形象。他总是马不停蹄地奔走在战场各个角落,像巴顿一样突然出现在某处,用最简洁的语言整理要点后下达作战指示,然后又像风一样消失。但这个时段,冒进造成的溃败和组织混乱的撤退,已经使仅有的公路拥挤不堪,他应该老老实实地呆在司令部里才对。

1950年12月23日,沃克的吉普车在公路上被一长串南朝鲜军车迎面堵塞在路上,沃克的司机根据将军的命令试图“绕过它前进”,不料一辆军车突然“开出了车队,向沃克的座车迎面驶来”,吉普车来不及刹车瞬间被撞入路旁沟中,沃克的头部受了重伤,当手下七手八脚把他装进汽车送到战地医院时,这位三星中将已经死亡。

(李奇微中将)

根据美军的官方记载,沃克当时正准备前往第二十师的司令部,嘉奖这支部队同时把一枚银星勋章授予一名叫萨姆•沃克的上尉,他是沃克中将的儿子,来自德克萨斯州的一名步兵连长。至于情况是真是假,那只有天知道了,而朝鲜战场上美军地面部队最高职务和军衔的将军意外阵亡,立即震惊了东京和华盛顿,无奈之下,陆军副参谋长李奇微中将披挂上阵,接替第八集团军司令官一职,真正的对手来了。

早在五年前的1945年12月,沃克的老上级巴顿将军就因为离奇的车祸而身亡,而这位中将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用生命诠释了巴顿集团军的“开快车”传统,终于“像风一般出现后又像风一般消失”。在他死前,杜鲁门已经向国会提名授予他四星上将军衔,1951年1月2日沃克终于晋升上将,只不过得称为“追晋”了。

(还上了时代周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