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人口2.4亿,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脱单利器

前段时间有个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中国单身人口已达两亿多”为啥我还是单身狗。

这组数据是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刚看到的时候觉得搞笑,再看的时候耐人寻味。

全中国14亿人口,单身人口多达2.4亿,脱单怎么变得这么那么难呢?

认识一位导演朋友,她和我说,她对身边的男的都没有太大的兴趣。

从本公司到她现在的朋友圈、社交圈,几乎所有的人她都认识,提到一个男人的名字她几乎都能报出这个男人的成长经历。

平时工作的原因,她不得不对身边的伙伴和竞争对手多一些了解,也是这个原因,导致她对每个男人都没有太多的好奇心和仰慕。

毕竟自己也处于同行业的高端,低的看不上,高的努努力还能够到,一个让自己产生不了仰慕的男人,也无法产生好感。

她之所以脱单难,是因为视野太小,把找男人的眼光只局限在熟悉的领域,觉得熟人更靠谱,却少了吸引力。

总在一个圈子里绕,总把时间花在做同一件事情上,是脱单难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如何摆脱圈层,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人。

单身人口2.4亿,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脱单利器


02、为什么要摆脱圈层择偶

我发现,很多人都以为,恋人之间因为共同点互相吸引,但事实上,吸引双方的是对方身上的与众不同,才会让彼此产生进一步探索了解的愿望,才会产生感情。

如果你仔细观察和分析过你身边的朋友和过往的男朋友就会发现,你们总有一些相似点,或是看待某件事的观点相同,或是某个爱好一样,正是因为这些相似点,让你对他有好感,进而可以成为好朋友或是情侣。

这其实是人际交往中的“相似性原则”,意思是人更容易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有好感。所以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一个人想要接近另一个人,一定要研究那个人的喜好,再投其所好。

“相似性原则”能让人产生好感,而另一个原则却可以让彼此深深吸引,那就是“互补原则”。


单身人口2.4亿,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脱单利器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两种不同的人格“显性人格”和“隐性人格”,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性格温和的人会变得冷漠暴躁,开朗活泼的人内心也会孤独寂寞。

当我们遇见合适的“隐性人格”的人的时候,内心就被吸引,因为对方体现出我们所缺乏或压抑的特质,这就是“互补性原则”。

就比如说我一个朋友夫妻,他们以前都从事影视传媒行业,以前我也在想,像他们同处一个行业,彼此也很了解,按理说爱上彼此的可能性不大,为什么他们偏偏在一起了呢?

后来我发现,她爱好电影、音乐、舞蹈,她老公喜欢足球、摇滚、推理和游戏,他喜欢的她都不太感兴趣,但是在导演工作中,他却喜欢将推理运用到节目设置编排中,比起寻常的思路,他的想法要让人觉得有意思得多,她觉得非常酷,也因此吸引到她的注意。

后来因为工作需要他会给她的节目贡献很多点子,他有需要她也会帮他的节目贡献一些比较偏文艺的想法,一来一往中就发现彼此身上很有魅力,正好能够互补。

人啊,就是容易被自己身上没有而对方身上有的东西吸引。

单身人口2.4亿,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脱单利器

再来说经常上微博热搜的于晓光和秋瓷炫,于晓光看起来是个大大咧咧的男人,不懂温柔,但是遇见从小缺乏亲情的秋瓷炫,他却表现出特别多的耐心和关爱。

秋瓷炫说,以前她喝醉酒的时候都会说胡话,闹着要和男朋友分手,男朋友忍受不了她那个样子也就渐渐远离了她。

于晓光不同,尽管她胡闹说胡话,于晓光会在她睡着之后还细心照顾她,等她醒来就跟没事发生一样,很平常的说一句“你醒啦。”正是于晓光的爱,填补了秋瓷炫内心对情感的需求,她才会把自己嫁出去。

也正是秋瓷炫的缺点,让于晓光发现,原来他可以对一个女生那么好。

“相似性原则”给了彼此认识和接触的机会,“互补原则”却能让彼此深深吸引,所以跳出圈层,利用“互补性原则”更容易找到真爱。

单身人口2.4亿,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脱单利器

03、怎样做才能跳出圈层呢?

圈层有两种含义,狭隘的圈层指的是一群拥有共同爱好或是所处同一行业的人所在的圈子;广义的圈层是抛弃偏见,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和兴趣爱好等。

想要跳出圈层也要从这两方面出发:

单身人口2.4亿,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脱单利器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一些社群,最好是付费的社群。

现在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会有很多社群,有的是免费的,有的是付费的。

很多时候免费的社群门槛是比较低的,如果想加入只要符合社群的条件就行。付费的社群相对要求要高一点,有筛选度,在职业、经济实力、个人成就方面都会有一定的要求。某种程度上来说,付费社群聚集的是某专业方面的人才。

之所以强调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社群,是因为专业的人才一起会无意排挤非专业的人。很多时候你对某些事懂不懂一开口说话别人就知道了。

根据兴趣爱好可以避免被排挤的麻烦,还可以拓展自己的爱好,进而认识自己职业以外的人,既有共同话题,还可以因为你有兴趣爱好之外的优点,更容易吸引对方。

单身人口2.4亿,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脱单利器

参加朋友的圈子,认识更多的人。

如果朋友有聚会,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朋友带自己去。美其名曰为朋友作伴,其实是为了拓展自己的朋友圈。

这让我想起《欢乐颂》中安迪带樊胜美参加自己的聚会,聚会上樊胜美正在挑选食物,就有男人主动过来打招呼。

参加这样的聚会,应该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表现出自己的意图,能去聚会的人都是带着目的的,目的性越强的人越不容易得到他人的喜欢,会让人有戒备心理。反之看起来没什么目的的人,更容易产生亲切感。

这种聚会女人只要把自己打扮的大方得体就行,举止要优雅,说话也要注意不能鲁莽,了解的就聊,不了解的可以笑而不语摇摇头,或是直接拒绝。不知道的事情不要瞎说,倾听就可以了,瞎说会让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拒绝反而会显得有点神秘,给彼此下一次交流创造一次机会。

单身人口2.4亿,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脱单利器

学习一种技能,挖掘认识的朋友,开发不认识的朋友。

要想学好一种技能其实也是要加入一些社群的,只不过目的性更强,大家付钱就是为了学习的,在交流的时候也更容易注重技能,只有让对方看到你的价值他们才会更愿意和你加深了解。

在社群通过学习可以认识自己喜欢的大神,也会有人注意到你,主动想要和你加深了解,这时候只要筛选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深入了解就可以了。这是开发不认识的朋友。

时不时的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或是学习成就,还能挖掘认识的人中有同样技能的朋友,说不定你会对那个人有个新的认识。这就是在挖掘认识的了。

想要脱单,不能总圈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用不变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每个人都有隐性优点等待合适的人去发现,我们既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也要给机会让别人认识自己,才是摆脱单身最重要的事。

有句话说得好:花自盛开,蝴蝶自来!

单身人口2.4亿,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脱单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