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大人”还没学会做父母,谁来教少年如何长大

前言:主要讲述的是关于校园暴力的故事,陈念是优等生,家境贫穷,母亲被追债跑路,她一直坚持下来的就是考上北京的大学,改变命运。本以为平静的故事,被同学胡小蝶在学校跳楼自杀打破,而陈念知道这件事情的缘由,或许大家都知道,只不过没有人敢说,唯独陈念说了实话,因此遭到了同学魏莱的报复,而引起后面的一系列的悲剧……

有人觉得少年可恨和叹息,好好的同学情谊为什么会这样折腾,孩子都这么不懂事吗?感慨高考少年的煎熬、少年心理压力的无处宣泄、校园只抓分数的丑陋……尤其是家长陪伴的缺失,我更想从三个家庭环境来分析:“大人”还没学会做父母,谁来教少年如何"长大"

陈念:我妈妈还能退缩,但我只有这一条路,不能再有任何差错...

影片的开头,是那么熟悉的场景,密密麻麻的学生走在路上,大家都在认真复习……

但一声巨响和尖叫,打破了平静,一个女生跳楼了……

所有人手机拍摄,转发,讨论压力太大了,都在旁观着。

只有陈念带着恐惧上去为她盖上衣服。

《少年的你》:“大人”还没学会做父母,谁来教少年如何长大

警察问到为什么?你们是朋友吗?

陈念说,我不需要朋友,她需要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学习,因为那是她唯一改命的机会。

她有想要朋友和关怀,但是她没有精力和时候。

随着胡小蝶的并没有让校园暴力停止,危机转嫁到了陈念身上。

上排球课,根本没有同学把球传给她;

回家路上,她被人堵在路上拳打脚踢;

课间休息,下楼时被人狠狠推下台阶;

最严重的一次,她被剪光头发,扒光衣服,拍下裸照。

而这一切发生时,有人在哄笑,有人在拍照,有人扔酒瓶子嫌吵,他们都沦为沉默的帮凶。

而此时陈念的妈妈远在他乡打工,自顾不暇,所有事情都要她一个人自己面对,扛着。

在这里,她反倒安慰妈妈要抗住,别在她高考前出什么差错,像极陈念是妈妈,而妈妈还未“成长”。

《少年的你》:“大人”还没学会做父母,谁来教少年如何长大


魏莱:不要跟我谈未来很,谁管过我现在开不开心

她容貌美丽,外表恬静,家境优越,典型的白富美;为何却是霸凌事件中始作俑者,但是导演为什么要选一个如此漂亮,看似阳光的女孩子扮演一个“坏孩子”呢?

胡小蝶事件调查事,魏莱在被带到审讯室时还在笑着若无其事

当警察提出要找她的父母时,她突然情绪激动:“胡小蝶死了不好么?她家里人闹一闹就能拿到个几十万,胡小蝶就算活着,以后工作多少年才能给家里挣这么多钱?”

这说明,第一魏莱她家有钱,但是她成绩不好,她觉得命能换钱,拿钱换成绩她也认可,因为她家里只认她的成绩。

前面提到为什么魏莱什么都有,还要欺负别人? 家庭教育。

她家里有钱,但我猜测她们父母的教育是,有钱你不考好高考,找到好工作,钱也不会留给你。所以她极度担心成绩不好,她就失去未来了,她想和成绩好的人做朋友,变成成绩好的人。但是不能让别人窥探到她的内心,她要已经失去对未来的掌控,所以要通过欺负别人来掌控别人的未来而获得存在感。

正如警察找上门时,妈端坐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歪着嘴脸说,我教育女儿要教好朋友,好……、好……,像极了她端坐的样子,高高在上,却不深入下去关心她的内心,甚至那一刻连一个拥抱都不给她。家庭的不支持,哪怕是警察找上门,那个镜头都是她在独立面对。

她的恐惧是得不到家庭的认可和支持,“我爸已经一年多没有理我了”,你想想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爸妈关爱的时候,迎来的却是冷暴力的“关爱”。

缺少父母的关爱,原生家庭让魏莱变得心理极度扭曲,便从欺负别人身上寻找存在感。

记得电影中魏莱死后,妈妈看到她的尸体有些崩溃,但是已经一年没跟她说过话的爸爸却转头就走了。在这样同样的冷漠的家庭中长大,魏莱在某种程度上也挺可怜的。

《少年的你》:“大人”还没学会做父母,谁来教少年如何长大


小北: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我愿意为你做一切事情

电影里有两个人让我尤为感动,一个是小北 。

小北是个小混混,没有父母,没有朋友,生活一塌糊涂,每当走近摄像头,都会下意识地用帽子遮住自己的脸。

妈妈嫌弃他,妨碍她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当一大人居然把孩子当作是自己人生的阻碍时,可想而知这个大人从来没有“长大”过。

所以小北13岁就开始自己闯荡,遇到陈念后。

《少年的你》:“大人”还没学会做父母,谁来教少年如何长大

每天上学和放学,陈念在前,小北在后,陈念在明处,小北在暗处,因为小北的守护,陈念有了一段安心日子。

只因陈念在他受伤时问了他一句,疼不疼。

所以为这一份从来从没得到过的关爱,他愿意牺牲一切。


4 没有人教我们怎么成为大人,但是谁又教了“大人”成为父母呢?

出现父母的场面,我数了一下,没有任何亲情的画面,大概都是冷漠、无奈、暴躁:

当胡小蝶的案件查出来后,其中两个参与者接到学校通知领那两个女生回家:

妈妈下跪求饶,能不能再绕一次;民工衣服样的爸爸直接上拳就揍,每个父母都想像打开“开关”就灯亮一样,给孩子一巴就能立马听话好转,时代在急躁、父母更急躁,难道“大人”就没有人教他们怎么做父母吗?

好学生、好孩子有标准:听话、乖、不惹事。

好父母的标准呢? 我们从来没听过,

没有人教我们怎么大人,也没有人教“大人”怎么成为父母


所有一切,都是该成为“大人”的父母,未曾做一个好父母,让所有孩子们陷入了没有黎明的昏暗之中。让我想起了同样是校园题材的韩国电影《 优雅的谎言》:如果父母不努力 孩子就要遭到报应 :



最后我想到了一个画面,女警官挺着大着肚子气愤的审问着陈念,直到陈念说出那句台词:“如果世界是这样子的,你会忍心让孩子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吗”

就如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少年的你# #校园霸凌# #父母身旁孩子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