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頭版:宿城給82萬群眾獲得感

宿城這件事

《新华日报》头版:宿城给82万群众获得感
《新华日报》头版:宿城给82万群众获得感

決勝全面小康緊扣一個“實”

宿城:給82萬群眾獲得感

▼▼▼

“過去河塘堆滿垃圾,房子很破舊;現在水圩這麼清,房子蓋得真漂亮,美得就像一幅畫!”走過白牆黛瓦、綠樹掩映的村莊,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劉圩村村民王民勝一臉自豪。

延續傳統村落的空間肌理,為170戶建設新居住區,以群眾的獲得感來檢驗“小康成色”,劉圩村的變化是宿城區衝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動縮影。

一束神奇的光

“我們公司不到50個人,主要生產全面屏激光切割機,切割手機屏合格率超過99%,佔國內市場70%份額。今年1-9月,公司銷售額1.3億元,同比增長40%;納稅超過1080萬元,同比增長66%!”入駐宿遷激光產業園3年,先河激光迎來收穫季。公司副總經理李洪濤說,激光產業園服務好,產業鏈越拉越長,將為公司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新华日报》头版:宿城给82万群众获得感
《新华日报》头版:宿城给82万群众获得感《新华日报》头版:宿城给82万群众获得感

走進耿車鎮博雅園藝工作坊,移動苗床上擺放著200多種多肉植物,桃蛋、克拉拉、秀妍……網上一盆能賣十幾元甚至上百元。3萬多平方米的大棚內,有人在後臺提供客服,有人在直播,有人在打包發貨。

耿車鎮鎮長王前錦說,告別廢舊塑料加工這幾年,耿車轉型瞄準一個“綠”字。全鎮建成35萬平方米溫室大棚,入駐企業32家,解決了2600人的就業問題,今年銷售可達9億元,這裡成為全國多肉種植第三大基地。耿車9個村全部創成“淘寶村”,電商傢俱產業年銷售28億元。

經濟總量不大、質量不高、結構不優,是制約宿城小康進程的最大短板。堅持“四化同步”、綠色跨越,全力抓發展、促發展,成為宿城決勝全面小康的第一要務。

今年以來,宿城區堅持領導帶頭、專業跟進,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5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7個,新開工、新竣工項目數分別增長179%、108%。總投入230億元的恆力時尚產業園計劃近期開工,明年底一期投產。聚焦產業強區,宿城加快構建紡織服裝、綠色建材、激光光電“2+1”主導產業,不斷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今年1-9月,宿城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7億元、同比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億元、同比增長10.2%。

不敢想的“好日子”

雞蛋、青菜、排骨、肉絲,一盆酸菜魚……10月21日中午,宿城區屠園鄉古山河小區居民吳軍提著購物籃,到吉麥龍超市收銀臺前結賬,“超市離我家就200多米,東西多,價格又便宜。”

《新华日报》头版:宿城给82万群众获得感

今年是吳軍從徐墩村異地扶貧搬遷到古山河小區的第6個年頭。64歲的他,從村裡的老房子搬進114平方米的新房子,如今兒子、媳婦在外打工,他在家照顧孫子,“以前羨慕城裡人的生活,沒想到自己也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新华日报》头版:宿城给82万群众获得感

“社區裡有學校、醫院、敬老院、超市,搬到鎮上住,生活確實方便。”在屠園鄉社區活動廣場,61歲的王莉芳坐在長椅上休息,5歲的孫女在一旁的滑梯上玩耍。

《新华日报》头版:宿城给82万群众获得感

農民進鎮,圖的就是生活舒適便利。在中揚鎮東方花苑社區,居民來自4個異地搬遷村居。根據農民集中居住新需求,宿城區創新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實行“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三位一體”工作機制。該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設有綜合代辦、物業服務、矛盾調處、創業就業4個窗口,牆上掛著黨群服務清單、民生服務清單、代辦服務清單、物業服務清單,一目瞭然。

衝浪板上的人生

10月21日中午,在中揚扶貧產業園的吉龍塑膠製品江蘇有限公司,來自中揚鎮飯棚村的胡曉敏,正在機器上進行高頻熔接作業。該公司生產衝浪板、皮划艇、釣魚船、家庭泳池……其中一款衝浪板,足球明星梅西曾用過。“我在這幹了3年多,每月工資3000多元。”胡曉敏告訴記者,她家去年已經脫貧。

《新华日报》头版:宿城给82万群众获得感

像這樣帶動就業能力強的企業,在中揚、屠園超過30家。中揚鎮扶貧專幹丁裕祥說,得益於就業扶貧,到去年底,中揚3年脫貧2774戶12195人,6個經濟薄弱村全部脫貧。

《新华日报》头版:宿城给82万群众获得感

小康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戶。宿城開展“精準脫貧衝刺年”“精準脫貧百日攻堅”行動,推進低收入人口增收脫貧,兜牢各類困難群體保障網。“十三五”期間,全區1.71萬戶6.53萬人以及20個省定經濟薄弱村脫貧達標。

小康成色足不足,要看群眾獲得感強不強。近3年,宿城區完成民生投入98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1%。改善農民住房條件,15個項目今年將全部竣工,交付住房3800套以上,改善農民住房條件逾7000戶;投入近30億元,新建、改建9所中小學。

“對困難群眾生病住院,實行大病統籌和先診療後付費;商業保險可解決5萬元,‘大愛宿城’平臺再捐助部分……還不夠的話,區領導專門研究給予特別救助,防止因病致貧返貧。”裴承前說,看到貧困戶脫貧後露出笑容,讓人感覺“比什麼都高興”。(來源:宿城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