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古錢幣市場一路上揚 錢幣收藏首看存世量

古錢幣收藏作為錢幣收藏界的一個重要板塊,珍品在拍賣會上多次拍出高價。2010年嘉德春拍古錢專場中,存世孤品戰國趙鑄大型“武陽”背“一兩”三孔布以100萬元起拍,最終拍出了352.8萬元人民幣的天價,創下了古錢拍賣新紀錄;2013年嘉德春拍上,一枚珍罕品寶源局造背鎮庫大錢以253萬元落槌,打破了清錢的成交紀錄;2015年,“泰和通寶”折十在美國Stephen Album拍賣公司錢幣專場拍賣會上以28.68萬美元(約合178.1萬人民幣)拍出,成為了中國錢幣板塊最大的贏家。

2019年古錢幣市場一路上揚 錢幣收藏首看存世量

清代咸豐重寶內計重二十試鑄樣錢

錢幣鑑定專家告訴筆者,古錢幣市場行情於2011年最為火爆,此後一年時間裡進入了調整期,交易普遍萎縮,2012年低谷期過後,直到2019年,古錢幣市場一路上揚,目前走勢穩定,雖然比不上高峰期時的行情,但發展勢頭值得期待。

2019年古錢幣市場一路上揚 錢幣收藏首看存世量

清代咸豐重寶內計重一十母錢

忌只看年代久遠 古錢幣收藏首看存世量

古錢幣品種繁多,如何判斷一枚古錢幣的收藏價值?葉暉表示,最主要的一點還是看存世量。從歷史上來看,朝代興衰更替,比較強盛的朝代,數十年甚至幾百年時間裡,一直髮行單一品種的錢幣,使得這類古錢幣的數量十分巨大;而有些短命王朝,剛試鑄了一些樣幣即被改朝換代,這類古錢幣數量自然就很少,流傳到後市的數量更是稀少。量少為王,這一點直接影響到了古錢幣的收藏投資價值。

2019年古錢幣市場一路上揚 錢幣收藏首看存世量

清·“咸豐重寶”背“寶泉當十”雕母

“現在很多新入行的藏家都會以為古錢幣年代越久遠價值越高,其實不然。舉個例子,戰國時代燕國貨幣‘明刀’,距今已有2300年的歷史,從年代上來看算是源遠流長了,但它的市場價格卻只有100元左右,2000年前的漢‘五銖’、1000多年前的唐‘開元通寶’及北宋‘宣和通寶’價格更低,幾塊錢便能入手;而與之相反,1861年鑄造的‘祺祥重寶’、太平天國起義時所鑄的‘天國通寶’等清錢,價格均可高達上萬元,甚至辛亥革命後發行的‘袁大頭’也能去到數千元一枚,因為這些錢幣的存世量稀少,其收藏價值也遠比大量出土的‘千年古幣’要高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