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縣——我們身邊的榜樣全國勞模王維民


烏蘭縣——我們身邊的榜樣全國勞模王維民


簡介

王維民,男,藏族,1933年4月生,烏蘭縣希裡溝鎮北莊村人,196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植樹治沙功臣,1995年獲評“全國勞模”,曾獲“林業戰線先進工作者”“黃河源頭第一人”“瀚海精英”等榮譽稱號。

烏蘭縣——我們身邊的榜樣全國勞模王維民

頂著呼嘯的狂風和漫卷的黃沙,把六七十棵用白楊樹樹枝加工成的樹苗子匝成捆,泡在水坑裡以後,王維民拖著蹣跚的腳步回家了。

誰曾想,這一去就是永別!

當天晚上,王維民因腦溢血緊急住院治療。此後的三年時間當中,他一直努力與病魔抗爭,再也沒有力氣回到讓他夢牽魂繞的那片樹林子。浸泡在水坑裡的樹苗在那個夏天裡寂寞地發芽,寂寞地長出了綠葉……

那一天,是2013年3月28日,離王維民的80歲生日,只有三天時間。

時光回溯。

1984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希裡溝鎮北莊村51歲的藏族老人王維民,承包了縣城北邊到火車站的53.3公頃沙丘地,並用十年時間種活了十萬株青楊。1996年,沙山灣萬畝林場成立,王維民和他的家人,一點點地將更多的沙地荒灘變成了林地,種上了數千畝的喬木和灌木,王維民也因此在1995年獲得“全國勞模”的光榮稱號。

如今,被當地人稱為“沙山灣”的風沙口上,一排排綠色的林幛阻隔了南侵的滾滾黃沙,護佑著兩側的青新公路、青藏鐵路以及不遠處的烏蘭縣城,也為這片蒼茫荒涼的土地嵌入了綠意盎然的生機和活力。

三十年來,從知天命之歲到古稀之年,為了讓千畝黃沙披上綠裝,為了管護好這片生命的綠色,王維民傾盡所有、嘔心瀝血。甚至在七十多歲的時候,他還常年孤身一人住在林場裡種樹、修渠、管護林木,直到80歲生日前幾天倒在這片土地上。

烏蘭縣——我們身邊的榜樣全國勞模王維民


烏蘭縣——我們身邊的榜樣全國勞模王維民


七十多歲了還在種樹的老人

站在沙山灣的沙樑子上向東遠眺,近處是一排排齊整的楊樹林,遠處是綿延數公里的喬木和灌木林。

2007年春季的一天,74歲的王維民也跨過這道沙樑子,走進腳底下的這片樹林子裡去種樹。那天的風颳得特別大,天地間好像除了狂嘯的風沙,就什麼也沒有了,即便走在樹林裡,人還是會被強勁的風吹得踉踉蹌蹌。

鐵鎬一下一下地刨了下去,剛成型的樹坑很快就被狂風捲起的沙子埋掉了一大半;再刨,再埋,折騰大半天,總算把樹種上了。

一棵,兩棵,種下去的樹慢慢多了起來,王維民的腰漸漸彎成了弓形,因患嚴重風溼而長年彎曲的雙腿也抖得更厲害了。最後,他一下子跪倒在沙地裡,但手裡的鐵鎬卻依然不停歇地挖沙刨石、掘坑種樹。過一會兒堅持不住了,他就換個姿勢坐在沙地上,再刨,再種……

跪著、坐著挖樹坑、種樹,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在子女們的記憶中,十幾年前,王維民已是這麼個樣子,種樹種到一半站不住了就跪倒、坐下,但手上的活計依然忙個不停,任由漫川的風沙把他裹挾成一個土人。

當天,這一幕情景讓同村跟著王維民一起種過樹的村民孫玉金看在眼裡疼在心頭,他急急上前勸阻:“這麼大歲數了,腿腳又不好,這些樹過兩天種不行嗎?”

“不行。頭天泡在水坑裡的五六十棵苗子,今天一定要種下去,不然到第二天樹根都幹了,種下去根本就活不了。”

是呵,這樣一個把種樹治沙當做人生理想的倔強老人,別人怎麼能勸得住呢?

1984年承包近54公頃沙丘地那會兒起,家人親戚就沒少勸,有那麼幾年,老伴氣得都不跟他說話,剛開始跟著他乾的村民也走得一個都沒剩。但王維民並沒有被困境改變心意,他以寬厚的胸懷送別了夥伴,對老伴的嘮叨埋怨報以歉意的沉默後,依然日復一日披星戴月出門,夜色四合回家,繼續按計劃治沙造林。

柴達木戈壁的植樹季節,七八級大風颳得人站都站不穩,王維民卻在沙丘地裡打堵沙蓄水壠埂。一截壠埂剛打起來,很快就被風吹跑了大半截,但很快,那消失的半截上又被王維民拍上了沙子。在來來去去地反覆修補中,時間一年年地在消逝,壠埂也一點點地在延伸,直到數百條壠埂護衛在了數千畝林子的左右!

夏季時分,如火的驕陽把這片荒灘沙地烤得乾旱滾燙,王維民扛著鐵鍁,翻過早些年帶著村民和兒子們削平的沙梁嘴,到兩三公里外的灌溉渠裡去引水澆樹。

水引來了,可不一會兒又斷了,怎麼回事呢?他原路返回查看情況,原來是沿途的住戶截了水澆地。好說歹說地再次把水引了過來,但沒過多久又被截斷了,不得已,老人只好再返回去討水。千畝林地每一次澆水就得耗費二十幾天時間,幾公里的路,王維民幾乎每天都要往返幾趟。有時實在走不動路翻不過沙梁嘴了,他老人家就趴在沙地上,慢慢地爬上去!

有一次澆水時,為了清理堵住水渠涵洞口的雜草和垃圾,王維民跳進了兩米深的水渠,卻不慎被水衝進了20米長的涵洞裡。當時可把家人給嚇壞了,心想這次肯定是凶多吉少!還好,等到王維民被救上岸來,才發現只是臉和胳膊上擦破了點皮!

就這樣,每年的一二月份,村民家家都在準備過年,王維民卻天天在家砍栽子或修理工具;年剛過完,別人都還守著熱炕頭,他已經進林子種樹去了;然後,從五六月搭上,是修渠引水、平整土地、管護林木等大量的勞作,一忙就到了年底。第二年,這樣的情節再重複來過,這一重複就是二十幾年,直到老人七十多歲!

實際上,規勸的結果往往是,勸的人反而被王維民的精神打動,跟著他開始種樹了。如今,王維民的子女們繼承了父親的遺願,繼續在沙山灣裡種樹治沙;同村的人,也有好幾個承包了沙丘地種樹,當初,他們的樹苗子還是王維民免費給的。


烏蘭縣——我們身邊的榜樣全國勞模王維民


烏蘭縣——我們身邊的榜樣全國勞模王維民

要對得起全國勞模的榮譽稱號

大概是在2005年的時候,王維民不顧家人一致反對,堅持搬進了他在林地邊新蓋的土房子中。一片林子,兩處土房子,架構起了王維民生命中的最後十年。

夏天的清晨,天還沒怎麼亮,王維民就扛著鐵鍁出門了。新蓋的房子在林場裡,一抬腳就到了幹活的地方,節省了他每天從家裡趕來的路程和時間。雖然只是個臨時住所,但新房子的功能還是比較完備的,一間住人,一間放工具,房後頭還能栓幾頭驢。來過的人都說,看這樣子,老人是打算要長期生活在這裡了。

一路上,王維民走走停停。看到這裡的壠埂塌了,他就揮鍬上去修補完整;看到那邊的樹幹叉枝長多了,便拿刀一一砍去,好讓樹木能夠長得更粗、更直。不知不覺中,一天時間很快過去,回望來路,老人才發現自己已經離家很遠。還要再回去嗎?不回了吧,反正天氣也不冷,於是,他把身穿的皮襖鋪在沙地上,睡在了樹林子裡。

天當被,地當床,在此後的幾年間,有好多個夏夜,勞作了一天的王維民都是湊合著在樹底下睡一覺。沉沉的夢鄉里,沙山嗚咽,樹木低語,似在與老人訴說未竟的理想和永恆的信念!

2009年,隨著治沙造林計劃逐步實施,王維民在距離第一間土房子兩三公里的沙坡頭上,又蓋起了一間小土屋。這個屋子比第一間要寒磣得多,裡面的陳設僅是一盤土炕。一個火爐和幾個放吃食的架子,便是全部家當。

也許,這時候的王維民真的老了,他已經沒有力氣蓋更好的房子了。

壯志未酬身先老的遺憾,很快就在沙丘地裡體現出來了。之前種樹,要麼全靠人工開挖,要麼用機器平整,王維民總會想辦法把地弄平整。但最東頭的這片林地,卻高低不平、沙坑遍佈,因為,這時候他已經沒有氣力挖沙平地了。

即便如此,王維民還是堅持不懈地在種樹。

沙丘地不平是吧?沒關係,低的沙窩裡依然一棵棵地種上了喬木,高的地方,就埋上檸條種子吧。於是,趕上大雨傾盆的日子,王維民便會爬上沙梁,把一袋子一袋子的檸條種子深埋下去。雨水澆透了沙地,也澆透了他的全身。

打壠埂的活,方法還是跟以前一樣,風一米一米地吹平打好的壠埂,王維民再一米一米地修補起來。

挖水渠的事情不得不找幫手來做,但王維民也沒閒著,挖得不過關的地方,他還會重新來過。但那時候,越來越嚴重的腿部疾病折磨著老人,導致他連一米多寬的水渠都跨不過去。無奈之下,每次他都是先從渠沿這邊爬下去,再從渠沿那邊爬上來,去修補別人沒挖好的地方。

炎熱的夏季,汗水經常浸透他的全身,身上穿的衣服就像是用鹽水泡過的,深藍的顏色,被大片大片的汗漬染成了白色……

嚴寒的冬天,王維民拖著蹣跚的腳步東奔西走在林子裡澆水,不小心掉進了水坑裡,被人拉出來後,他換身衣服,然後再回來繼續幹活……

2013年,王維民生病住院,可他心裡最牽掛的,不是自己的病,而是那片他再也去不了的林子。春天來了,他催促兒女趕緊去植樹;夏天到了,他交代家裡人一定要防治森林病蟲害;冬天時節,他又常常提醒兒子儘快把蓄水池注滿水。

幾乎所有的人,包括家人,都無法理解王維民,不知道他像個苦行僧一樣種樹治沙,究竟圖什麼。

樹是越種越多了,但幾十年日復一日的辛苦勞作並沒有給王維民帶來多少實惠,他的生活還是那樣的簡樸——一件皮襖,夏天當被,冬天禦寒,一穿就是十數年。前十幾年,他早上出門帶點饃,中午餓了就著渠道里的水吃上兩口;七十歲以後,老人索性住在林場小屋裡,每隔一星期才回家背一次饃,加工起來省事、吃下去頂事的酥油炒麵成了他最常吃的食物。

早些年,王維民家裡每年賣掉些伐的樹和栽子還能有點收入,後來國家提倡生態保護,樹一律不讓伐了,這片林子等於就是白白地放在了那裡。

兒女十分不解,向老人討要答案,得到的回答是:“人活一生,應在世上留下點有意義的事情。作為一名黨員,植樹治沙是為國為民的事,不僅要做,還要做好,才能對得起黨,對得起全國勞模的榮譽稱號!”

2015年交黨費的時候,王維民正在西寧治病,女兒說,今年的黨費就委託別人給你墊付吧,老人死活不同意,他說,我是個黨員,怎麼能讓別人給我交黨費呢?在王維民的堅持下,女兒專程從西寧趕到烏蘭縣,替他交了6元錢的黨費。

……

2016年4月15日,記者前往王維民家中拜訪時,老人已經臥床不起,消瘦得不成樣子。握住他乾枯的雙手,依然可以清晰地感覺到手掌心裡的老繭堅硬如刺;只要一提起沙山灣的那片林子,老人就會雙眼含淚、情緒激動。

4月21日,83歲高齡的王維民老人與世長辭,家人遵照他的遺願,把他埋在了沙山灣林地的一處坡地上。在那裡,他和他的樹林一起永遠地站在了風沙口上,護佑著他深愛的這片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