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讓貧困戶心裡更有底

青海新聞網訊 今年58歲王功是村上的貧困戶。家住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柯柯鎮新村的他,幾年前被查出患了胃癌。治療費、兩個孩子的學費、一家四口的生活費……一時間,家裡的生活捉襟見肘。

“化療時我花了8萬8千元。醫保報銷了49691元,再加上醫療救助等政策,最後一算賬,我自己只花了7766元。”住院花費八萬多元,自付不到8千元。8.81%的自付比例讓這個貧困戶不禁感慨,“要不是國家的好政策,我這病是看不起了。”

在健康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烏蘭縣對全縣農村牧區患有大病和慢性病的貧困人口開展“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行動,有力推進健康扶貧工程,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貧困人口精準脫貧提供健康保障。

這樣一來,不僅基層群眾“看得起病”的保障水平明顯增強,群眾也能從這項工作中感受到滿滿的獲得感。東村的貧困戶祁有合得了高血壓很多年,平時覺得不舒服,老祁總會跟村醫蔡德元聯繫,而作為他的家庭醫生,蔡德元隔三差五總會去祁有閤家裡瞧瞧,給他量量血壓,叮囑他按時服藥,清淡飲食。

“針對慢病這一部分,我們統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項目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優先與患有慢性病的農村牧區貧困人口簽約,實現全覆蓋,健康管理率達到100%。目前全縣共有304名慢性病患者,慢病簽約服務管理304名,簽約率為100%。”烏蘭縣衛生局副局長張春深介紹道。

不難看出,慢病服務管理,重點還是在基層。

作為基層的衛生院,如何在健康扶貧中發揮作用?柯柯鎮中心衛生院的院長張尚峰打開了話匣子。“我們的服務總人口為4574人,其中建檔立卡戶有34戶92人,慢病患者26人。對於我們來說,主要就是為轄區內患有慢病的貧困人口提供體檢、日常檢查等服務,同時開展健康扶貧方面的政策宣傳,提高群眾對最新政策的知曉率。”

跟隨張院長的腳步,記者來到東村的村衛生室。

一進門,牆上的《健康扶貧政策宣傳欄》十分顯眼,往裡走,只見衛生室不僅室內環境衛生整潔、光線充足、通風良好,各室佈局符合就醫流程,醫療垃圾也按相關要求處理。翻開辦公桌上的家庭醫生履約服務記錄表,上面詳細記錄著村醫蔡德元每次上門為村民服務的情況。

“為了提高我們村醫的能力,縣上每個月都會不定期的開展培訓,內容多以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主,這讓我們的工作也更加規範,為群眾服務也更加專業。”蔡德元笑著說。

夯實基礎、建設隊伍是實現健康扶貧目標的重要保障。正如同行的中心衛生院副院長拉瀏順所說得那樣,隨著國家健康扶貧工作推進,貧困地區百姓將獲得更多健康生活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