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思金庸赋

史记 思金庸赋

天下皆好侠,然世间并无侠,富贵者忧其金玉,升斗者谋其稻粱,况令律所止,常人多怯,所谓侠者,徒在书卷,虚存笔下,郭靖何曾守襄阳,杨过何曾诛蒙哥,查公一去渺茫,人间唯余键盘,今已一岁,深秋怀伤,为文以吊查公,其辞云:

夫以神州东南,而饶才俊;况有簪缨大族,且多鸿儒。

海宁百里雪涛,秀色必育文斗;康乾手御圣匾,恩泽偏爱才殊。

公之幼也,遭山河板荡,公之少也,遇生民荼毒。

公之壮也,值周星迁移,公之盛也,逢香江繁都。

史记 思金庸赋

丽水仓皇,苦望北侠捍城;湘西盘桓,偶生连城秘诀。

老翁寻常,换得白马啸风;佳人夏梦,能铸书剑一节。

天欲兴侠兮,平江生之笔乃起;时不与我兮,蔺相如之念遂绝。

少年多江山之恨,下笔书两宋之人;壮岁有艰难之愿,据案写侠士之烈。

史记 思金庸赋

天龙无双,萧峰无非一死雁门;碧血难偶,承志终究远逸沧溟。

乾坤挪移,不在无忌,乃在重八;鱼汤功德,岂由近南,当由鹿鼎。

雪山浩浩,飞狐渺渺,一刀不存,世人谁拯。

战国茫茫,越女悠悠,宝剑安在,五湖泛艇。

恨不恨兮,龙儿无贞,杨过独臂;悦不悦兮,独孤有术,令狐笑傲。

史记 思金庸赋

公之志,岂在武林;公之笔,别有怀抱。

公之言,无关论剑;公之德,乃存雪操。

使懦夫知气节,以大侠说兴亡;使不学晓汗青,以剑客说天道。

知查公者,其在武侠而已,轻查公者,亦在武侠而已。

自公去后,临风徒然怀想,思公不见,茫茫大荒何止。

世人庸庸,世事碌碌,侠之大者,春风桃李。

江湖夜雨,挑灯难读,公之去兮,一卷青史。

史记 思金庸赋

金庸简历: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世家大族也,甲子岁生(1924年)。少好学,又好侠义传,慕蔺相如之为人,欲为轻重天下之士。

戊寅岁(1938年),日寇始入浙,荼毒遍地,乡里仓皇,公遁丽水,母死弟亡,长恨难已。

年十八,衢州中学学毕,弱冠,始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修外交。查公性耿介,见不平事,好指谪议论,得罪小吏,放书馆。

丙戌(1945年),抗战胜,居杭州,为《东南日报》小史。明年,修法学于东吴大学堂,历三年,学毕,雇于《大公报》,无何,迁香港。

查公有志,欲效苏秦张仪之流辈,为蔺相如鲁仲连之匹亚,倾危诸侯,纵横寰宇,尝北上,盘桓久,不遂意,乃安香江,至于终生。

史记 思金庸赋

初,查公之笔,多在论策,神州风云,两岸时事,多在笔毫,无不囊列,时人好之。

然天之欲启查公者,非在此也。当时香江好武侠,有侠士斗勇,事虽不成,然俗踊跃,报馆乃以此为端,为武侠之文。查公逢其时,卷袖为文,初名“书剑恩仇录”,言乾隆间江湖事,时人好之,遂不能已。

至于壬子岁(1972年),查公始绝意武侠之书,前之成卷者,凡十五部,集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神州知其名,以此也。

其书皆连载于报刊。

己亥岁(1959年),立《明报》。

查公虽以武侠闻,然留意山河,情系廊庙,又以盛名,故能于天下大事,每有周旋。

香江之归,查公亦有力焉,事在典策,无须赘言。

戊戌岁(2018年)殁,年九十三,天下怀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