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已找到,為何專家不願打開?打開會對當今中國有何影響?

小冰冰0210


秦始皇陵不是專家不願意打開,而是打開了一小部分,後面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再繼續打開了。目前秦始皇陵,已經開發了的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而整個秦始皇陵的佔地面積約56萬平方千米,待開發的比例還很大。

秦始皇陵的歷史風雨

秦始皇陵始建於公元前247年,到公元前208年完工,施工了39年才建成。皇陵的總設計師是秦朝丞相李斯。當年修建皇陵的人數,最高峰時近八十萬人。

《史記》記載:秦始皇陵地宮的造型,是仿造秦朝時的宮殿,地宮裡屋頂有紋石和明珠,地面灌注水銀。為了防止盜墓賊進入,工匠在地宮內製作了各種機關,當盜墓賊一旦進入,便暗箭齊發,從秦始皇陵建設,到後來的各種盜墓,這個皇陵不知埋葬了多少生命與秦始皇同眠。

在歷史長河裡,秦始皇陵曾經歷了幾次大規模的人為破壞。據《史記》、《漢書》參考,公元前206年,項羽攻入關中,為了搜刮物資而大規模的破壞皇陵,並挖掘了帝陵,地面建築受到嚴重損壞。

《驪山記》裡記載,唐代末年,黃巢軍攻入關中,對秦始皇陵進行大規模的盜掘。

五代時,梁國人溫韜以籌軍餉為名,也曾大規模的盜掘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經歷多次的人為破壞,一直到現代1974年,被當地村民發現兵馬俑頭顱,上報政府,自此文物部門才開始正式的挖掘開發秦始皇陵,到1979年才對外開放參觀。

當皇陵裡的雄偉,第一次展現到人們面前時,震驚了整個世界!後面持續的展開挖掘,到了1997年,國家出臺相關規定,停止了對秦始皇陵的繼續開發。

停止打開秦始皇陵的原因,主要有這幾方面

(1)保護技術不夠

考古期間,剛發現兵馬俑時,兵馬俑的戰甲上,塗著一種特殊的顏色材料,人物栩栩如生。但沒想到的是,幾分鐘後,兵馬俑身上的顏色慢慢的就消退了,臉部的神采也變的暗淡,變的呆板了。

另外一些陪葬物品,如竹簡,衣服之類,見光後都跟一堆炭灰一樣,一吹就消散了。

曾經在別的地方,挖掘出了象牙製品,剛出土時很好看,很潔白,但沒過多久就變黑甚至變成了粉末。

由此可見,當我們的保護技術沒到位的時候,皇陵再貿然開發的話,就失去了還原歷史及研究的意義了。

(2)打開成本太大,時間太長。

在1997年,兵馬俑對外展示的時候,才開發了1.4萬左右平方千米,人們就用了約5年的時間,按這個進度,整個56萬平方千米的皇陵要開發完的話,估計要一百多年!皇陵如繼續打開,得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因為考古時,不能全部用挖掘機之類的機械,更多的是人工操作。因此,不管是從資金投入還是時間,都很難實現。

(3)打開有難度

秦始皇陵內有大量水銀,這些水銀形成了濃密的水銀密封層,如何通過密封層是個技術難題。

中國地質學家,曾多次在秦始皇陵採樣泥土,經過反覆驗證後,確認了《史記》所記載的水銀說法,再者皇陵裡還有其它不明機關。

那麼打開秦始皇陵,對當今中國有什麼影響嗎?

我覺得,秦始皇陵再繼續打開,對當今中國有不好的影響。為什麼這樣說呢?

從考古的角度,我們已經開發了不少類似的皇陵,該研究的都在研究了,沒必要再去大興土木,浪費資源。

再者,據相關說法,秦始皇陵位處中國的龍脈,不宜破壞。當然,這屬於超科學說法,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秦始皇是華夏創始人,從某方面來說,讓他安息在歷史該有的位置裡,才是對我們歷史的一種尊重吧。


歷史小地主


祖龍葬驪山,佑華千萬年

祖,乃始也,龍,人君之像也。祖龍,乃千古一帝始皇贏政的尊稱也。

秦王贏政,贏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生母趙姬,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十三歲即位,於公元前221年,吞併六國,拓展疆土,集中中央集權,親政改舊,量材適用,文拜李斯,尉繚,武有蒙括,王翦,南征北戰,一統天下,三十九稱皇帝,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王朝。

始皇贏政,人稱祖龍,在位25年,剷除異己,一統天下,大膽廢除先朝的君候分封制體系,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修築長城,車馬同軌,拓寬道路,設立郡縣制,縣下設鄉,鄉下設伍,獨立而又嚴謹的軍隊管理體系。功過雖有評說,但華夏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始終沒有那代君王超越始皇贏政的管理體制。功高三皇五帝,人稱祖龍,自稱始皇帝。

公元前三十六年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陽平舒道,有人持壁遮使者日:為吾遺,滴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匆匆趕至咸陽,告知贏政曰:有人手持玉壁,讓我告知你,今年祖龍死,言畢無蹤。




秦王贏政聞言大驚,祖龍乃吾之代稱,無獨有偶,天降一隕石,上刻有文曰:祖龍崩,天下分。秦王贏政寢食難安,急命巫師占卦,巫師連佔三卦,居宮中,與祖龍不利,需遷徙或出巡,方可緩解災難。

自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至二年七月,始皇贏政西出咸陽,歷時九個月的出巡時日,至山東平原津縣時,贏政突發重病,自知時日不多,急召長子扶蘇以繼位,因趙高是趙國之奴隸,心恨贏政,竄綴李斯,私改密召,立胡亥為秦二始,宣旨扶蘇不孝,令其自溢身亡。

據《史記》載,七日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時年四十九歲。秦始皇駕崩之後,秦二世胡亥繼位從政,時過三年便曝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因苛捐雜稅多如牛毛,秦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秦始皇去世之後,給後人留下許多撲影迷離的謎團,諸如西周九鼎之說,奉天意,十二銅人之說,傳國玉璽之說,尋龍脈,長生不老之說,擴建阿房宮,徵七十萬民夫,修築驪山陵寢,仿天象,用奇珍異寶鑲嵌墓頂,以江河湖海為景觀,修築地下宮殿等迷人的傳說。

楚漢相爭時,楚霸王項羽曾派三十萬大軍挖掘秦始皇的陵寢,內外機關重重,兵丁死傷無數,曾有一隻金雁自陵墓飛出,向西南而去,三國時,曾有人目擊此雁,雁身銘文出自秦陵,楚霸王項羽,因驚擾祖龍陵寢,兵敗烏江,仰天長嘆,引項自刎。

秦始皇陵寢,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壯觀,封土經二千餘年的風吹雨打,人為破壞,現封土高五十餘米,方圓數十里草木不生,封土內含貢量高,從航拍圖片看,宛若一條遊動的巨龍,秦始皇陵寢正好建在龍晴之上,具有畫龍點睛上愚義。曾有民間傳言,祖龍葬驪山,可祐我中華千萬年。

新中國成立後,郭沫若先生曾與山西考古界專家,多次向中央請示,準備研究挖掘秦始皇陵,受到周總理的多次勸阻。

其一:技術還不成熟,文物一旦出土,保護措施很難到位。從多地出土的文物看,見光氧化,立刻就會化為灰塵。

其二:工程量浩大,勞民傷財。一旦保護不好,遭到人為的損壞,我們就是歷史的罪人。

其三,秦始皇乃千古一帝,地下珍寶與歷史文物是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還是留與後人去研究,探討,方為上策。


風雲劍90031177


在一定條件下聽信專家的會背叛祖訓。有些是偽專家會欺師滅祖。


海里碧淵鑄康橋


你們考古學家為什麼要去挖掘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幕是中國華夏人民的龍脈,你們考古學家怎麼不去研究研究你們死去的老祖的墳墓。我為研究挖掘秦始皇墳墓的考古學家感到羞恥


為國生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有鎮國之位!其墓亂開挖後果嚴重,德國等外國專家都來考察過,開挖只會後果嚴重!


用戶8987752390350


冒然打開只會毀壞文物,在技術不具備的情況下,保護是最好的辦法


二寶de擎天柱


沒有祖龍就沒有統一的華夏!後輩豈能大掘基墓!太不應該了。


Ppp龍騰九天


中國第一個皇帝去挖試試,什麼都說文物,挖別人祖墳,,那些專家考古學家怎麼不去挖他自己家祖墳看看有什麼值得研究的,


錦葉


現在的技術還不能保護好裡邊的文物,更可能造成不可估計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