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Ricketts分析法自1961年提出後至今仍不失為一種實用高效的診斷分析方法。而且Ricketts分析方法可進行生長預測,建立治療目標描圖預測法VTO( visual treatment objectives),進行矯正過程中、矯治結束後的患者自然的生長量預測,用於指導臨床正畸醫生進行矯治計劃的設計和預後的判斷。

幾個不常見概念↓: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PTV平面:垂直於FH,與翼上頜裂後緣相切(翼顎窩相切)的一個平面。

CF點:PTV平面與FH平面的交點。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Xi點:下頜升支的幾何中心點。Xi點一般位於咬合平面末端向遠中2mm半徑的範圍內(不是絕對的)。

Pm點(Supra Pogonion,頦上點):下頜骨頦正中聯合體的前緣、外形輪廓由凸轉向凹的分界點,這一點代表緻密下頜骨骨皮質外緣的前、上界。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CC點: 面軸(Pt-Gn平面)與全顱底平面的交點。

DC點:全顱底平面(BaN平面)與髁突頸部前、後緣交點的中點。

Ricketts分析法的側位片包括32 項指標,分為六大類,分別為:

一、牙性因素指標:

1、磨牙關係距 U6-L6(mm) :

自上下第一磨牙的遠中面向(牙合)平面作垂線,(牙合)平面上,兩垂足間的距離,用來評價矢狀向上上下第一恆磨牙間的關係。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2、尖牙關係距 U3-L3(mm) :

自上下尖牙的牙尖向(牙合)平面作垂線,(牙合)平面上,兩垂足間的距離,用來評價矢狀向上上下尖牙間的關係。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3、切牙覆蓋( overjet) :

(牙合)平面上上下中切牙切緣的投影距。

4、切牙覆(牙合)( overbite) :

上下中切牙切緣間的垂直距離。

5、下中切牙高度距 L1-OP(mm):

下中切牙切緣點向(牙合)平面作垂線,垂距即為下中切牙高度距,用來評價下中切牙的垂直向生長。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6、上下中切牙角 U1-L1(°) :

上下中切牙間的內夾角,用來評價上下中切牙的突度。

二、骨性因素指標:

7、A 點突度 A-NPog(mm):

A點到NPog的距離,用來評價面中份的突度。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8、下面高度角( ANS-Xi-Pm) :

ANS點、Xi點、Pm點連線構成的角度,用來評價面高和麵型。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三、牙與骨相互關係因素指標:

9、上頜磨牙位置距:

從上頜第一磨牙遠中到PTV平面的距離,用來評價以及預測上頜第一磨牙的位置。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10、下頜切牙突度距 LI-APog距(mm):

下中切牙切緣至APog平面的垂直距離

11、上頜切牙突度距 U1-APog距(mm):

上中切牙切緣至APog平面的垂直距離

12、下中切牙傾斜角 L1-APog(°):

下中切牙長軸與APog交角。

13、上頜切牙傾斜角 U1-APog (°):

上中切牙長軸與APog交角。

14、(牙合)平面-下頜升支距( OP-Xi) :

下頜升支中心點(Xi)到(牙合)平面的距離

15、(牙合)平面傾斜度( XiPm-OP) :

下頜骨體部長軸與(牙合)平面的交角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四、美學因素指標:

16、唇突度距( Ls-EP) :

下唇到美容平面EP(鼻-頦平面)的距離。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17、上唇長度距( ANS-Sto) :

前鼻嵴點到上、下唇之間的口點的距離。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18、口裂點-(牙合)平面距( Sto-OP) :

口點到咬合平面的距離。

負值代表咬合平面在唇點以下,反之為正值。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五、面部相對於顱骨關係因素指標:

19、下頜平面角( Go-Me /FH)

20、上頜高度角( N-CF-A) :

鼻根點、CF點、A點三點之間所成的角度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21、面部深度角( N-Pog /FH) :

面平面與FH平面的後交角,這是downs分析法裡的面角。

22、面軸角( Pt-Gn /Ba-N) :

面軸(Pt-Gn )與全顱底平面(Ba-N)的後下交角。

23、面部傾斜度( Go-Me /N-Pog) :

下頜平面與面平面的交角

24、上頜深度角( Na-A/FH) :

FH平面與NA平面所成的角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25、顎平面角( ANS-PNS /FH) :

FH平面與顎平面所成的角

骨性開(牙合)與顎平面的傾斜情況相關。

六、顱骨內部結構分析指標:

26、下頜體弧度角( Xi-Pm/DC-Xi) :

下頜骨體軸與髁突長軸所成的角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27、顱骨前部長度( CC-N) :

全顱底平面上CC點與鼻根點之間的距離。

28、後面高度( Go-CF) :

下頜角點與CF之間的距離

29、下頜升支軸線角( CF- Xi /FH) :

CF- Xi平面與FH平面所成的下后角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30、耳點位置距:

耳點與PTV平面之間的距離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31、下頜體長度( Xi-Pm) :

Xi點與頦上點Pm之間的距離

Ricketts分析法——頭影測量

32、顱骨傾斜度( BaN-FH) :

全顱底平面和眼耳平面的交角

這個角度可以反映顱骨基底是否有發育不良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