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遭20年一遇干旱,三分之二农作物受损;前期靠抽长江水抗旱,目前水位下降,多地秋种用水困难, 你怎么看?

姬梦尘


什么都抵不住民生!大灾面前,更需要地方政府拿出对百姓的暖心行动。这样说,并不是指责池州地方政府部门有什么做的不好,而是希望池州地方政府部门的后续行动,更能带给一方百姓深刻的感动。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来就不是什么空洞的口号,而应当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从现有的新闻报道上来看,池州自8月12日以来,平均降雨量只有33毫米,较常年同期减少了九成,较1978年同期少了六成。如此艰难的降雨量约70年一遇。9月2日以来,当地更是基本无有效降雨,连续无有效降雨时间达到了两个月之久。现在的旱情对池州来说,属于25——3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当地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在某种程度上遭受了严重影响,池州地方政府部门的执政能力也无疑正在经受着严峻考验。目前,池州方面已经投入抗旱人数12万人次,抗旱资金投入达6632万元。


行动是得力的,效果也是显著的。别的不说,最起码老百姓的饮水困难可以得到应有的解决。当然,我们不用怀疑,也没必要回避,在池州人民应对这一次天灾的过程中,少不了有人会爆出怨言,生出这样或者哪样的牢骚。所有的怨言和牢骚归结到一起都是期望,百姓的期望无疑就是当地政府部门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取长补短,查漏补缺,把后续应对的措施想的更周密、更细致一些,用超前行动回应百姓关切,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老百姓解决秋种用水问题,让当地老百姓说咱“可以”。池州地方政府部门,你们应该是、也必须是“最好的”!


乡村萤火虫


安徽省的池州市,遭遇了20年一遇的干旱,根据最新的消息,自从9月2号以来,没有降雨,造成了连续的干旱,造成6万多人的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损严重,该怎么办呢。

池州遭20年一遇干旱,三分之二农作物受损;前期靠抽长江水抗旱,目前水位下降,多地秋种用水困难, 你怎么看?

1、积极行动起来渡过干旱的难关。

只有全民行动起来,积极投入抗旱工作中,节省水源,引导农民种植抗旱农作物,对能收获的农作物,及时进行收获,尽量减少用水量,首先渡过干旱这道难关。

2、积极寻找水源。

可以通过打机井,水位下降可以加深机井的深度,也可以从别的地方引水,调水,从而确保人畜用水和果树的用水,还有要确保蔬菜的用水,做好农田的查苗、补苗的这些工作,采用滴灌方式,尽量减少农作物受到损失 ,让干旱过后还有农作物吃。

3、尝试进行人工降雨。

尝试进行人工降雨,这是缓解干旱的一个好办法,如果能达到和符合人工降雨的云层,就要积极进行人工降雨,从而解决下目前十分干旱的旱情。

4、兴修水利。

当干旱有所缓解以后,要加固和扩大坝塘、水库增加库容的蓄水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靠天吃饭,天不下雨就不能生活的问题,解决人畜饮水和农作物干旱迫在眉睫的事,解决以后还会干旱的准备。

总结

只有先积极行动起来,解决目前干旱的问题,然后积极寻找水源,有条件的进行人工降雨,增加水库的蓄水量,鼓励农民种植抗旱的农作物,减少用水量,从而使旱情得到解除。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点击关注:以文温暖三农。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欢迎交流、讨论,每天会有精彩为您呈现!

以文温暖三农


干旱干成这样,请问政府有做过哪些工作帮助农民渡过难关,乡村一级政府存在的价值体现在哪里?现在宪法改了,村级干部嚣张成什么样子,因为不需要村民选举了,更是无所顾忌了,遇事他们就没用了,只是负责传达一下上面的文件精神,你说要个这样的组织有个屁用,手可是相当的长,不信查查就知道。


跃进版型师


今年安徽各地旱情都很严重,我在广播电视新闻听到看到,有些地方人畜用水靠消防官员运送。池州市位于沿江江南,市内秋浦河连江,长江水位急剧下降,各地湖塘水库储水已经用完。据悉今年有许多农民种的水稻后期缺水,出现了秕谷现象影响了产量。目前正是江南地区农民栽油菜,种春性小麦的季节,土地干旱造墒不好,天不下雨会影响油菜成活和小麦出苗,长江水位低,抗旱设施起不了作用,天公不下雨,盼望省地市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能实施人工降雨解除旱情,确保农民明年午季作物增产丰收。写三农文章,关注农业、关爱农村、关心农民。


照片作者手机拍于贵池区乌沙镇晏塘莲花村。

安徽农村广播听评员


农业与自然条件紧密相关,特别是气候、水文、温度等。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者,主要是靠天吃饭,天,如果风调雨顺,农民收成六好;天,如果出现干旱、水灾、台风等恶劣天气,庄稼收成就会收到影响,甚至有的会绝收。

题主提到的池州遭遇20年一遇干旱,三分之二农作物受损。前期靠抽长江的水抗旱,目前水位下降,多地秋种出现用水困难。出现这样的局面真是让人难受。农民靠种庄稼生活,如今庄稼因没有水不能如期播种下去,只要错过播种时间,庄稼就不能播种了,农民的生活怎么保障呢?

池州和我们当地一样,同处栽长江流域岸边,都同属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今年的高温时间特别长,这与副高压强大分不开的,副高压迟迟不走,或者说,今年北方的冷空气迟迟不南下,带不来冷湿云层,这样不利于南方的降雨。

池州地处长江边,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像水稻、玉米、小麦、油菜都是可以种植的。如今因为干旱,没有水源灌溉,造成秋播的油菜、小麦不能播种,这可愁坏农民了。前期长江水位高,还可以抽长江水灌溉。但是,今年整个长江流域出现了干旱,所有长江各支流汇入的水量减少,导致长江水位下降,目前池州段水位已经不能再抽取长江水了,现在秋播不能及时进行。

现在寻找水源灌溉才是首要任务,要确保把秋播及时完成。具体措施呢:

1、加大人工降雨的力度。干旱出现这么段久时间,土地龟裂,如果不大范围降雨补充土地的水分,干旱很难挽回。人工降雨也是有条件的,需要天空中有积雨云的存在,当有大规模的积雨云过境池州时,就可以适时进行人工降雨,这样才有效果。如果天气晴朗,根本找不到积雨云,人工降雨没有效果。

2、加大兴修水利,疏通灌溉水渠,要想法设法打通田间灌溉最后一公里的水路。确保在开通应急水源时,水可以及时灌溉到田地中。

3、加固水库建设。农业最重要的是水源,水库是水源最大的保障,在丰水期,水库可以蓄水防洪、在干旱的时候,能开闸放水,保证农业用水。可以打机井,抽取地下水,这个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从设备投入、柴油补贴方面入手。

4、目前的农业发展都是粗放型的用水方式,会造成水大量浪费,在水充沛期,水大量流失。现在可以通过技术升级发展节水型农业,这样可以不靠天吃饭。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已经年久失修。农业每年投入不少,个人认为大多数钱没有用在刀刃上。这不,一旦出现极端天气就显现出来了。除了大一点的排灌站可以提取大江大河的水源。现在乡镇村组的集体排灌设施基本废弃和老化了。据报道今年旱情是58年来最严重的一年。农业投入还要任重道远。到了该提升灾情等级的时候了。农民不富裕国家则不会强大


珠穆朗玛的雄鹰


从小到大都没见过这样的天气。前段时间搞人工降雨,效果不尽人意。雨倒是下了,但是细如发丝。地上还没润湿,就已经停了。

在这样极端的天气下,农民的生产出现了危机。有的人家的稻子几乎颗粒无收,令人黯然神伤。

我所在单元前的一排风景树快枯死了,叶子卷在一起,焉不拉几的。这两天我给它们浇了水,希望能让其恢复生机。

若不是有其他挣钱的渠道,农民的日子将会异常艰难。种庄稼,仅仅靠勤快还不行,要是老天不提供便利,那将是徒劳。


飘摇的炊烟


1,建立抗旱预警信息系统和预案制度。对于城市抗旱而言,应做到未雨绸缪,争取抗旱主动性,要确立旱期节水目标,采取措施限制需求、节约用水,避免不顾资源而片面满足各种用水需求,确保干旱期间能够维持人们的基本生活与生产需要。建立完善的旱灾信息管理和预警系统,及时将旱情的发生、发展、持续、发展、缓解、结束以及严重程度等信息向有关单位和部门传递,为及时掌握旱情与灾情发展、评估未来灾情变化趋势、提前制定应对预案提供决策依据。

2.提高抗旱科技含量

应对干旱问题可以积极利用大数据的现代手段。科学家们已经在研究气候变化影响下,不同的区域到底有什么样的风险。结合水文气象、水文气候和水资源气候,以便知道什么时候哪里有多少水,对水资源形成系统的调节。


龙先森的生活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主动把关心民生文题落实到行动中,可以增加人工降雨的力度,引导水源,帮助百姓打水井,加强水利修建等等


1365798755


个人认为经历这些自然残害除开不可抵抗因素就是减少自己的损失

也相信有关部门会及时给出应对的方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