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鴿傳書”究竟是小說家言還是真實可行?古人真的用它送信?

“飛鴿傳書”究竟是小說家言還是真實可行?古人真的用它送信?

(飛鴿傳書到底是小說家言還是真的可行,古代有飛鴿傳書的例子麼?)

現在科技發達,通訊手段多種多樣,就算人們有千里之遙,什麼電話、視頻、語音,種種手段可謂層數不窮,寫信?這是上個世紀的事兒了吧?

但這要是在古代可就成了老大難問題了,畢竟那時候可沒有什麼手機電話,就算是送信也得靠人的兩條腿,官府還好說,朝廷為了及時接收緊急軍情設置了五百里加急和八百里加急,而普通老百姓呢?估計只能求在外經商的人託話或帶個口信了。

“飛鴿傳書”究竟是小說家言還是真實可行?古人真的用它送信?

(連電視劇《甄嬛傳》裡也有飛鴿傳書)

不過除了驛站外,我國古代還有另一種傳遞信息的方式:飛鴿傳書,大家對這應該很熟悉吧?在電視劇、電影裡古人把寫好的信件放在竹筒裡綁在鴿子腿上,然後將鴿子放走,當鏡頭切換後這鴿子已經撲稜稜到達目的地,消息已經及時傳遞到了收信人手中。而且不光是咱們現代的影視作品有所提及,古代的話本小說、現代的武俠小說裡俠客們都是通過鴿子來傳遞信息。

“飛鴿傳書”究竟是小說家言還是真實可行?古人真的用它送信?

(在武俠小說裡,飛鴿傳書是俠客們傳遞信息的必要手段)

比如話本小說《大明開國英烈傳》中就提到“待白鴿飛起為號,便宜發動,併力夾攻”,《笑傲江湖》恆山派遭到嵩山派偷襲時,“定靜師太將薄絹書信捲成細細的一條,塞入一個小竹筒中,蓋上了蓋子,再澆了火漆,用鐵絲縛在鴿子的左足上”,除了使用了竹筒還加上了火漆,保密性可謂大大增強。

不但如此,在武俠小說裡信鴿還形成了現在快遞網點一樣的複雜系統,比如說歐陽克用“飛鴿傳書,一站接一站的將訊息自中原傳到白駝山”,除了歐陽克,就連尼姑眾多的恆山派在全國各地設有網點,“鴿兒到蘇州白衣庵換一站,從白衣庵到濟南妙相庵又換一站,再在老河口清靜庵換一站。四隻鴿兒接力,當可送到恆山了。”定閒師太在恆山足不出戶,但對武林人士瞭如指掌,固然有老師太謹慎細緻的性格特點,這鴿站作為情報點同樣功不可沒。

但飛鴿傳書到底是小說家言還是真的可行?在電視上我們就光看到信鴿被放走,它真的能夠飛到目的地?古人是否真的使用過飛鴿傳書這一辦法呢?

“飛鴿傳書”究竟是小說家言還是真實可行?古人真的用它送信?

(婦好墓中的玉鴿子,說明早在商朝人們就已經對鴿子有所瞭解)

講飛鴿傳書,咱們先來講講古代的鴿子。

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有著數千年養鴿歷史,早在商朝時期就出現了鴿子的相關藝術形象,在河南殷墟出土的婦好墓中就有一件綠玉雕琢而成的鴿子,可見數千年前的商朝,古人們就已經飼養鴿子。而關於鴿子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禮記》:“庖人掌共六畜、六獸、六禽。”鄭玄給這幾種動物做了解釋,六禽包括雁、鶉、鴳、雉、鳩、鴿,說明在商朝嘴饞的中國人就開始把鴿子當成美味佳餚享用了......

“飛鴿傳書”究竟是小說家言還是真實可行?古人真的用它送信?

(西漢石鴿,在漢魏時期,鴿子已經成為了祥瑞的象徵)

根據《畿輔通志》記載,鴿子還救過漢高祖的命:“項羽引兵追漢高祖,避井中。有雙鴿集井上,追兵不疑,因得免。”這事兒不見於史書,咱們也無法考究其真假,不過從漢朝開始,鴿子成為了美好的象徵,成為“祥瑞鳥”,比如在《宋書·符瑞》中就記載了:“晉武帝太始二年六月壬申,白鴿見酒泉延壽,延壽長王音以獻”。由於鴿子通體雪白且長得靈巧可愛,所以被統治者們當成了象徵著王朝興盛的吉祥之物。

“飛鴿傳書”究竟是小說家言還是真實可行?古人真的用它送信?

(唐玄宗給鴿子取了非常風雅的外號)

不過和咱們現在不同,漢朝時期鴿子並不以信使的形象出現,人們主要通過用鴻雁來傳遞書信(所謂“鴻雁傳書”是也)。時間來到唐朝,通過多年對鴿子的馴養,唐朝時期的馴鴿技術十分成熟,除了專門飼養用來食用的鴿子外,古人還訓練鴿子來搏鬥(有點鬥雞的意思)、放鴿祈求長壽等活動,比如說元稹就有“靜裡已馴鴿,齊中亦好鷹”的詩句,可見馴養鴿子已經成了人們用來消磨時間,休閒玩耍的重要內容。

就連唐明皇也嗜好養鴿鬥鴿,《陝西通志》中就有“鵓鴿,唐明皇呼為飛奴”、“明皇宮中養鴿,號日半天嬌”等記載,玄宗還給鴿子們起了“飛奴”、“半天嬌”等優雅的名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連尊貴的皇上都玩鴿,民間對馴養鴿子更是蔚然成風,可能在偶然間人們發現部分種類的鴿子有“導航”、“歸巢”的能力,於是對此加以篩選、優化和培養,於是在唐朝就成功出現了使用鴿子來傳遞信息的記錄。

“飛鴿傳書”究竟是小說家言還是真實可行?古人真的用它送信?

(張九齡是我國首位明確記載使用飛鴿傳書的人)

五代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就有這樣的記載:“張九齡少年時,家養群鴿。每與親知書信往來,只以書系鴿足上,依所教之處,飛往投之。九齡目為'飛奴'。”也就是說大唐名相張九齡家裡是個養鴿專業戶,所以從小張九齡就掌握瞭如何訓練信鴿等技巧,長大做官後如果需要和長輩們書信往來時只要把信系在鴿子腳上即可,張九齡還給信鴿起了個外號叫“飛奴”,不過好像玄宗也給鴿子起了一樣的外號,是您兩位心有靈犀,還是有一位盜用了他人的版權?

“飛鴿傳書”究竟是小說家言還是真實可行?古人真的用它送信?

(波斯人也很早就就掌握了馴化鴿子的技巧,並利用鴿子來送信)

同一時期波斯人也在利用信鴿送信,《酉陽雜俎》載:“大理丞鄭復禮言,波斯舶上多養鴿,鴿能飛行數千裡,輒放一隻至家,以為平安信。”可見波斯人也很早就掌握了鴿子的特點,並利用鴿子來送信報平安,與陸地不同,大海茫茫,鴿子能夠橫跨千里,真是最完美的送信使者。比《酉陽雜俎》更早的《唐國史》也有記載鴿子的事兒:“南海舶,外國船也。每歲至安南、廣州。師子國舶最大,梯而上下,數丈皆積寶貨,至貨、至則本道輻輳,都邑為喧闐。有番長為主人,市舶使籍其名物,納船腳,禁珍昊,商有以欺詐入牢獄者。船發,海路必養白鴿為信,船沒則鴿歸”。在這裡鴿子扮演的是個不太討好的角色,由於通訊不方便,所以海船上都會帶著一隻鴿子用來傳遞消息,不過鴿子傳遞的消息比較特殊:如果是鴿子回來,說明船隻已經沉沒,船上的海員們已凶多吉少。

“飛鴿傳書”究竟是小說家言還是真實可行?古人真的用它送信?

(在宋朝時,百姓們對信鴿的使用再次迎來高峰)

到了宋朝時期,信鴿通訊被越來越多人認可,並逐漸在各種信息傳輸方式中佔據重要的地位,《宋朝事實類苑》就記載:“今人馴養家鴿通信,皆非虛言也,攜至外數千裡,縱之,輒能還家。蜀人以事至京師者,以鴿寄書,不旬日皆得達,及賈人舶船浮海,亦以鴿通信”。鴿子竟然能從四川飛到開封,這橫跨距離可真是了不得,要是換人走那不得走到猴年馬月?這也就難怪人們為什麼青睞用鴿子來送信了。

“飛鴿傳書”究竟是小說家言還是真實可行?古人真的用它送信?

(此時可以回答本文問題,飛鴿傳書的確存在,而且在古代應用廣泛)

這等於是回答了上文的問題,在古代不但有飛鴿傳書,而且還很流行,畢竟普通百姓不可能享受到“八百里加急”的待遇,靠別人帶口信效率又太慢,相比之下信鴿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能夠送達的距離長,即使是數千裡外也可以準時送到,其次送信速度比起其他媒介要快上許多,而且成本極低,所以飛鴿傳書逐漸發展為民間通訊最常見的手段。

據說宋高宗也有馴養鴿子並放飛取樂的愛好,有愛國的太學生寫詩譏諷“萬鴿盤旋繞帝都,暮收朝放費工夫。何如養取南來雁,沙漠能傳二聖書。”意思就是您父親和哥哥被金人擄去當奴隸,母親、姐妹被異族人肆意凌辱,你不想著怎麼收復失地,迎回親人,反而每天沉溺於放鴿子玩,真是毫無廉恥之心!寫詩的人是痛快了,但這樣光明正大的打皇帝臉,不知道小心眼的趙構會怎麼收拾他。

“飛鴿傳書”究竟是小說家言還是真實可行?古人真的用它送信?

(飛鴿傳書除了在民間流行,軍方也迅速吸收應用)

信鴿送信的模式不但在民間大行其道,就連軍方也直呼“真香”,南宋大將張浚去部下曲端處視察,興沖沖到了軍營後除了曲端外空無一人,這讓張浚非常奇怪,你們軍營難道就只有你這個光桿司令?曲端不慌不忙地將所統帥的五支軍隊的花名冊送上,並詢問張浚您想檢閱哪隻部隊?張浚隨便點了其中一部後,曲端打開籠子放出一隻鴿子,鴿子飛走後沒過多久這支部隊的士兵全副武裝飛速趕到,這讓張浚大為吃驚,於是他說:“我要看看你全部的軍隊”,於是曲端將其他四隻鴿子也放了出去,頃刻之間這五支部隊全部集齊,只見將士們軍容齊整,甲兵整齊,士氣高昂,讓張浚大為高興,大大的誇獎了曲端一番。

“飛鴿傳書”究竟是小說家言還是真實可行?古人真的用它送信?

(從曲端軍營士兵們的表現來看,信鴿傳遞命令已經成為將士們習以為常的事兒)

從曲端的舉止來看,他所放飛的鴿子全是訓練有素的信鴿,它們分別攜帶著集合的命令,當各部隊收到鴿子帶來的消息後急速趕至軍營。

“飛鴿傳書”究竟是小說家言還是真實可行?古人真的用它送信?

(好水川一戰,宋軍慘敗,而鴿子是西夏取勝的關鍵因素)

您別看宋軍使用信鴿如此嫻熟,其實這都是慘痛教訓所換來的。早在北宋時期,西夏就利用了信鴿報信的這一功能大敗宋軍。慶曆元年,西夏開國君主李元昊大舉攻宋,他親自率領數萬大軍深入宋朝腹地準備和宋軍主力決戰,而這時候宋軍主帥韓琦在高平巡邊,聽說李元昊大舉進犯,連忙派遣大將任福領兵兩萬前去抵禦,為了保證戰爭的順利,韓琦還面授機宜,要任福繞到西夏軍背後,能戰則戰,如果不能戰則據險設伏斷其後路,李元昊孤軍深入補給必然不足,此時只要和他消耗,西夏軍必敗!所以韓琦再三叮囑嚴令任福不得意氣用事,並說“苟違節度,雖有功亦斬。”

“飛鴿傳書”究竟是小說家言還是真實可行?古人真的用它送信?

(鴿子在空中盤旋飛舞,遠處的西夏部隊知道宋軍中計,四面合圍幾乎將宋軍殺的全滅)

但韓琦千說萬說,任福依然沒往心裡去,西夏軍與宋朝軍隊稍一接觸便潰不成軍,嚐到甜頭的任福率軍急追,一直追至六盤山下的好水川,好水川山谷環繞,只有當中一條道路可通,要是將兩邊路口堵死......

為了避免宋軍覺察,詐敗的西夏軍隊和宋軍保持著數里的路程,只等宋軍中埋伏後一舉殲滅,但是要怎麼判斷宋軍中計了呢?鴿子就發揮了重大作用。那頭扎進西夏口袋陣的北宋軍隊還不自覺,在趕路過程中士兵們在路旁撿到了幾十個銀製盒子,士兵們在驚疑之下將盒子打開,只見數百隻鴿子從盒中飛躍而出,這些鴿子的脖子上都掛有鈴鐺,它們在北宋軍隊上空盤旋飛舞,鈴鐺聲也響徹四方,遠方的西夏軍隊收到鴿子的信號後知道宋軍已經中伏,於是在李元昊的帶領下從四面八方對宋軍進行了夾擊,宋軍將士們身處谷底,西夏軍隊居高臨下佔據極大優勢,這一仗宋軍幾乎全軍覆沒。噩耗傳到東京,“關右震動,仁宗為之旰食”,自此以後西夏割據已成定局。

“飛鴿傳書”究竟是小說家言還是真實可行?古人真的用它送信?

(即使是在一戰或二戰時期,鴿子作為通信媒介依然活躍在戰場上)

即使到了現代,科技水平較之以前大大進步,部隊之間有了電報等先進的通訊手段,信鴿通訊同樣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畢竟即使是無線電也存在著攜帶困難、沒信號失靈等情況,而在這種極端條件時鴿子送信就成了唯一方式。而且相比起無線電容易被破解,信鴿被截獲的可能性更小而且更安全,所以在一戰二戰時期還能看到鴿子活躍的身影,印度更是在21世紀以後才取消信鴿通信,您就知道鴿子為我們帶來多大的貢獻!

看到這咱們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古代我們的祖先仍然可以根據動物的習性為人所用,為自己的生活提供便利,這真是實實在在的黑科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