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裡的“人面魚身”是儒艮嗎?或許另有答案

《山海經》裡的“人面魚身”是儒艮嗎?或許另有答案

陵魚 明刊本《山海經繪圖廣注》

在《山海經》裡,人面魚身的怪物頻頻出現,按現代的眼光看,多以為是儒艮、海豹之類的海獸。儒艮的嫌疑最大,它在哺乳時,用肉鰭懷抱嬰兒,在特殊的天氣條件下,會產生錯覺,令人誤以為是人面魚身的怪物在抱著嬰兒。

《山海經》裡的“人面魚身”是儒艮嗎?或許另有答案

人魚 清代皮影

具體到“人面而魚身”的人魚,《山海經》中出現過陵魚、赤鱬、氐人、互人等人面魚身的怪魚,名目繁多,傳世的《山海經》圖本也將這類怪物描繪為人頭和魚身的疊加,這也是《山海經》裡常見的拼接之術,在這種嫁接之下,人魚的形象怪異,終成難解的謎題。

然而,今人對動物的瞭解,已經抵達了海洋的深處,在海洋魚類中,似乎可以找到更多“人面魚身”的例子,可與《山海經》裡的怪物相印證,這些例子,不作為答案,只作為一種觀察的思路,從中或可得到一些奇趣。

《山海經》裡的“人面魚身”是儒艮嗎?或許另有答案

魟魚 聶璜《海錯圖》

《山海經》裡的“人面魚身”是儒艮嗎?或許另有答案

魟魚的“人面”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經》裡所說的“人面”,是指像人一樣的扁平面孔或五官結構,而不一定是“人頭”。像貓頭鷹、猩猩之類的動物,即可稱之為“人面”。比如魟魚之類。魟魚又稱魔鬼魚,和鯊魚同屬軟骨魚,其種類頗多,大多身子扁平,呈圓形或菱形,兩側能扇動,形如雙翼,身後有細長的尾巴,最為出奇的是,它的底部有一張臉,實際上,這張臉孔上橫著的確實是嘴巴,而兩個像眼睛似的圓孔,卻是它用來呼吸的腮——它的眼睛在背部。古人也注意到了魟魚的特殊結構,聶璜《海錯圖》中認為“背目腹口,上下各異,一身之中,遙隔天地。”曬乾的魟魚猙獰可怖,有人曾修剪魟魚的雙翼,剪出手腳之形狀,曬乾後冒充海怪標本。瑞士博物學家康拉德·格斯納的《動物學》中曾收入這樣一個標本,名為“珍妮”,西班牙畫家達利還收藏過魟魚的標本。

《山海經》裡的“人面魚身”是儒艮嗎?或許另有答案

曬乾的魟魚,儼然外星生物

《山海經》裡的“人面魚身”是儒艮嗎?或許另有答案

淡水魟魚

《山海經》裡的“人面魚身”是儒艮嗎?或許另有答案

海怪“珍妮”

還有一種原產於南美的淡水魟魚,有一對腹鰭,看上去好像雙腿,能輔助游水。這種淡水魟魚能做出類似微笑的表情,現已成為重要的觀賞魚種。

魟魚的近親鰩魚也有著類似的命運。譬如鋸鰩,也有一張類似的“臉”,但看上去表情凝重而又陰翳,不苟言笑,它的吻前部有一個平扁狹長、有著堅硬鋸齒的長劍,能在水中砍殺魚類,甚至能將獵物砍成兩半。在古人看來,這也許算是一種“人面魚身”。

《山海經》裡的“人面魚身”是儒艮嗎?或許另有答案

鋸鰩有一張社會臉

除此以外,還有一種蝙蝠魚,生活在熱帶海域。它有著大眼珠和紅嘴唇,還有著溫和而又好奇的秉性。蝙蝠魚有一對胸鰭和一對腹鰭,皆強而有力,能在海底泥沙上爬行,乍看還以為是它的四肢。這種造型,不禁令人想起《山海經·海內北經》載有陵魚:“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

《山海經》裡的“人面魚身”是儒艮嗎?或許另有答案

蝙蝠魚

《山海經》裡的“人面魚身”是儒艮嗎?或許另有答案

陵魚 清刊本《繪圖廣注山海經》

人面魚身的動物,或許只是魚類的一種特殊形貌。可與《山海經》裡的雜交模式、歐洲的美人魚模式相比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