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空軍航空兵體系作戰能力實現新跨越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 題:人民空軍航空兵體系作戰能力實現新跨越

開欄的話:

11月11日是人民空軍成立70週年紀念日。即日起,新華社開設“人民空軍70年”專欄,圍繞“壯闊70年、奮飛新時代”這一主題,通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對人民空軍建設發展成就以及相關活動進行充分報道,展示人民空軍建功藍天、保衛祖國的時代風采,彰顯人民空軍堅定不移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世界和平的意志能力。

張玉清、黃書波、王志佳

人民空軍成立70週年之際,記者從空軍參謀部訓練局獲悉,作為人民空軍主戰兵種的空軍航空兵,正加快從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奮飛航跡不斷向遠海遠洋延伸,體系作戰能力實現新跨越。

空軍參謀部訓練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空軍航空兵闊步強軍新徵程,力量結構更加優化,兵力要素更加齊全,作戰鏈條更加完備,正在成長為空軍標誌性作戰力量。

1950年6月9日,新中國第一支空軍航空兵部隊正式組建。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平均飛行時間只有幾十小時的空軍航空兵堅定投入戰鬥,取得輝煌戰績,湧現出趙寶桐、王海、孫生祿、張積慧、劉玉堤等戰鬥英雄,不斷激勵空軍官兵建功藍天、報效祖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空軍航空兵加速裝備升級換代,殲-10B/C、殲-16、殲-20、運-20、轟-6K、空警-500等國產新型戰機陸續列裝,初步形成了以三代機為主體、四代機為骨幹,預警、殲擊、轟炸、偵察、運輸等機型完備的兵力結構。

在人民空軍戰略轉型的有力牽引下,空軍航空兵堅持實戰實訓,不斷錘鍊打贏能力。“金頭盔”“金飛鏢”競賽性考核和“紅劍”體系對抗演習持續組織,中俄、中巴、中泰等中外聯演聯訓不斷深化,全功能、體系化訓練全面展開,實戰化課目訓練比重逐漸加大壓實……上高原、出遠洋、練戰術、搞對抗,成為空軍航空兵訓練常態。

進入新時代,空軍航空兵警巡東海、戰巡南海、前出西太、繞島巡航,遠海遠洋訓練實現常態化、體系化、實戰化,不斷延伸新航跡。轟-6K等多型戰機成體系繞飛臺島巡航,殲-20戰機開展海上方向實戰化訓練,中俄空軍聯合空中戰略巡航……空軍體系作戰能力實現新跨越。

空軍航空兵飛得更加高遠,吸引越來越多有志青年加入飛行員行列。空軍招飛全面實現文化成績“裸分”高於一本線投檔;與清華、北大、北航等高校聯合招收的“雙學籍”飛行學員展翅藍天。2019年3月,首批“清華班”飛行員正式擔負戰鬥值班任務。一大批高素質優秀青年攜筆從戎,加入新時代藍天方陣。

空軍參謀部訓練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空軍是戰略軍種,未來空軍航空兵將不斷加快推進戰略預警、空中打擊和戰略投送能力建設,堅決有效履行使命任務——國家利益在哪裡,空軍航空兵的航跡就延伸到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