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新海誠的這部《天氣之子》,我只能給七十分

三年前上映的《你的名字。》大爆,在日本本土票房達到了250億日元,而在中國上映的票房也達到了5.76億,一時間成了票房黑馬,躋身於商業動畫票房榜前列,是僅次於《千與千尋》的賣座大片。


抱歉,新海誠的這部《天氣之子》,我只能給七十分


就是這樣一部典型的現象級劇情片,引發了數以萬計的輿論和吐槽,而作為新海誠,《你的名字。》的導演,此前有包括《秒速五釐米》、《言葉之庭》等優秀的獨立作品,以精緻的畫風,清新自然的故事和意識流的風格見長,首部獨立長篇動畫電影《雲的彼端,約定的地方》,即獲得了第59屆日本每日映畫大獎動畫獎,可謂年輕有為。

但是,熟悉新海誠的人都知道,他之前的作品風格其實並不適合主流的商業模式,甚至偏差要大很多。

比如那部《秒速五釐米》,拋開了電影的劇情和趣味性,用臺詞、聲音和畫面去講故事,用客觀意象去營造故事氛圍,強調電影的質感而非故事性。


抱歉,新海誠的這部《天氣之子》,我只能給七十分


《言葉之庭》也是如此,或者可以說,在《你的名字。》上映前的所有作品,都是有著新海誠個人標籤的帶有主觀情感的作品,在他的作品裡你能感受到很強烈的作者意識,能夠清楚的體會到他想要呈現一種精神狀態,但是這種狀態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秒速五釐米》裡面,櫻花下落的場景、電車奔馳而過的場景、奔跑追逐的場景,都是情感的表象,是意識的表達,這種意識其實是沒有動機的,但是卻作為充實角色內心的實際意象清楚的存在著,填充主角情感的空白。


抱歉,新海誠的這部《天氣之子》,我只能給七十分


這種場景和角色相融的過程,我喜歡稱之為留白。

留白和意象

電影留白的多少取決於角色本身意志的強弱,如果一個角色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將要怎麼做,那麼留白就會相應地減少,以填補角色的行為空間,角色的動和留白的靜是互補關係,若是缺少這種互補關係,電影本身是不完整的,新海誠作品所具有的吸引力,全都來自於留白的美。


抱歉,新海誠的這部《天氣之子》,我只能給七十分


一個沒有準確動機的角色,和精緻/逼真的場景融合在一起,角色成了次要的,場景則位於主題的位置——次要的動和主體的靜形成一種別具一格的反向美,和以往以故事為核心的劇情片和類型片差距甚大,它為我們展現了存在於現實世界人類主體背後大自然的美的存在,引導我們去注視一些不經意就會忽略的細節,帶領我們脫離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一頭扎身於純粹的精神世界中去。

因此,美到極致的原畫設計和純粹的留白風格,讓新海誠一下站了出來,成為一個靈魂性的導演。

留白風格給了他和他的電影一個標籤,因此,這種風格始終是與作者相掛鉤的,也因此,《你的名字。》上映的時候,我們對他的期待往往也是這方面的,不過,新海誠顯然要比我們期待中的走的更遠,讓我們看到不僅僅科幻題材,像是《攻殼機動隊》、《大都會》可以拍的很好看,傳統的純愛、文藝動畫同樣也可以大眾化,於是在16年的那部電影中,出現了東京這樣的大都市,也出現了系守町這樣的小鄉村,通過簡單但有效的設定——身體互換,而把男女主角聯繫在一起,通過這樣靈魂性的設定,來講述一段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愛情。


抱歉,新海誠的這部《天氣之子》,我只能給七十分


片中元素不會少了自然,不會少了校園,更不會少了高樓大廈,這些元素是新海誠電影中的重要元素,通過這些留白性的元素來塑造整部電影風格,因此,這部片子很好的融合了常規動畫的故事和新海誠的留白,讓其一下子從一個小眾導演走到了前臺。

而11.1號上映的《天氣之子》,作為自16年上映的《你的名字。》之後的新作,其實和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天氣之子》,其實就是另一部《你的名字。》


抱歉,新海誠的這部《天氣之子》,我只能給七十分


在《天氣之子》中,留白風格仍然得到了保留,而且故事的主要元素也與之前的作品相似,正如前作《你的名字。》有是隕星撞擊地球,毀壞女主居住的村子的設定一樣,在這部作品中,變成了暴雨連綿不絕,只有具有“晴女”身份的女主犧牲才能換來明媚的天氣,這樣的設定對故事整體走向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拋出一個生存危機,來探索角色如何自救或被救,兩部電影裡拋出來的永遠都是選擇題,而這些選擇讓角色之後的結果具有了一定的必然性。

也就是說,故事在隨著事情的進程逐步發展,最終推向大高潮。

就像兩部片子裡演繹的那樣,神社裡的三葉和立花瀧的靈魂溝通,讓隕星撞擊的真相逐漸明晰;而帆高和會操控天氣的陽菜的相遇,也讓“晴女”找到人生的價值,那些圍繞在女主角陽菜身邊的水做的魚兒,就可以理解為前面提到的情感的意象,這些魚一來是隱喻陽菜作為“晴女”的真實身份,暗喻天空其實是大海的部分,而陽菜最終也會融於這片大海中;二來則是象徵掙脫束縛,對於被社會規則所壓抑著的帆高和陽菜,這種自由的感覺,很難體會到。


抱歉,新海誠的這部《天氣之子》,我只能給七十分


留白元素的意象賦予了故事更深的情感,而這種情感是要比故事本身更有價值的東西。

但是,《天氣之子》的意象表達,表現的其實並不太好。

天氣之子

之所以把《你的名字。》和這部《天氣之子》相對比,主要是因為這兩部作品,作為新海誠轉型的代表作品,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在前部作品中,雖然導演在藝術性和商業性上達到了微妙的平衡,憑藉自己原畫設計上優勢,在匹配上精湛且熟練的故事類型設定,《你的名字。》實際上做得幾乎無懈可擊,因此,對於這部片子的差評,主要表現在對於新海誠轉型的質疑上。


抱歉,新海誠的這部《天氣之子》,我只能給七十分


一個文藝導演轉型到商業導演,在很多人看來,實際上是對金錢妥協的表現,越前鋒、獨立的電影,在口碑上就越容易受到電影人和影評人的喜愛,而大眾化和類型的電影在這一點上總是飽受詬病的,歸根結底,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實際上是市場選擇的結果,類型電影發展到最後同樣需要改革,只不過相對於前鋒電影而言,改革的時間更長一些,幅度更小一些,為了匹配大眾的審美,需要一定程度的妥協,而文藝電影可以看作是導演思想的主觀意象,是思想性的作品而非類型化的作品,兩種選擇實際上沒有高下之分,只不過在受眾群體上有較大差異而已。

所以,新海誠選擇轉型,我是支持的,只要導演能夠在給定的類型設定或意象設定中把握住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交出一份完成度更高,質量更好的作品,就足夠了,其實電影說白了,好看就行了,只要自己覺得好看,這張電影票就算買值了。

但《天氣之子》,顯然讓我覺得有些不值。

如果滿分一百分,我給《你的名字。》打九十分,而這部《天氣之子》,我大概只能給七十分,一個及格分數。


抱歉,新海誠的這部《天氣之子》,我只能給七十分


前面那部作品作為導演商業轉型的開山之作,完成度真的太棒了,我連續刷了三遍,仍意猶未盡,其實說起來,無論是電影裡的靈魂互換還是愛情故事,都不是什麼新鮮設定了,恐怕平常追番的觀眾早已經對這些設定有些反感了,但為什麼這部片子還是火了呢?

因為留白,故事題材包括的雖然都是些陳舊的元素,但是新海誠的留白風格卻是新鮮元素,從以往只講求故事元素的常規動畫中跳脫出來,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同一個故事,就是這部電影的出彩之處,在電影中隨處可見的鄉村風景、神社建築、地域風貌經過細膩的原畫設計,就彷彿具有了靈魂一樣,將一個2D動畫拍出了生命感,和主角一起活生生的存在於現實中一樣。

可見,對技術的精益求精,是賦予一件作品靈魂的關鍵。

而在《天氣之子》裡面,龐大的遊輪、從天而降的大雨、高聳的建築和骯髒的城市一隅,同樣也是作為故事的留白出現的,這些元素的出現豐富了故事的主題,強化了城市的喧囂,也諷刺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所以最初帆高來到東京,總會一直小聲說:“城市太可怕了”,意思就是在表達城市的冷漠和無情。


抱歉,新海誠的這部《天氣之子》,我只能給七十分


但這些元素和主角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強,因此主角並不屬於這座城市,因此城市的情感和角色格格不入。

這就是為什麼留白元素一樣不少,但是在前作中產生效果的元素,在這部作品中其實就不明顯的原因。

主角和城市之間的聯繫,屬於弱聯繫,而這種弱聯繫,其實存在於電影的很多地方。

男主角帆高尋找工作無果後,找到了之前有過一面之緣的須賀圭介,寄居在那為其打工,須賀圭介和帆高的關係就屬於弱聯繫,這種關係其實很難產生後續發展,所以前者收留帆高的行為實際上缺乏說服力,況且後者還是一位十六歲的少年,沒有任何工作經驗。

再就是和女主的兩次相遇,第一次,善良的女主陽菜免費送給帆高一個漢堡,帆高十分感激,第二次,誤以為陽菜被挾持的帆高帶著她一起逃跑,兩人因此而相識。


抱歉,新海誠的這部《天氣之子》,我只能給七十分


這樣簡單的相遇其實也太兒戲,縱使這是冷漠的大城市裡少見的人情味,但是卻不足以成為兩人最後變男女朋友的原因。

再後來,警察和槍械的介入其實是更功能性的橋段,通過這樣的橋段來阻礙角色達到目的,就像《羅小黑戰記》裡面出現的一樣反派一樣,提供一種對抗關係,以此將故事推向大高潮,設定和故事結構上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起到實際效果的元素實在不多。

這片子裡,有生活,有對抗,有危機,有愛情,但唯獨缺少了靈魂。


抱歉,新海誠的這部《天氣之子》,我只能給七十分


這裡的靈魂,指的是能推動整個故事發展,讓男女主角融合的東西,在《你的名字。》裡,是靈魂之間的溝通,而在《天氣之子》裡,“晴女”這個身份,只和女主角有關,而男主角的位置,顯得極其突兀,按理說將他們融合在一起的,應該是天空所代表的“水”,但是這個元素和男主角帆高之間的聯繫,還是十分微弱,以至於最後高潮部分,我都不知道他們究竟是怎麼相愛的?

可能電影快結束了,時間差不多了,兩個人就愛起來了吧?


抱歉,新海誠的這部《天氣之子》,我只能給七十分


這次的新海誠,是留白出了問題,捨棄了太多留白填充了太多故事,故事結構本身沒有變化,但是節奏上急躁了一些,有些細節和線索還沒有講清楚就沒了,有的直接一帶而過,沒有解釋,相比於講述男女主角雙線敘事的故事,在講述這種線性故事時,新海誠所秉持的,還是之前的老思路,這大概是這部片子質量下滑的原因吧。

值得看嗎?

說了這麼多,電影本身其實我還是推薦你去看的,畢竟誠哥的作品,做的再差,也能一飽眼福。

在他的作品中,無論怎麼下滑,原畫的質感永遠那麼細膩,追過新海誠作品的老粉一定能體會到看他作品時的充實感,這種感覺,不親身體會一下是永遠不知道的,當雨滴落在地面上變成小魚的一瞬間,讓人有種落葉歸根的錯覺。

有人說不要在新海誠的作品中談論故事性,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我們只是在尊重導演,尊重作品而已,如果一個導演,一部作品,想要呈現的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新的世界,或者一種思想,那麼我們自然也有責任去用同樣的方式去看待他們,況且,故事是電影敘事的基礎。

那麼,對於這部《天氣之子》,你又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