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超越川菜老馆子正兴园,规模一度全城第一;祠堂街的仿苏州园林式的新店有半个人民公园之大,包间更是光彩夺目,城中权贵名流纷至沓来;

但因在1940年前后,长子因吃冰淇淋腹泻意外去世,二子三子均被绑架长达三年……重重危机之下,川菜大师李九如在1898年一心建立起的聚丰园在辉煌了40多年后应声倒闭。

淡出成都人视野半个多世纪的聚丰园,鲜有人知道的是,城西北方向、九里堤沿街一家狭小的馆子,李九如的第四代后人李敏在这里已经炙油颠勺将近七年。

无问过往,在隔壁灯具市场工作的食客只担心,“听说要搬新地方了?那我们以后去哪里吃饭?”时至今日,无论规模,风味,依旧是一家川菜馆子还能够活下去的窍门。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现在还有一个小馆子是李九如后人开的?我找寻的那天恰巧是寒衣节。天气又将转冷,民间习惯在这一天祭扫,为仙逝的亲人送去衣服。这是清明、中元之外又一大祭祀的时间节点。

从大慈寺站跳上3路,暮色由半亮到全黑,我在香榭丽舍站下车。步行至长兴街的三岔路口,经过一番辨别我才找到成都聚丰园没有灯箱的招牌。白天招牌被树遮挡,其实也没那么显眼。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依旧用的旧名,「成都聚丰园」的店面只此一间,座椅简单。翻看黄色手写菜单,麻婆豆腐,豆豉鲫鱼,烧鲶鱼之类家常菜、传统川菜为主。

我点了一份莲白回锅肉,一分钟后,菜上桌。肉过油,炒得干香;莲白清香脆生;辣子豆豉微香,没有串味。这一盘菜,我吃了三碗米饭。

炒菜的师傅正是聚丰园的第四代传人李敏。他称李九如为祖祖,属于李九如二儿子李素章这一房。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九里堤的成都聚丰园是低调的存在。李敏最近在孙家祠所做的私房菜依旧很隐匿。周围荒芜,小路扬灰,最近的一条公路,还是工程建设状态。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私房菜正是那座有着青砖灰瓦的百年宅院。那是成都树德中学创始人、曾率军出川抗日的将领孙震的故居。整个宅院还在修复,但开设私房菜的部分已经修缮完毕,那也正是树德中学最早的校址所在。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两个院子,大树参天。有人正喜欢这种清净和隐蔽。芝厅、长春苑之类的名字,是聚丰园以前包席厅堂用过的名字。红木、楠木家具放置其中,隐约还是有百年前聚丰园的神韵和阔气。

比起九里堤的馆子,私房菜的做法,每样都更精细更考究。有传统的,也有新的花样。“中午那一桌,他们很满意”。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下午三点,中午的客人还在吃着。李敏已经又在厨房准备晚上的菜品。自己当年西北中学的一位同学退休,邀请了将近二十位同学参加聚会。

凉拌海蜇是李敏为老同学准备的其中一道菜,“开水轻轻一烫,海蜇的口感就是最脆的,一定要自己发”。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传统的凉拌海蜇,里面加莴笋,黄瓜一起凉拌就很舒服。”时令的豌豆尖,加蒜和盐炒出来就很清香。

烤乳猪这道看似粤菜的代表,其实早在李九如时期,就已经传入了四川。“我们家以前有一套完整的做法。以后我也会在院子里整个架子,做烤乳猪”。

聚丰园曾经改良过的烤鸭可能怎么都不容易吃到了。以前,邀鸭子的人从资阳简阳方向出发,顺着水道,一路走到哪里歇到哪里。到达九眼桥,小鸭子也就长成了大鸭子。

“我们家里就派人去选,选了之后还要再灌。鸭子装在一个个的箱里,拿玉米灌,灌得不能动,两个月后,这样的鸭子长得肥,肉质也好。之后才杀来做烤鸭。”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李敏的祖祖、出生在四川合江县的李九如本身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川菜大师。光绪二十三年(1887)年,当时26岁的李九如在为县官承办宴席的时候,他的手艺被县官一位从北京来的朋友看上。

而这位北京朋友的弟弟正好在北京天安门附近开了一家规模巨大、极尽奢华的包席馆。机缘巧合,李九如得以在这里成为一名川菜厨师,合同一签就是十年。

见过大世面,又时不时因公跟随朝廷大员在江浙一带出差,李九如还学习到诸多南方菜系的做法,后来都兼容并蓄融合到川菜之中。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1898年,回到成都的李九如在华兴街锦江剧场斜对面的院子开了后来名满全成都的「聚丰餐馆」

宣统元年(1909)春节前夕,疏通关系后李九如在祠堂街所开的分店更是成为清代第一家由汉人进“满城”开办的餐馆。

祠堂街的聚丰园装修考究,苏州园林式的建筑,大小包厅二十来间,院内可以同时办席两百多桌,可供近两千人同时进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在现在人看来,当时吃的东西都非常上档次。聚丰园主营各种中西佳肴。成都第一家用雪白台布的,成都早一批用高脚酒杯,提供冰淇淋,提供威士忌和人头马等等洋酒的,

都是聚丰园。

聚丰园当时所用的餐具也不无讲究,专门从景德镇定制,上面印有聚丰园的字样。而且李九如还制定了一套餐具使用的规范,喜宴用红釉,丧宴用绿釉,祭祀用黄釉的瓷器。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南堂”二字的牌匾,是由余中英题写。在当时,“南方的很多菜系我都做得来,才敢称为南堂。”

达官贵人中,不富裕到一定程度,也是很难进去一享美食的。

李劼人小说《大波》的主人翁、官绅黄澜生一家便常到聚丰餐馆吃席。而作为美食家、吃货的李劫人还曾经跟随李九如学过几手菜。

包括在成都的餐饮行业营业额多年做到全市第一,这些都只是印证聚丰园当年辉煌的一小部分。1944年,聚丰园在经营了40多年后关门歇业;1946年,李九如去世。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众多李九如的后人中,有人嫁进了成都有名的中医家族;有人在批斗中跳井自杀;有人被抱养给他人;有人被送进孤儿院;有人成了川大考古系博士进了武侯祠工作……

李敏的父亲李传华真正学到了家里的川菜手艺,并传了下来,李敏也正是从父亲那里传承到祖上的手艺。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在李九如的四个儿子中,“老大其实是将我祖祖的手艺学得最好的,老二老三相对瓤一些。”

遗憾的是,在上个世纪三几年,“我大爷爷在自己的屋头吃冰淇淋,腹泻,去世了。去世之后,我的爷爷和老三被绑架,长达三年,当时赎金是巨额的。”

在被绑架的这几年里,李敏的爷爷沾染上鸦片,“那阵我们家馆子已经不行了,我爷爷回来后就让我父亲给他熬鸦片,建国前就去世了。”

1930年前后,十二三岁的李传华便在自家的馆子当学徒,“我父亲那时候读书读不起走,我祖祖就逮到他打,也没有办法,就是要逃学。”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在自家馆子当学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明明屋头很有钱,可以住很好的房子,但是他开始当学徒后,只能住楼梯的角落头。”

每天切萝卜丝丝,“切好了,师父把萝卜丝抓到往墙上甩,掉下来,pià就是一耳屎。”只有切得极细,介于似蓉非蓉的地步,贴得住,才是过关的。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李敏的父亲李传华“是个最好吃的人,也是个美食家。”李敏教徒弟也是,“我教人不是先喊你学炒菜,而是先喊你学会吃,会吃就会弄。”

就算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别困难的时期,“我爸都要想方设法弄来吃,在吃这方面,我们家基本就没亏过。”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在那个还凭肉票的年代,“

随时我爸都能提一坨肉回家。当时在祠堂街的少城小餐,曾经在我们家帮过厨的徒弟在里面,有些帮过厨的也在饮食公司猪肉店里。

以前还是有点记这种关系,下脚料,小肚子是没人吃的,很便宜,又不要肉票。5分钱一斤,我爸就拿回来吃。”

经常卤,经常烧,经常洗。李敏小时候最讨厌的正是弄小肚,“我爸鼓捣喊我洗,尿骚味特别重。拿盐、拿醋洗,把边边上的油给它扯了。扯了过后,洗干净后,焯了过后,还要拿醋再扯,就没有那种尿骚。”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在改革开放后,李敏家其实就做起了餐饮生意。开川菜馆子,“好像也是取得聚丰园的名字,生意很好”。没过几年,1985年前后,看着火锅生意不错,“又在科甲巷开火锅”。

火锅店的生意依旧特别特别好。当年,热盆景就在新南门河边上,“说得难听一点,在我们家火锅店打工的,打了三年,然后跑到热盆景去当大厨。”

李敏的弟弟李灵深得父亲的真传,但也遗憾的是,“他在广汉开火锅,喜好喝酒,每天累了过后,抓起菜烫起就吃了,四十几岁得食道癌去世了。”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我当时有点逆反,我父亲一般不教我。但是他有个德行,只要我在屋里,他教菜,他都说得多大声,故意拿给我听。”

大概7年前,李敏刚开馆子那阵,“我父亲差不多九十几岁,听别人说‘你老大开了一个馆子’,他就嚯嚯嚯地笑,认为我怎么可能开馆子”。其实,“他依旧教了我很多很多。”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烧什锦,本就加过熬制的高汤,要是再加姜,辛辣味会抢了火腿的香味;胡萝卜是串味的,一旦放进去,什锦的鲜味差三分,“就看你是要好看还是要好吃”

猪蹄筋,得用热的清油泡发,这样的蹄筋发出来蜂窝才更多,烹饪出来也才更吸汁水儿……一说起现在很多都是碱发的,李敏就直摇头,一声叹息。

一个人杀一只公鸡,“只需要20到25分钟,就能把所有的弄好,端上桌子就可以吃。而且至少可以做四种吃法。”

炒双脆,除了郡肝要剔除干净,只剩纯肉,另一个是兔肚或猪肚的处理,“现在哪个厨师能把猪肚撕好了,可以当特级厨师。”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李敏的父亲在去年去世,“活了103岁”。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百分之九十都是熟客,九里堤的成都聚丰园每日中午生意最佳。周围的住户,隔壁机电城、灯具市场等生资市场的客人,甚至还有慕名而来的。

早晨提前炙好菜籽油,肉提前切片切丁切丝,鱼提前码味,大火小火适时调节,平均一两分钟李敏和徒弟就能快速出菜。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也只有老主顾最清楚,九里堤的这家聚丰园,最早是卖鳝鱼面的,取名长兴鳝鱼面。“当时我到处找口岸,最先想开鱼庄,主要以鱼为主。”

那是一个各行各业生意都很好的年代,做什么都赚钱,各个地方的口岸都很翘。找了三个月,也只找到现在这间很小的铺子。

“当时我就说,我们屋头啥都开过,馆子火锅,唯独没开过面馆。”凭借手艺,

李敏的鳝鱼面当时卖得很有名气,食客多远都要跑来吃。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那时候李敏忍不住在铺子上炒两个菜,深受好评。“有时候整点回锅肉,整点鱼香肉丝,就整杂了”。卖面又卖炒菜的时间持续了一年多,“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卖面还是卖炒菜。”

李敏新做了一个招牌,长兴川菜。“但卖啊卖,风把招牌吹得稀烂,横起,转起,吃饭的熟客给我取的名字是,‘风吹大酒店’。”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还是又改回了祖宗传下来的聚丰园的老名字。

每天清晨五六点,李敏都将出现在菜市场挑选一天的食材。菜贩子都知道,这个老头买东西挑剔得很,“又来了”的口气,多少带着不想伺候。

豆腐试过几次,最后只固定在一家卖,“只有他们家是现磨的”;肉,只要两三个固定部位的;鲶鱼、花莲每天菜市都有,肉质平凡,宁可不做。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但资格水库里钓起来的,偶然遇到,一旦认出,李敏总要买回去,“今天的客人有口服了”,是菜单上没有的隐藏菜单。

片成鱼片,就摆在桌子上,好吃嘴自己就会问,这个卖不卖。“我给人介绍、推荐哪样菜好吃,他百分百要吃。比如那天的鱼,隔了好久,还有食客来问了好几次有没有,可遇不可求。”

一拨又一拨的食客默默享用,甚至难得在点评网站留下只言片语。“做得比一般的家常味更好一些,能吃到家里做不出来的味道”,这是陈敏对这间小店的定位。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我应该是那天的最后一位客人。晚上八点,成都的夜才刚刚开始,炒完菜的李敏坐在路边的躺椅歇息,招呼徒弟“耗子”随便做顿晚饭。“觅到眼睛个人去炒,炒出来是啥子就是啥子,不然永远学不会。”

员工吃过之后,「成都聚丰园」将早早收摊,日日如此。第二天,两拨吃私房菜的朋友将在槐树店的孙家祠等着李敏穿城前往。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前些日的非遗节,李敏去社区讲了三道川菜。一道麻婆豆腐,一道鱼香肉丝,还有一道金钩白菜。一辣,一白,一个复合口味,都是川菜味型的经典代表。

更多时候,如果不去孙家祠院子里做私房菜,每天李敏都会守在九里堤的铺子上,买菜,下厨。保不齐哪天又会有国外大厨、学者来参观,还得接待。

上一次来的人中,其中一位正是米其林星级主厨、之前奥巴马时期,在白宫做过国宴的安妮塔·洛。

九里堤的聚丰园会继续营业接客,而孙家祠的私房菜,李敏和家人和朋友一起试试能做到什么程度。尽人事,也要看天命。毕竟,老祖宗的川菜造诣,都有目共睹。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聚丰园的李九如想不到,他的后人100年以后还在开馆子

淡出成都人视野半个多世纪的聚丰园,鲜有人知道的是,城西北方向、九里堤沿街一家狭小的馆子,李九如的第四代后人李敏在这里已经炙油颠勺将近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