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白色污染严重,地膜成重要污染源,如何合理处置地膜?

郑道庆


现在的种植户为了高产,都会选用薄膜,但是污染也很严重,



解决地膜残留问题有两个途经:一是采用国标厚度地膜,不易破碎,便于捡拾回收;二是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


许多发达国家一直在使用地膜,农业白色污染却较少,因为国际农用地膜厚度推荐标准为0.012mm以上。欧美等国家生产的地膜厚度一般要求为0.02mm,日本为0.015mm,并且使用后实行强制回收,因此,农田的残膜污染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在中国,许多地膜生产企业为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和迎合农民的心理和需求,生产销售的地膜厚度大多为0.005-0.006mm脱标产品,甚至更薄,导致地膜强度低,易老化破碎,回收十分困难。

降解地膜,让地膜消失在地里

地膜越薄,成本越低,而且不用人工“抠洞”,幼苗可以自己“拱破”地膜长出来。对于农民来说,选择最廉价、最实用的地膜,不应当受到任何责怪。推广降解地膜是解决地膜残留的一个新趋势,在作物生长期充分发挥地膜覆盖效应,在作物收获期地膜完全自行分解,可谓是两全其美。

降解地膜与传统的聚乙烯地膜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在地膜失去增温保墒等功能后,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的时间自动降解为对环境无污染的小分子物质,从而可以防止残膜对农田环境的污染。

生物可降解地膜由木薯淀粉等材料制成,具有与普通地膜相似的保温和保水效果,同时能够完全自然降解,因此,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应用是解决地膜残留环境问题的主要手段。

生物降解地膜是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一类塑料薄膜。根据主要原料可分为天然生物质为原料的降解地膜和石油基为原料的降解地膜。

天然生物质如淀粉、纤维素、甲壳素等,通过对这些原料进行改性、再合成形成生物降解地膜的生产原料。



淀粉作为主要原料的地膜按照降解机理和破坏形式又可分为淀粉添加型不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和以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完全生物降解地膜。添加型生物降解地膜是用PE塑料中添加具有生物降解特性的天然或合成聚合物等混合制成的原料,再添加相容剂、抗氧化剂和加工助剂等吹制而成,不属于完全生物降解的地膜。以淀粉为原料生产的完全生物降解地膜主要是通过发酵生产乳酸,乳酸经过再合成形成聚乳酸,以聚乳酸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地膜。


另一类重要的天然生物质是纤维,通过对纤维素醚化、酯化以及氧化成酸、醛和酮后可制成地膜,属于完全生物降解的地膜。

以石油基生产生物降解地膜的主要成分是一些高分子物质。这些高分子物质在自然界中能够快速分解和被微生物利用,最终降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淀粉基降解地膜

生物降解地膜研发初期,淀粉添加型生物降解地膜一直是研发的重点,从最初用6%-20%淀粉和聚合物烯烃共混制备地膜逐渐发展到由50%淀粉和亲水性聚合物共混制备地膜;目前是将淀粉进行改性,生产出能够被生物降解的塑料,然后生产地膜。该种地膜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国内研发单位大部分生产添加型淀粉塑料,其产品中淀粉含量为10%-30%。

●完全生物降解地膜

目前开发的用于生物降解地膜生产的材料主要由淀粉进行发酵成乳酸,再聚合成完全生物降解的半晶质聚合物,可在水和土壤中完全降解的聚乳酸。

●纤维素类生物降解地膜

以天然纤维丝为原料生产生物降解地膜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这类地膜虽然在增温保墒等功能方面不如普通PE地膜,但具有很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国内多家单位开展了草纤维地膜、纸基地膜的研究和应用,这类地膜被大规模应用在水稻育秧和南方蔬菜种植方面。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掀起农膜绿色革命

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并从根本上解决废弃农膜回收问题,杜绝农田白色污染,长远看来,全生物降解地膜更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随着国家土壤治理政策的落地执行,全生物降解地膜终将逐步取代传统地膜,掀起一场盛大的“绿色革命”


农民7姐


要想减少污染就得加大投资

1.便宜薄膜,再取得时候容易撕裂,需要加大人工成本来取出,取出后销毁又是一个麻烦事情,大多才去的方法是焚烧更加加重空气污染。

2.加厚薄膜,成本要搞,不易断裂减少了取出成本。取出后可卖给废品收购站。

3.全降解薄膜,成本非常高。无需取出。但是往往使用前会考虑投入成本过高,入不敷出。很少有农民使用。

现在农产品的价格确实不高,农民种植一年的收成也就那么一点紧够一家的吃喝,农产品到了消费者的手里就几倍十几倍的增长,如果能够解决产销直供的问题,从而使农民利益增大,消费者减少支出。我相信通过政府的宣传和管制制度,农民是可以接受使用全降解薄膜的。

通俗来将农民辛苦一年没有挣到钱,反而让他们贴钱用全降解薄膜,那不是开玩笑吗?只有先让他们有钱挣,他们才愿意拿出一部分钱用于环保方面


杨村农民小睢


白色污染是否单指塑料制品污染?如地膜敷盖,一次性饭盒用品以及其它一次性塑料制品白色污染确实对环境及土地影响极大。如果把地膜丢掉在田地里,永久不会消化。如果焚烧那影响更历害。只有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变废为宝,进行第二次再生资源的合理运用才行目前,还没有确实可行的有效办法吧?


陆跃宗


解决地膜残留问题有两个途经:一是采用国标厚度地膜,不易破碎,便于捡拾回收;

二是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

许多发达国家一直在使用地膜,农业白色污染却较少,因为国际农用地膜厚度推荐标准为0.012mm以上。欧美等国家生产的地膜厚度一般要求为0.02mm,日本为0.015mm,并且使用后实行强制回收,因此,农田的残膜污染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亿果园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环保的问题,而用地膜都是为了防冻保水保出芽率,防虫害,在南方育苗,都会选择架棚育苗,育秧,会选择厚一点的薄膜以便于重复利用,没有什么损失,就是薄膜破损了也会回收回来卖给收购部门,地膜用的多的地方都在北方,用的也是大面积的地膜,人工回收地膜都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了,也不像南方那么讲究架棚育苗,北方总喜欢地土盖膜,这方式不好,不利于回收,回收很困难,我的建议采取南方的架棚育苗,便于回收。北方应用机械采取耙式回收方法,比较快但是比较累没有什么泥土也很干净,第二种方法是用拖拉机装上链条传动旋转机,用旋转滚筒式回收,这方法比较好,回收地膜也比较干净。


4310271968三农领域


这是个实际问题,这几十年北方一直是薄膜覆盖种植,由于回收不及时和使用一些不规格薄膜土地污染已经很严重了。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主要是注意两点:1.要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薄膜,到时易风化的微膜。2.各种植户要在耕地前仔细检查一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尽量减少白色污染。

希望能引起社会的观注。


6169786439487


白色污染是否单指塑料制品污染?如地膜敷盖,一次性饭盒用品以及其它一次性塑料制品白色污染确实对环境及土地影响极大。如果把地膜丢掉在田地里,永久不会消化。如果焚烧那影响更历害。只有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变废为宝,进行第二次再生资源的合理运用才行


行者阿峰


国家应该在使用地膜多的地方出台一些好的政策,责任到人,谁的地谁管理,负责收集,再由政府部门组织统一处理。在有就是农资公司,是不是该研究更好新型材料来代替地膜,减少原始地膜的使用,我也是个农民,不是针对谁,我们更爱我们的家乡,谁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家乡到处都是垃圾。

谢谢


农村乔东


集中统一管理回收,加强法规宣传,监督制约的制度健全,开发可降解新材料,发展中解决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