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5歲,辭職一年,花光所有存款:不懂這一點,別輕易裸辭

最近老胡又來找我閒聊,他已經待業一年了。

“你說職場對中年人是不是很不公平,憑什麼都不要我們35歲的。”

“我工作經驗這麼豐富,還比上年輕人。”

“給我開5000的工資,還一大堆要求,我才不去呢。。”

一下午,我都在聽老胡叨叨,說實話我已經失去耐心了。

老胡一年前是和我一個公司的,因為和領導的一次吵架,他衝動的選擇了裸辭。這一年他面試了無數家公司,可是別人都婉拒了他。

老胡憤憤不平認為是職場對中年人不友好,可是我卻覺得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維存在問題。

我35歲,辭職一年,花光所有存款:不懂這一點,別輕易裸辭

1、職場毒雞湯:給多少錢,做多少事

說起老胡為什麼和領導吵架,導火索就是領導覺得老胡工作不上心,而老胡這個職場老油條卻覺得:“我工作這麼多年你都不給我漲工資,拿著5000塊錢的工資,你還想要我做多少事情。”

這幾年,老胡一直秉承著“給多少錢,辦多少事”的思維做事情,結果就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裸辭之後找工作,沒有拿得出手的核心競爭力,卻還想著高工資,自然是面試處處碰壁。

其實這句職場毒雞湯,很多人都深信不疑,最後被“毒死”。

羅胖曾講過他朋友的故事,和老胡極其相似。

這個朋友在雜誌社做標記,不管寫任何文章,都只用三個組合鍵:複製、全選、剪切。

“多一個,我都不用。”朋友還洋洋得意的說。

羅胖問:“那你這樣編輯出來的文章好嗎?”

當然不好,朋友也承認。他知道自己的寫作水平在斷崖式下降,但是老闆給的工資少,他就情願這麼湊合。

越湊合,老闆越討厭,最後老闆忍無可忍把他掃地出門。

“給多少錢,辦多少事”這種思維邏輯看似是自己不吃虧,可實際卻是自我麻痺固步自封的表現。

職場上你走的每一步,都會承擔相應的後果。你不是在敷衍工作,而是在敷衍自己。

我35歲,辭職一年,花光所有存款:不懂這一點,別輕易裸辭

2、中年人,你混日子,日子也會混你

為什麼現在的頻繁提起“中年危機”,不是年輕人有多厲害,而是中年人自己太弱了。

在公司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從來沒想過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在職場的賽道上不被淘汰。

把公司當作養老院,一邊抱怨工資少,一邊心安理得的混日子。

在失業之後,才開始賣慘:中年人太難了。

中年人千萬別再混日子,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的壓力,你真的混不起。

你只有先充分展示自己的價值,公司才會評估付你多少錢。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懼怕中年危機,他們的思維永遠年輕,不斷學習不斷精進,成為更好的自己。

記住:決定你薪資的不是年齡,而是你的思維和行動。

我35歲,辭職一年,花光所有存款:不懂這一點,別輕易裸辭

3、中年困境,用兩點破局

聽了老胡兩個小時的抱怨之後,我對他說:“不是公司不要中年人,而是不要不行的中年人。”

想要改變,現在還不晚。

(1)做好你的職業規劃

其實中年人更需要職業規劃。35歲相當於再一次人生選擇。這一次你要認真考慮你是要轉型還是要在自己會的專業上精進。

評估自己的知識結構及其與職業的關係,該學的學,該補的補,該提高的提高;

要把與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進一步加深提高,以應對社會的發展。同時與專業知識有緊密聯繫的知識也要學習瞭解,拓寬知識面有助於提高自己的能力。

(2)提升核心競爭力

像老胡這種混工作的人,要說核心競爭力真的沒有多少,所以他需要從頭開始,放低自己的門檻。

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很多中年人知識老化、思維遲鈍、技能也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了,原先輕車熟路的事情,在智能化當今職場,中年人的知識和技能是落伍的,工作效率也跟不上企業快速反應的需要了。

所以在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同時,一定要把自己的姿態放低了,把對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福利條件的要求也放低了,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市場的要求,重新獲得職業、重新就業,擺脫自己的經濟危機。

4、寫在最後

中年危機不可怕,中年裸辭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思維拖垮了你,再也沒有站起來的勇氣。

中年人最不該有的心態:給多少錢,辦多少事。

不斷學習,提升競爭力,讓年齡成為你的底氣而不是弱勢。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這屆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