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熊槐是天真還是傻?

南瓜303


楚國人是黃帝之孫高陽的後代,在遠古時期,由於他們的祖先重黎鑽木取火的技術高超,百鑽百中,於是被任命為“火正”(供火局局長)。重黎上任以後,四處放火,政績突出,“甚有功,能光融天下”,所以帝命曰“祝融”。到了西周時,成王把重黎的後代熊繹封於楚,首府在丹陽,熊繹便成了楚國的開國之君。


經過春秋時期長時間你追我趕的兼併戰爭,楚國在戰國中期已經吃飽喝足,成為雄踞南方的超級大國,與西面的秦國、東邊的齊國並列為戰國七雄中的前三強。公元前329年,楚懷王熊槐即位,奉行與齊國結盟的政策,兩國相交甚歡。齊楚打的挺火熱,秦國的秦惠王卻在孤獨中感到了陣陣寒意,為了拆散齊楚聯盟,不久以後,他便派出當時天下第一“打”手張儀,日夜兼程的南下楚國去棒打鴛鴦。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的張儀到達到楚國後,楚懷王不敢怠慢,連忙為他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酒宴上,張儀先對楚王深情的說道:“我們秦王最佩服的就是您了,我張儀恨不能此生給您當看傳達的傭人啊。”這一句馬屁拍的懷王喜笑顏開,張儀看著自我陶醉的楚王,繼續說道:“秦王和我最討厭的就是齊王了,而您卻和他如膠似漆,所以我們秦王沒法孝敬您,我也沒法給您當傭人了。”楚懷王聽完這句話,直拍腦門,心道我真是交友不善啊,原來齊王在國際上的口碑如此之差。張儀看著若有所思的懷王,趁熱打鐵的說道:“大王您如果聽我的,和齊國斷交,那麼我們秦國就立即歸還以前侵佔貴國的六百里商於之地,然後我們兩國約為婚姻,這不是一件美事嘛。”一聽這話,被天上掉下來的特大餡餅砸暈的懷王恍然大悟,他二話不說,激動的拉著張儀的手同意了。


第二天,楚懷王便迫不及待的派出使臣去齊國,宣佈兩國萬古常青的友誼之樹從此枯萎發黃了。群臣們聽說楚國如此容易的便得到了商於六百里肥沃的土地,紛紛奔走相告,前來王宮祝賀,懷王就在宮殿裡對著群臣們一個勁的說:“我拿回商於之地了!”大夫陳軫聽不下去了,當頭給懷王潑了一瓢冷水,說道:“這肯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誰都知道張儀是國際級大騙子。”懷王不高興了,說道:“你住嘴吧,你現在所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我取回土地來喝慶功酒!”


懷王派出的接收大員隨張儀到了秦國,沒想到在咸陽街道上,張儀一不小心從馬車上掉了下來摔傷了。這一“摔”不要緊,張儀一下子請了三個月的病假閉門不出。楚國使者倒也鍥而不捨,每天像上訪的群眾一樣,守在張儀相府門前要地,就差點沒掛白底黑字的橫幅了。


楚懷王得到消息後,沒懷疑張儀,反而懷疑自己,心想“難道是張儀覺得我沒有徹底和齊國的絕交?”懷王為了打消張儀的“疑慮”,派出勇士宋遺,遠征到了齊國。宋遺見了齊王,驗明正身後,便扯開嗓門破口大罵,從頭罵到腳,還罵中間那個陽痿早洩。齊王聽了後七竅生煙,宣佈和楚國完完全全的一刀兩斷,還把楚國列為無賴國家名單,並派使節去了秦國,“折節而事秦”,從此“齊、秦交合”。


張儀得到消息後,這才出來對門口上訪的楚國使者說:“哎呀,你怎麼還在這裡啊,趕快接受土地吧,你看,從這到那,廣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6裡地啊。”楚國使者氣的差點得了腦溢血,一路大罵的回國了。


懷王聽完使者的彙報,知道自己完全被騙了,於是惱羞成怒的他派大將屈匄興兵攻打秦國,結果在丹陽之戰中受到重創,八萬精銳的大軍被全殲,一群大大小小的將領被斬首,連漢中郡也丟了。”懷王愈加憤怒,孤注一擲,傾全國之兵攻打秦國,這下齊國高興了,聯合韓魏乘虛而入,這場戰爭下來,楚國又丟了河南的大片土地。楚懷王要雞不成反蝕一把米,氣急敗壞的整天拿著張儀的畫像戳來戳去。

過了一年,秦國不願看到楚國被過分削弱,準備割讓漢中的一半給楚國,讓兩國重修舊好。楚懷王咬牙切齒的對來訪秦國使節說:“願得張儀,不願得地。”張儀聽說後,偷笑幾聲,大大咧咧的又來到了楚國。


楚懷王憤怒的說:“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張儀來了,迎接他的,有監獄!”於是他馬上逮捕了張儀,準備選擇良辰吉日開刀問斬。張儀不慌不忙的派人找老朋友,懷王的寵臣靳尚幫忙,靳尚收了重禮,進宮對懷王說:“張儀是秦王的寶貝,殺不得啊,要不咱們楚國怎麼抵擋秦國的報復?” 靳尚還對懷王的寵記鄭袖說:“聽說秦王因為張儀要被殺,所以給懷王送來了不少美女……”還沒說完,鄭袖就跑到懷王那哭鬧起來。懷王架不住兩人的狂轟亂炸,終於繳械投降,釋放了張儀。張儀出獄後拜見了懷王,對一個勁賠不是的懷王進行了一通國際形勢大局觀的教育,讓他與秦國約為婚姻,搞好關係。張儀講完後便大搖大擺的啟程回國了,留下懷王在宮殿裡一個勁的喊:“緣分啊,張儀真是好人啊。”


這起戰國時期著名“賣柺事件”自此告一段落。張儀在整整兩年間,不斷的玩弄忽悠楚懷王,使楚國同時與秦、齊交惡,陷入了極端被動的戰略環境中,導致其喪師失地,大受損失。而楚懷王甘願配合張儀的演出,直到最後,仍讓其全身而歸,他的所作所為,確實令人難以理解。其實張儀走後,屈原恰好出使齊國回來,得知了情況後對懷王喊道:“為什麼不殺了張儀!”。屈原真是一句話點醒夢中人,懷王馬上派人去追,結果張儀早就絕塵而去不見蹤影了。從這件事情看來,如果不是懷王智商忽高忽低,就是張儀會催眠法術。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經過張儀這一忽悠,楚國從此由盛轉衰,秦國的統一大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十六年,秦欲伐齊,而楚與齊從親,秦惠王患之,使張儀南見楚王,謂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說者無先大王,雖儀之所甚原為門闌之廝者亦無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無先齊王,雖儀之所甚憎者亦無先齊王。而大王和之,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儀亦不得為門闌之廝也。王為儀閉關而絕齊,今使使者從儀西取故秦所分楚商於之地方六百里,如是則齊弱矣。是北弱齊,西德於秦,私商於以為富,此一計而三利俱至也。”懷王大悅,日與置酒,宣言:吾復得吾商於之地。群臣皆賀,而陳軫獨吊。楚王弗聽陳軫之言,因使一將軍西受封地。


張儀至秦,詳醉墜車,稱病不出三月,地不可得。楚王曰:“儀以吾絕齊為尚薄邪?”乃使勇士宋遺北辱齊王。齊王大怒,折楚符而合於秦。秦齊交合,張儀乃起朝,謂楚將軍曰:“子何不受地?從某至某,廣袤六里。”楚將軍曰:“臣之所以見命者六百里,不聞六里。”即以歸報懷王。懷王大怒,興師將伐秦。


十七年春,與秦戰丹陽,秦大敗我軍,斬甲士八萬,虜我大將軍屈匄、裨將軍逢侯醜等七十餘人,遂取漢中之郡。楚懷王大怒,乃悉國兵復襲秦,戰於藍田,大敗楚軍。韓、魏聞楚之困,乃南襲楚,至於鄧。楚聞,乃引兵歸。


八年,秦使使約復與楚親,分漢中之半以和楚。楚王曰:“原得張儀,不原得地。”儀遂使楚。至,懷王不見,因而囚張儀,欲殺之。儀私於靳尚,靳尚為請懷王,鄭袖卒言張儀於王而出之。儀出,懷王因善遇儀,儀因說楚王以叛從約而與秦合親,約婚姻。張儀已去,屈原使從齊來,諫王曰:“何不誅張儀?”懷王悔,使人追儀,弗及。


一車三人行


楚懷王熊槐是天真還是傻?

楚懷王熊槐,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國君,約五十九歲時,死於秦都咸陽。

有好友提出這樣的問題:楚懷王熊槐是天真還是傻?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搞清人什麼樣的表現才能叫“天真”,什麼樣的表現才能叫“傻”?

在生活中,“天真”一詞,常用來指頭腦簡單、思想單純、性情直爽、易被假象所迷惑的人,對他自認為可信的人來說,不管是什麼事,你說好就好,你說不行就不行。而“傻”通常用來指頭腦糊塗、不明事理、不知變通的人,也稱這樣的人為“發傻”。

作為一國之君,楚懷王熊槐統治前期,能夠重用屈原等一批賢才,積極開展革新變法,抑制國內貴族,發展國力。這說明他是明白事理的,頭腦不糊塗,不是個傻人。

只是到了後來,因為革新變法遭到了國內舊勢力的頑固抵抗而擱淺。這說明他做事有始無終,天真地以為,只要我不繼續革新變法了,也就沒人阻礙我的長久統治了。這是頭腦簡單、思想單純的重要表現。

殊不知,在戰國時期各國間都打紅眼了的情況下,你不繼續革新變法,國家就不能更加強大,就容易被外敵吞併,你的統治不也一樣不會長久嗎?可見,熊槐想法單一,不能全面衡量利害。

而且,這個頭腦簡單的熊槐,在革新變法的關鍵時刻,在何去何從的大是大非問題上,他依然想法簡單,竟然想靠“不變”來“疏通”統治道路上的阻礙,他來了一個不講原則的“不變而通”——停止了繼續革新變法,使他的治國道路上沒了阻礙,算是通暢了,也使轟轟烈烈的革新變法就此打住。

在他統治後期,被小人虛偽的假象所迷惑,開始親小人、遠賢臣,不納忠言,重用奸佞之人,導致國勢日衰。

尤其是,他不聽屈原、昭睢等人忠告,一意孤行,前往武關與秦昭襄王會面,天真地認為沒啥事、能有啥大事呀,結果在與秦昭襄王會面後,就被扣留在秦地,直至命喪秦都咸陽。

所以,要問:楚懷王熊槐是天真還是傻?筆者覺得,更準確點兒說,楚懷王熊槐不傻,他只是個天真的人,而且還是個天真到死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楚懷王熊槐被扣留在秦國期間,秦王一再逼他“割地保命”,都被他嚴詞拒絕了!他忠於社稷,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沒改變過!

他誓死不做那種“割地求和”“割地保命”的事;他深知自己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國家的存在比自己的命更重要!

能說這樣的人傻嗎?


古事故事


對於楚懷王的一生,後世比較糾結,究竟他是一個明君還是一個昏主,歷史上一直爭論不休。楚懷王不傻,執政前期,勵精圖治,楚國軍力強盛,國家富裕。如果說他天真,那肯定是有一些的,那麼楚懷王到底天真在哪?

第一次被張儀騙,楚國與齊國斷交

蘇秦曾說過:“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這句話點明瞭兩點意思:

  1. 楚國是除了秦國外最有可能統一六國的。

  2. 合縱連橫是決定局勢的關鍵。

合縱連橫關鍵的時刻,楚懷王卻被張儀騙了,而且顯得那麼天真。為了瓦解楚國和齊國的結盟,張儀出使楚國,告訴楚懷王,如果楚國不與齊國結盟,並和秦國交好,秦國就會還給楚國600裡土地。

楚懷王還真的信了,派人跑去和齊國斷交。可張儀回到秦國後就裝病不出,三個月閉口不談割地給楚國的事。楚懷王竟然以為是因為自己的誠意不夠,於是又派人把齊王罵了一頓。這次也徹底把齊國得罪了,等張儀病好了,和楚國使者說當初答應的是給楚國6裡地,不是600裡。楚懷王大怒,發兵攻打秦國,可秦國早已聯合了齊國,暗中埋伏,將楚國打敗。

可以說,這一個回合,齊國和楚國都被張儀耍了,只不過齊國顯得合情合理,而楚懷王卻表現的太天真。

第二次被騙,還是因為張儀

楚國打了敗仗,秦國想要楚國的黔中,並且表示可以用別的城池來換。此刻的楚懷王對張儀恨之入骨,他向秦王表示,自己只想要張儀。

張儀確實去了楚國,可楚懷王低估了張儀對於秦王的重要性。秦王難道會同意張儀毫無準備就去送死嗎?當然不會,張儀買通了楚國奸臣,建議楚國和秦國政治聯姻,楚懷王竟然又信了。等到楚懷王醒悟過來,張儀早就逃回了秦國。

楚懷王兩次被張儀欺騙,對楚國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1. 楚國舉全國之力,被秦國大敗於丹陽,藍田,大國地位被瓦解,從此走向衰落。

  2. 與齊國斷交,無法得到他國信任繼續合縱伐秦。

最後一次天真,客死異鄉

楚國太子在秦國為質,殺了秦國大夫逃回了楚國,為此秦王大怒,發兵攻打楚國,連下八城,楚國人心惶惶。

這時,秦國派人送來一封信,大致內容是願意不計前嫌,與楚國結盟重歸於好,並邀請楚懷王在武關會盟。雖然屈原等大臣極力反對,但楚懷王還是懷著沒好的願望去了。

這一去,便再也沒能回來。秦國扣押了楚懷王,逼迫他割地保命,楚懷王連續被秦國欺騙,深受其辱,對秦王提出的要求堅決拒絕,秦王無奈只能將他囚禁起來。三年後,楚懷王死在了秦國,秦國將他的遺體送回了楚國。“楚人皆憐之,猶悲親戚”。

楚懷王因為自己的天真,使楚國由強盛轉向了衰弱。但他也胸懷理想,勵精圖治,努力做好一個帝王。然而幾次錯誤的決定直接導致了楚懷王再也沒有能力反擊,但他晚年被囚禁所表現出的氣節,也是楚國人乃至世人所敬仰的。

楚懷王雖然天真,但我們也要給他一個公平的評價。


執古論今


楚懷王跟同時期的君王比起來,算不得上是一個好的君主,甚至是跟自己的父親比起來,他也差得很多。在電視劇《羋月傳》裡,他又叫做羋槐,是楚威王的嫡子,也是羋月的哥哥,憑藉著自己嫡子身份,幼年被父皇和母親寵愛,導致羋槐養成了驕縱的習慣,對母親極度依賴,事事聽任於人,當上了楚國的國君後,又事事聽任於妃子,堂堂一國之君成為了受人擺佈的玩偶,實在是諷刺。

楚懷王叫熊槐,羋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頃襄王之父,戰國時期楚國國君,在禮崩樂壞的戰國時代,楚懷王是禮樂文明培養出的最後一代國君。歷史上曾經有兩個楚懷王,一個是在戰國時期以昏庸出名的楚懷王熊槐,也就是羋槐。他和他的妃子鄭袖曾經是春秋時期的風雲人物,後期還寵幸奸臣和鄭袖,導致楚國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而他自己也客死異鄉。另一個楚懷王,出現在秦末的舞臺上,被傳言為楚王室的後代,當年楚國就是敗在秦國手裡,楚國被秦國打敗後,這個楚懷王便流落在民間,以放羊為生。

楚懷王其實也曾經崛起過,畢竟他的父親是楚威王,他的祖父是楚宣王,熊槐的身上或多或少也有祖父當年的影子。特別值得肯定的是他的祖父,為楚國的江山貢獻了太多,要不是楚宣王為楚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熊槐的父親楚威王是不可能將楚國做到極致的,楚威王時期,楚國的國力達到了頂峰,但是好景不長,十年任期的結束,代表著楚威王和楚宣王帝國夢想的終結,因為楚懷王的原因,楚國從此一蹶不振。

應該說,在熊槐繼位的早期,也算是個合格的君主,他任用了很多人才,比如:屈原、昭滑、陳軫、蘇代、田忌、公孫衍、靳尚等人,楚國一度人才濟濟。北伐魏國,攻城奪地。

東滅越國,拓境江東,這些都是他前期的功績。後來國勢大盛的楚國,甚至還組織起七國聯軍,想要跟秦國一決高下;但是在中後期,隨著秦國的加緊追趕和趕超,秦國的國力達到了一個頂峰,秦國的說客張儀的到來,徹底擊潰了楚國的最後一道防線。他誤信秦說客張儀,撕毀了與其他諸侯國之間的聯盟,而屢次被秦國、齊國給侵犯,失去了漢中等很多地方。國力衰落的情況下,又任用奸臣令尹子蘭,聽信寵妃鄭袖的讒言,而疏遠屈原,這無疑是給風雨飄搖的楚國雪上加霜。

其實,看似昏庸的楚懷王還幹過一些溫暖民心的好事。楚國的冬天,冰天雪地異常寒冷,楚懷王自己穿著厚厚的貂皮大衣,還用溫暖的炭火取暖,仍舊冷得瑟瑟發抖,他思索一番,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臣子、百姓來,自己穿這麼厚,還用炭火取暖,尚且覺得凍得不行,更不要提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百姓了。

於是,他下令給全國的貧苦百姓和遊客送去取暖的煤炭,人們都十分感激楚懷王的善舉,稱讚他會是個好的君主。

楚懷王執政初期的願景很好,初衷值得肯定;但楚國從盛世走向沒落,很大部分在於他;他熱愛楚國,又表現出一種高尚的節操,一定程度上也贏得了後人的尊敬。只不過這位受過禮樂教育的君主,最後卻沒有能夠楚國的江山。


山東尹氏


楚懷王熊槐

對於楚國來說,沒有哪個楚王,能夠像楚懷王熊槐那樣讓人唏噓!先是被張儀大口一張,畫個600裡商於之地的空餅,就讓齊楚斷交;再讓兒子輩的秦昭襄王騙取秦國,要強迫他割讓巫、黔中之地,最後病死秦國。

怎麼看都覺得楚懷王熊槐就是一個笨蛋!

其實有一個人和楚懷王一樣出名,也是被我們嘲笑的對象:春秋時的宋襄公!

楚懷王和宋襄公一樣,都是講究以誠待人、重視信諾的人,具有高傲的古貴族氣質——榮譽Honor!

戰國時代,魏、趙、韓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秦國乃戎狄,不被東方各國認同。只有燕國是正牌周室分封國,楚國雖然不是周室分封,但也是周武王伐紂的老功臣。

因此,只有燕和楚具有周室的貴族氣質。其他的齊、秦、魏、韓、趙幾國都不重視周室貴族的榮譽,爾虞我詐乃是平常心。

張儀欺負楚懷王過甚?

楚懷王即位元年,張儀出任秦國丞相。

公元前323年楚懷王六年,楚國柱國昭陽(也是丞相、令尹)在襄陵打破魏軍後,移兵攻齊。

齊王驚恐。出使齊國的秦國使者陳軫,為了齊王,就去勸說昭陽:你現在已經是柱國、令尹;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你立再多的功勞,你也還是這個官職;但如果你攻打齊國戰敗了,就可能身死爵奪。不如退兵回去,讓齊王對你感恩。

這是什麼話,難道就因為升無可升,就不建戰功了嗎?這種楚國令尹為個人利益患得患失,只能讓人感嘆。也許這就是楚國由強變弱的原因吧——毫無進取心!

楚懷王可能也因此對昭陽失去了信任,開始了換相的想法。參加齊、秦、魏、楚四國丞相在齧桑盟誓的張儀的名聲,可能也因此傳入到楚懷王的耳中。

第二年公元前322年,張儀辭任秦國丞相,為說服魏國和秦國同盟而回母國,出任魏國丞相,並驅逐力主親齊的原丞相惠施。

於是惠施來楚國。惠施來楚國,楚懷王很高興,準備任他為楚國丞相(令尹)。但楚臣馮郝就勸說楚懷王:惠施是張儀驅逐出魏國的,如果大王重用惠施,那就是和張儀過不去了;另外聽說宋君偃很器重惠施,不如送惠施到宋國去。於是楚懷王就把惠施送到宋國。

張儀完成秦魏聯盟的說服工作後,就把目標放在了拆散楚齊聯盟上。和上次張儀去魏國出任丞相不同,這次是張儀假意辭去秦國丞相。秦國公開宣稱張儀辭去丞相職位後,張儀就來到了楚國。

張儀去楚國是在公元前313年,楚懷王十六年。楚懷王聽到張儀來的消息,是“虛上舍而自館之”,親自接待張儀,不可謂不重視張儀。

過後,楚懷王更授予張儀楚國丞相職位。這就是楚懷王的信任和誠意。

雖然張儀為了讓齊楚斷交,空口許諾誆騙楚懷王,但誠如楚夫人鄭袖所言的“人臣各為其主用”,也是一種不得已的行為——因為張儀很難再用在魏國任相消耗多年的模式,去斷絕齊楚聯盟。

至於因為張儀的空口承諾而發生的秦楚戰爭,那只是因為楚王的面子問題,並無造成楚國的實質性傷害。

鄭袖

楚懷王因為張儀承諾落空而發兵攻秦、以張儀換黔中地,更多的是因為信任與背叛的問題。這也是一個有榮譽的貴族所重視的東西——諾出比踐。

但也正是鄭袖所說的“人臣各為其主用”,讓楚懷王看出了張儀的踐諾所在——忠人之事。楚懷王厚待張儀,張儀為達成目的,不得已許出承諾。但張儀只能履行自己最初的承諾——對秦王的承諾,而辜負楚懷王的承諾。

張儀自願在楚懷王必得張儀的情況下,甘冒巨大風險,承擔自己不能履行承諾的後果。

對於那些有責任擔當的人,有榮譽的人,通常對這些人是很佩服的。

在鄭袖的話中,楚懷王就理解了張儀:他不是一個不踐諾的人,只是履行了最初、可履行的承諾;面對不履行承諾的結果,坦然擔當。

這就是為什麼楚懷王釋放並重新厚待張儀的原因,甚至不理會屈原反對。

張儀對於楚懷王的禮遇,不可能沒有感動。空口許諾是不得已而為之。出於感激和回報,在臨走前,張儀真真實實的為楚懷王謀了一個策略:親秦、伐宋、奪淮泗地。

只有親秦,才能無後顧之憂去伐宋,奪取淮泗之地。這個計策的最大得利者是楚國,因為東向才是楚國爭霸的根本——齊國在東部,齊楚之間緩衝區域的小國,能在親秦時滅掉,齊國也不敢妄動,國土增加。

其次,客觀上有利於秦國,不再有南顧的擔憂,全力東出,搶奪周室,與齊爭長。

張儀為楚國作的謀略,也是對楚懷王禮遇張儀的回報。

秦昭襄王騙楚懷王

這個事情不能單獨來看,否則就顯得楚懷王很傻,昭雎、屈原等很精明。也不能僅僅從結果來評價,否則事後諸葛亮,個個都做得。

首先看背景:

1、張儀死後,齊王邀請楚懷王合縱,楚國背叛秦國聯盟,和齊國結盟。

2、公元前304年,秦昭襄王及冠親政第一年,和楚懷王在黃棘盟誓。楚國背叛齊國,結盟秦國。

3、公元前303年,齊國、魏國、韓國三國因為楚國背叛、和秦國結盟,共同伐楚。秦國派兵救楚。

4、公元前301年,質秦的楚國太子因為殺人逃歸楚國;秦國因此與齊國、韓國、魏國伐楚。

5、公元前300年,楚國派軍包圍韓國雍氏,韓國來求救,秦國出兵攻楚,殺楚將景缺,楚軍被殺二萬。楚懷王派太子質齊,和齊國修好。公元前299年,秦國又因此攻打楚國。後秦昭襄王發出和好信號,邀請楚懷王來武關盟誓。

武關

楚國在盟秦,還是盟齊上,搖擺不定。秦楚之間數年大戰,楚國為此丟失土地。秦國伸出橄欖枝,彼此在邊境盟誓。雖然有風險,但為了秦楚停戰,兩國和平,加上曾有盟誓先例,楚懷王不惜以身犯險,去武關盟誓。

這明明是為國為民的大無畏精神!但卻在惟結果論的後人眼裡,成為傻子!

“世人皆醉我都醒”——唱歌的不是屈原,而是冤屈不被理解的楚懷王。

即便是被秦昭襄王騙入武關,寄人籬下,楚懷王的表現也是非常有氣節。

秦國要楚國先交割巫、黔中之地給秦國,秦國才進行盟誓。楚懷王要求先盟誓,再交割土地。彼此的信任蕩然無存。

秦昭襄王繼續扣留楚懷王在秦國,以此要挾楚國。楚國迎立質齊的太子回國即位,是為楚頃襄王熊橫。

那麼是誰想出騙楚懷王入關、扣押楚懷王的餿主意呢?或者說,扣押楚懷王后,哪個得利最大呢?

嫌疑最大的是孟嘗君田文,其次是秦昭襄王自己。

公元前299年,楚懷王被騙入武關的同時,還有孟嘗君去秦國出任丞相。

公元前298年,楚國迎立質齊的太子熊橫回國即位,即是楚頃襄王;同年,孟嘗君田文回齊國出任丞相。

事情是不是已經水落石出了?齊國讓孟嘗君田文出任秦國丞相(當然前提是因為秦昭襄王的邀請——將計就計),勸說秦昭襄王扣押楚懷王,要挾割地。

楚懷王不肯;楚國另立新君,齊國送質齊太子回去即位。

齊楚結盟,秦國機會落空,白白扣留楚懷王——又不能放;孟嘗君田文完成任務,辭去秦國丞相,回齊國繼續做丞相。

好一個一石三鳥的計謀:秦國設計扣留楚王,不得楚地,更空留惡名;楚國另立新君,秦楚之盟斷絕,惟有盟齊一個選擇;齊國送楚國太子回國即位,與楚結盟,鞏固齊國縱長位置。

這算不算是戰國時最大最成功的反間呢?蘇秦、張儀什麼的,都到一邊玩泥巴去!

綜上,可以得知,楚懷王熊槐,是一個重信守諾、為國無私、勇氣可嘉的人,而非一個善惡不分、膽小懦弱、又特別傻的君王。

楚懷王和張儀,彼此都是守信之人;楚懷王敢冒風險,前去和秦結盟,勇氣可嘉;被設計扣留,被要挾割地,卻能堅持立場數年不變,氣節讓人佩服;出逃不成,病死秦國,也是堅忍不拔。

誠不我欺——楚懷王熊槐只是戰國時最後一個具有古貴族氣質的人罷了!



墨色芊華212432961


首先要說的是,楚懷王肯定不傻,其在位將近三十年,早期也曾勵精圖治,積極推行改革變法,抑制豪強貴族。雖然最後沒有成功,但至少看得出來他還是有一定的眼光和想法的。在與秦的對抗中,他還曾被六國推舉為“縱約長”,儼然成為一代霸主。

不過他後來信任佞臣,疏遠良臣,甚至幾次三番的被秦國的手段欺騙。

本來楚國和齊國結盟,在與秦的對抗中處於優勢地位,但秦國派出張儀到楚國,許以六百里商於之地,交換楚與齊斷交。楚懷王信以為真,果然與齊斷交,誰知事後秦國許諾的六百里變成了六里。惱羞成怒的楚懷王發兵攻秦,卻先後敗於丹陽、藍田。此時韓魏也趁機出兵攻佔楚地,此後楚國國力日衰。

也許就連秦國人都覺得楚懷王很傻很天真,或者說很好騙。公元前229年,已經在對楚國用兵節節勝利的情況下,秦國再次使出了陰謀詭計。秦昭襄王邀楚懷王在武關會面,懷王再次上當。雖然群臣力勸,但楚懷王執意前往,結果被扣,最後客死他鄉。

都說吃一塹長一智,但楚懷王一而再的受騙,確實難怪被人說很傻很天真。


嚐嚐歷史這塊瓜


題主應該說的是戰國時期的楚懷王熊槐吧。熊槐是楚國國君,在位長達三十年之久。對於楚懷王一味地否認顯然是不合適的,繼位早期楚懷王熊槐曾帶領楚國成為當時最大的國家,連秦國也不敢小覷。可惜的是,等到他執政中期之時,他輕信了秦國張儀之言,與齊國斷交,致使國土淪喪,楚國因此而衰落,當然聽信張儀的話也不至於讓他落下一個天真或傻的罵名,畢竟蘇秦張儀在春秋戰國時期是赫赫有名的縱橫家。然而下面這件事就是真的有點蠢了。

  在聽信張儀的話與齊國鬧崩之後,楚國被秦國一連攻佔了八個城池之後,又收到了秦國的邀約。於是,熊槐做出了一生中最錯誤的決定,楚不聽麾下屈原的勸諫前去赴約,本以為可以在與齊國鬧翻後與秦國簽訂盟約,但一切不過是他的幻想罷了,秦國在佔有優勢的情況下怎麼可能與你停戰修好呢?果然,楚懷王一到秦國,就被秦軍斬斷了退路無法回國。就這樣楚懷王被秦國強行扣押軟禁了下來。而在楚懷王拒絕割地給秦國的要求之後,楚懷王就開始了被秦國拘禁的日子。他曾冒險,逃出咸陽,可是無人敢收留他而得罪秦國,於是再次被秦軍所捕獲。

  終於,公元前296年,楚懷王熊槐憂鬱成疾病逝,結束了自己的囚禁生涯。楚國雖說在這段時間立了新王,但懷王被擒對楚國一定是有一些影響的,公元前278年楚國國都被白起領軍攻破,同年五月五屈原投江自殺。

書中記載秦國把遺體送還楚國時,“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可見懷王還是比較得民心的,早年一些正確的決定更是讓楚國走向了巔峰,但最後輕信張儀秦王被囚禁至死真的是太傻了。





三國亂


依我看,楚懷王熊槐前期還是一個有為之君。楚國本來是六國中的強國,擁有強大的國力,但楚懷王貪婪成性,屢中秦國相張儀的計謀得不償失,本是齊國的堅定盟友,卻背齊投秦,把楚國的國力耗盡,終於身死異國……所以,作為國君來講,我認為他不是天真就是一個傻!


讀走西藏


因為秦國太后是他妹妹,秦王是他親外甥,他怎麼也想不到,他親妹妹,他外甥會害他


大盤頂底精準判定


歷史上有兩位楚懷王,熊槐是戰國時期,客死秦國的,通過歷史瞭解簡單講其就是既傻又天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