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哈尔滨彩色记忆:红白色的有轨电车 绿树成荫的中央大街


连接哈尔滨南岗与道里两区的霁虹桥。建成于1926年11月28日,名称由当时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题写,取自杜牧《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霁虹桥附近的奋斗路。奋斗路向东南延伸,在秋林百货的转角与东大直街交叉。

绿树成荫的中央大街,在当时的街道上还有马车在拉货。

地段街上的北方书画社,这里展出的工艺美术品精美绝伦。

北方书画社对面的第一百货商店

地段街与石头道街交叉口的新华书店

南广场上眺望远处的索菲亚大教堂,冬天因为取暖,哈尔滨天空已经被煤烟污染,通透性已经不好了。

路边自由市场上拥挤的人群

停放在路边的自行车,最前面那辆红色的变速自行车在八十年代可是难得一见的高档货。

市场入口处的热闹景象

站在哈尔滨国际饭店楼上眺望中山路方向

哈尔滨市区大量红砖的新建住宅正在兴起,与过去的建筑风格完全不一样。这代表着哈尔滨的城市面貌正在发生着剧变。

道外地区的靖宇大街,是哈尔滨最早的街道。原名正阳大街,1949年7月7日为纪念抗日英雄杨靖宇而改名至今。

靖宇大街上的人民百货商店

靖宇大街与十六道街交叉口的电车站

哈尔滨东郊马家沟远眺

在船舶工程学院附近冬季里进行跑步锻炼的孩子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