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數據與信用生態趨勢:爬蟲還能不能用?區塊鏈能解決哪些問題?

10月30日,在零壹財經2019數字信用與風控年會上,來自法律界、學術界、銀行業和第三方數據技術服務等多個領域嘉賓,分別從金融數據的監管、數據信用生態的建設以及數據行業的困境和機遇等方面進行了精彩的分享,並探討了爬蟲整治風波之下,未來數據信用行業的趨勢走向。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數據信用行業正在走向規範化,此番數據爬蟲整治行動也只是開端,未來行業監管趨於常態化。數據爬蟲整治風波之下,聯合建模被認為是大數據風控未來方向的最為合規的替代方案,區塊鏈技術對信用建設的作用也備受關注。

一、從“在發展中規範”轉向“在規範中發展”

9月份以來,數據風控行業接連不斷髮生的整治事件,打亂了整個產業鏈條的節奏,行業一時人心惶惶。如今,“風波”稍見平息,監管方面的信號也越來越明晰,對於數據信用生態的未來,業內人士更多是抱著樂觀態度,合規合法發展也是行業共識。

峰會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王志誠針對我國數字信用生態的建設和發展進行了精彩的分享,他指出,我國數字信用行業正在從“在發展中規範”轉向“在規範中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數據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淵也表示,金融行業尤其是金融數據行業,合法合規至為關鍵。從金融企業合規角度,何淵建議企業關注三個問題:“第一,收集環節必須要經過民事同意。第二,在特定條款下必須要進行金融信息安全的評估。第三,特別要注意生態鏈上下游,你的客戶、你的合作伙伴、你的分包商,都要注意。”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以數據爬蟲為代表的數據行業整治行動,現在只是開端,未來在推動行業合規發展方向上,必然有更多相應的舉動。

光大銀行智能風控中心VP祝世虎在圓桌討論環節提到,“眼下這波數據爬蟲整治,只是監管打擊超利貸和套路貸的組合拳的第一招,這一套組合拳的核心,所整治的是貸款利率超過36%的非持牌金融機構。至於爬蟲,人臉識別的APP公司等等,只是前序而已。”

在場嘉賓表示,目前來看,爬蟲風波雖然給行業發展造成一定的困境,但受影響的更多是中小型金融機構和助貸機構等,對於有風控基礎的大行來說,並不存在所謂的“數據荒”。長期來看,數據行業的整治帶來的是行業規範化發展的利好。

興業數金算法金融實驗室主任曹一溪指出:“這次帶來的影響其實有點兩極分化,對於大的金融機構,影響不會特別大,大部分業務照常進行;對於中小銀行,因為數據供應商斷供,所以一些在線信貸產品就下線了,中小銀行們還沒看準現在的形式,所以比較謹慎。”

信用算力董事長兼CEO張建梁表示,“這一波數字整治所影響的,主要是在互聯網公司、助貸機構跟資金方之間,影響比較大應該是助貸機構,以及給助貸機構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短期內他們可能會面臨一些資產的收縮和壞賬上升。

對於行業未來發展格局和市場空間,銀行業人士更多是持樂觀的看法。

在祝世虎看來:“法律的規範會使數據市場越來越規範,科技的進步會使市場越來越便捷。將來數據市場是一個既規範又便捷的,所以這個市場的空間非常大。”

眾邦銀行大數據風控負責人蘭翔也表示:“目前已經開始做數據準備的或者說正在做數據準備的,或者有一定風控能力的銀行,它可能在未來的競爭過程中會逐漸的有更大的優勢。”

二、數據爬蟲到底能不能?

正如王志誠所說,數據是信用體系建立的基礎。在我國,數據的採集和使用一直存在灰色地帶。數據信用體系搭建過程中,必然要面對諸如數據開放、數據確權等問題。此番數據爬蟲整治,不少機構甚至陷入停業狀態,對於曾經撐起整個行業風控板塊的關鍵“操作”,業界也非常關注,金融數據爬蟲到底能不能爬?

對此,何淵表示,從官方的態度來看,數據並不是不能爬,這其中,釐清爬蟲的法律邊界尤為重要。

何淵指出,在國家網信辦《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第16條提到:網絡運營者採取自動化手段訪問收集網站數據,不得妨礙網站正常運行;此類行為嚴重影響網站運行:如自動化訪問收集流量超過網站日均流量三分之一;網站要求停滯自動化訪問收集時,應當停止。

他表示,數據爬蟲涉及的關鍵是三個問題,爬什麼?怎麼爬?爬的合法數據用來幹什麼?這三點決定行為是不是犯罪,是不是違法。

從客體(怕什麼)來看,可能侵犯的法益包括:“三安全一穩定,兩秘密一隱私”。 除此之外,怎麼爬很關鍵。爬的東西是合法的,但是爬的方式有問題,照樣會構成一個刑罰。此外,合法爬取數據以後怎麼用,會決定行為是否合法的問題。

王志誠則提出,未來數據可能是按照隱私的層次分成四個等級來管理。隱私層次最高的一定是徵信數據,第二級可能有一些交叉數據,第三級大概就是透明的數據,第四級的就是公開傳播的數據。爬蟲將來就是在第四層數據裡大大發揮作用,前三級的數據千萬別輕易去動,否則可能就會惹麻煩。王志誠認為,隨著數據產權的構建,將來數據生態就是走向共建、共有、共享。

三、聯合建模:市場空間大,第三方服務商“師傅帶徒弟”

爬蟲整治風波之下,行業在等待監管下一步動態的同時,也在尋找目力範圍內的可替代方式,聯合建模被認為是大數據風控未來最為合規的替代方案,行業對“聯合建模”關注度在提升。

對於聯合建模的市場空間,信雅達泛泰董事長兼CEO韓劍波表示看好,“首先拿銀行來說,全國有4000家法人機構,絕大多數90%以上(因為我們叫得出名的全國股份制銀行就20家左右)不具備能力。所以,在聯合建模的過程中,現在三方服務商的定位,基本上是師傅帶徒弟,或者說陪練,真正的數據都是留存在行內的,數據是絕對不能出行的,這是第一個原則。第二個原則,數據的來源,包括授權必須是規範的。第三個原則,整個在聯合建模過程中,更多還是銀行的員工幫帶、培訓他具備這樣的能力,基本上是這麼一種定位和合作關係,所以這個市場空間還是非常大。”

眾邦銀行大數據風控負責人蘭翔表示,“我們認為的聯合建模,是我們到一個有場景的機構去,把我們的模型布在他那裡面,用他的數據執行我們的模型命令。因為他在前頭,他有很多的數據量,我們以一種合法的方式,把我們的模型布進去,得到我們想要的客群,跑過來之後,再跑我們第二次的風控,兩道風控加起來,風險就控制住了。我認為聯合建模,對於金融機構來說,這種才是一個比較正確的方式。”

對於聯合建模,興業數金算法金融實驗室主任曹一溪表示,雖然自身已具備一定的建模能力,但還是會一直保持“師傅帶徒弟”的合作方式,因為相信這種建模方法論上的提升,肯定是跟業界的發展相關,興業數金希望能夠跟業界保持一個不斷合作的態勢,一直了解業界的進展。

對於聯合建模,他也提出一個更激進的、更前沿的做法——“聯邦建模”,大致的意思是,數據資源掌握在各自的手中,Y變量就一個,一起做一個模型出來。

四、區塊鏈技術受關注

當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備受關注,在改變數據行業亂象和進行信用建設方面,行業也向區塊鏈投來探尋眼光。

張建梁指出,區塊鏈目前用得比較多的場景,一個是知識產權,一個是數字確權。但並沒有感覺到區塊鏈在數據這一塊有沒有特別大的突破。但他表示,區塊鏈技術或許可以解決一直存在的數據孤島問題,“如果有一家區塊鏈公司,可以把各家的大數據放在一起,以區塊鏈的方式來解決數據公平性的問題,來產生一種公平的交易,這個是對整個風控能夠產生重大的貢獻。”

信雅達泛泰董事長兼CEO韓劍波認為:“從技術的角度上講,聯盟鏈相對成熟,現在公有鏈的安全性、可用性、可擴展性還是有問題的。而且最近中央也很關心,考慮人民幣國際化跟美元抗爭,所以把這個技術要牢牢抓在國家手上。微觀的,更多還沒有在金融層面的一種佈局。”

雖然在實際應用推進中還沒有突破性進展,區塊鏈技術在推進信用建設的方面的作用還是備受關注。

螞蟻區塊鏈副總裁李懷勇認為,區塊鏈實際上是一個信任的新基礎設施, 甚至整個數字經濟都可以放在區塊鏈的信任體系上面來構建,但不是全部。如果一定要從商業的角度來說,區塊鏈是信任的影子,或者是打造信任的基礎設施。

李懷勇進一步指出,“普惠金融的信用生態已經慢慢發生了變化。從中心化慢慢走向開放化,從智能化轉向了生態化,從中介化發展到了分佈式。”他表示,區塊鏈能非常好地助力普惠金融新生態的發展。這主要表現在三方面:1.契約憑證的可信存證,因為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可追溯。2.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最多。3.數據價值的可信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