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一哭就抱是錯誤的做法?科學研究:多抱孩子,可以促進發育

嬰兒一哭就抱是錯誤的做法?科學研究:多抱孩子,可以促進發育

一個月前發小家裡,新添了一位新成員,她的小公主出生了。我們幾個好朋友早就急著去看看孩子,但是考慮她剛生產結束,身體還沒恢復,我們就等兩個月的時候才去的。

看望發小和孩子的時候,我發現發小對於孩子的哭聲特別的冷靜,孩子躺在一邊嚎啕大哭,她不僅不去抱孩子,還不讓自己的婆婆和媽媽抱孩子,我們說她是“最狠的媽媽”,她卻滿不在乎的說:“你們懂啥,孩子現在一哭就抱慢慢的就養成習慣了。將來還怎麼獨立啊。”

嬰兒一哭就抱是錯誤的做法?科學研究:多抱孩子,可以促進發育

看見小寶貝哭的太慘了,我們都勸她抱抱孩子,但是她馬上又義正言辭的說:“我這都是上早教課學的,這叫哭聲免疫法。就指的是孩子哭了以後家長不要馬上就抱孩子,這樣的孩子在未來才會更加的堅強獨立。”

但是,其中一個朋友馬上反駁她,提出這種育兒方法的人,家裡的幾個孩子就是因為他的育兒方式,幾個孩子的下場是苦不堪言。

事實上,小孩子最早的安全感都是來源於和父母的關係,假如在很小的時候,家長就對孩子的哭聲不理不睬的話,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感的建立就是非常困難的,將來孩子也沒辦法形成比較健全和獨立的性格。

嬰兒一哭就抱是錯誤的做法?科學研究:多抱孩子,可以促進發育

父母只有真正掌握孩子哭的原因,及時的對症處理,孩子哭鬧的情況才會得以解決。

孩子哭鬧一般有三個原因

1.孩子有需求想引起家人的注意

孩子出生以後,就和媽媽分離成為獨立的一體,孩子本來就對這個嶄新的世界是充滿陌生的感覺的,就像是成年人突然換了環境,之前環境和我們的聯繫小時之後,就開始感覺到不舒服和不適應。而孩子也是一樣,因為剛剛誕生,難免感到害怕,所以孩子在餓了或者是哭了、以及尿了都會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2.孩子對分離的感覺有些恐懼

孩子在出生達到八個月之後,孩子就可以區別自己媽媽和其他人的區別,因此媽媽和孩子分開的時候,或者是媽媽不在孩子的視線範圍內的時候,小孩就會覺得沒有安全感,就覺得與世界失去聯繫,因此孩子就直接用哭來表示和媽媽分開之後的恐懼的感覺。不要覺得孩子小就不懂,其實孩子遠遠比大人想的聰明多了。

嬰兒一哭就抱是錯誤的做法?科學研究:多抱孩子,可以促進發育

3.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力不強

孩子在達到兩歲以後,基本上就有了和他人交流的能力,因此家長就可以很清楚和具體的明白孩子的意思,這個時候孩子就沒有理由哭鬧,孩子哭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比較差。

一般這種時候,家長的正確的做法就是把孩子抱起來,安撫孩子的情緒,分析孩子哭鬧的原因,幫助孩子客服情緒。

家長在平時的時候,看可以選擇多陪陪孩子,這樣的做法就可以儘量的降低孩子的哭鬧的情況,但是要注意有效的陪伴。

嬰兒一哭就抱是錯誤的做法?科學研究:多抱孩子,可以促進發育

學著真正的走進孩子心中,與孩子建立積極的親密關係

一、家長要保證充足的耐心也要專心

孩子事實上有時候比大人想的更加的敏感,我們通常的時候因為很多原因,陪孩子的時候,一般都是一邊玩手機一邊陪孩子。孩子其實可以感覺得到父母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因此這樣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無效陪伴。

只有父母陪孩子的時候專心致志,才可以讓孩子感到父母是和自己在同一節奏上,孩子會感到很滿足。

二、儘量不要強迫孩子去家長期望的事情

有些家長認為,積木和拼圖能夠幫助孩子注意力更加專注,因此就強制性的讓孩子去玩這樣的玩具。卻是這樣的玩具是可以培養專注力,但是假如這個時候孩子根本對於積木不感興趣的時候,家長這樣的做法反而會讓孩子覺得有壓力,陪伴的效率就會遠遠下降。

嬰兒一哭就抱是錯誤的做法?科學研究:多抱孩子,可以促進發育

三、家長不要刻意的迎合自己的孩子

家長陪伴孩子其實最終要的效果就是:父母和孩子彼此成就,孩子與父母更加親近,父母也對孩子更加的瞭解,這個時候假如父母特別刻意的迎合孩子,孩子就會逐漸變得自我,所謂的陪伴是要正確和積極的才對。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明白,孩子哭鬧是一種天性,這是小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家長對於孩子的哭鬧不理不睬的話,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傷害。因此,在於育兒的時候要儘量多給孩子一些擁抱,親子關係才會更加的融洽。

今日話題:你家的孩子哭鬧時,你是怎樣處理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