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業17年工作經驗的研發總監,工作說辭就辭了,為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這幾天在深圳平安大學遊學,又認識了很多朋友和老師,聽他們講各自的故事,獲益匪淺。

其中,我聽到了一位老師分享,之前在IT行業做軟件開發,一直工作了17年,做到了研發總監這個職位。

後面因為未來職業發展受侷限,考慮轉行,深入瞭解平安後,毅然加入了進來,用了2年不到的時間,做到了月薪10萬以上,團隊人數30人左右。

這位老師的分享很真誠實在,雖然分享的是自己如何加入平安,以及在平安如何一步步走過來的,我再說的話可能有廣告的味道,但他說的一些話,我覺得仍有普遍的啟示意義。

他理想的工作是:

1.時間自由;

2.能力成長;

3.晉升公平公正;

4.付出與收入成正比;

5.一份事業,永續經營。

這幾點何嘗不是我們大多數人嚮往的呢?最後他放棄了工作了17年的軟件開發領域,在平安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並腳踏實地,一步步離夢想的生活越來越近。

記得他在分享中,有一點樸實而印象深刻:他現在每天都能按時接送自己的孩子上學放學,這要是放在以前的工作,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人是很容易受圈子、身邊環境影響的。記得在之前工作的7年時間裡,我也有過和他一樣的想法,想要更多自己的時間,想多陪家人,想自己做番能永續經營的事業,但這些僅停留在想的層面,每天一覺醒來,繼續上班、加班,一切恢復如常,一晃就過去了7年。

直到自己進了幣圈後,整個意識開始覺醒,覺得不論怎麼得給自己做些什麼,再不折騰,就折騰不動了,一輩子就真的過去了。

於是開始炒幣、寫作、做社群,一通折騰。折騰的越多,就越覺得現在社會自己一定要做點啥,才能有出路。過程中也碰到了讓自己無限感慨的事情,比如自己家人的過世,比如自己前公司的總經理說辭退就辭退,自己提交辭職報告,他頭一天還在積極挽留我,第二天自己卻收拾行李走人了,等等。這些事情,更加激勵自己一定做點什麼出來,為自己。

最後,也是因為自己不斷的折騰,選擇來到了平安。

隔行如隔山,之前自己也向往在金融領域發展,但畢竟不是科班出身,瞭解的只是皮毛。等自己真正進入這個領域後,才發現自己要學的東西太多,各個領域的知識都要涉及,保險、風控、信託、養老等等都要深入學習。只有把自己弄專業了才能更好地服務客戶。

隨著在這個行業瞭解的越深,越發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目前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為自己,也都是自己希望深入瞭解的事情。

這是我自己的情況,那我們其他人?我覺得也有很多共性的東西值得深入思考下:

我們目前做的工作是否是自己喜歡的?從事的行業是分是朝陽行業?付出的所有努力是否是可持續積累的?

延伸到區塊鏈的話,覺得這個可能符合其中的幾點,最起碼它是一個朝陽行業,現在是絕對的紅利期,誰先介入誰就先掌控資源,現在比的就是誰能快速學習沉澱,並能結合自己有效的資源,抓住其中的點,深入介入進去。或打造IP,或弄培訓,或做應用,或提供技術支持,都是方向點,就看自己在這些點上鑽的是否足夠深。

行動之前,自己要想好,能夠積累就是多,不用重來就是快,這句話一直被我借鑑,我很受用。我目前算是找到打算深鑽的點,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希望你最後也能找到,然後一直努力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