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大隅良典:日本政府鼓勵技術應用輕視基礎科學的趨勢令人擔憂

記者 | 林子人

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學者頻頻獲得諾貝爾獎,一步步朝2001年提出的“50年內收穫30個諾獎”的計劃前進。這一現象讓中國人羨慕不已,然而一些日本學者亦指出了當下日本學界的一些令人不安的趨勢。

今天,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莫比烏斯論壇”上,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大隅良典指出,目前日本年輕學者正在遠離基礎科學,轉向應用科學,基礎科學相關學科的畢業生(特別是博士生)數量正在快速降低,這將對日本未來的科學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大隅良典的主要學術成就是闡明瞭自噬的分子機制及其生理意義,這對理解和治療自噬系統被破壞相關的多種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基礎科學的發展是難以預測的,而且要花很長時間,在我的經驗中,我花了30年時間才讓自噬這個現象成為一個比較熱門的研究方向。然而在基因研究中,我們還有許多基礎問題有待解決,”他說,“我相信科學不應只得到政府的支持,還應該得到全社會的支持。更多的公民喜歡科學、理解科學——這對人類的未來至關重要。”

論壇茶歇期間,大隅良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進一步指出,“科學的核心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提出問題,這一點非常關鍵。但技術或工程類學科更多關注的是解決問題。對於科學發展來說,最重要的是提出你需要解答的問題。”他認為,學界應該鼓勵那些有好奇心的年輕人意識到科學的重要性,讓他們意識到科學在推動人類進步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然而當下日本政府鼓勵技術應用、輕視基礎科學的政策傾向令他感到憂慮。他表示,在十幾二十年前日本政府曾經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非常大,而今反倒是中國政府開始越來越重視基礎科學研究,並投入越來越多的資源。

這是大隅良典第一次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他感嘆稱如此規模的科學盛會放在日本是難以想象的,因為舉辦這樣一個規格的會議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他非常高興地看到,此次論壇除了邀請頂尖科學家以外,還邀請了許多年輕學者。與成就斐然的科學家面對面交流是難得的機會,這對他們的學術發展是有益的。

另外,大隅良典還談及了美國和日本在基礎科學投資方面的不同做法:“美國有很多大型企業非常支持基礎研究,這和美國的體制和國民精神有關。美國有很多富人,他們願意通過捐款的方式為美國的基礎研究人員提供支持。這一點在日本是沒有的。但在近期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大隅良典本人就成立了一個基金會,用來支持投入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幫助他們與日本大型企業的高管建立聯繫,促進產研結合。

“通常來說,如果有非常好的研究結果,項目就會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但問題是最開始的時候沒有人知道究竟哪個科研議題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在初期就為科研項目提供廣泛的支持,與此同時,科研人員自己需要具備這樣的一種能力,即評估哪些科學領域未來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