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口岸的“替代者”,出入尼泊爾的重要通道,卻鮮有人知

大家都知道,去尼泊爾旅行有兩種出行方式,一種選擇乘坐飛機,這樣的好處是高效便捷,節省時間,缺點是費用昂貴(土豪除外)。另一種方式是選擇乘坐汽車,這樣的好處是不僅節約成本,還能一路領略不同的風光,但缺點就是舟車勞頓,人困馬乏。

樟木口岸的“替代者”,出入尼泊爾的重要通道,卻鮮有人知

很多去尼泊爾旅遊的小夥伴都會選擇從樟木口岸出境,不過自從2015年那場尼泊爾大地震之後,口岸被迫關閉,人們不得不另一個地方去尼泊爾,這個地方就是樟木口岸的鄰居吉隆口岸。

樟木口岸的“替代者”,出入尼泊爾的重要通道,卻鮮有人知

吉隆口岸位於西藏日喀則市吉隆縣吉隆鎮,它與樟木隔山為鄰。吉隆”藏語為“舒適、歡樂”之意,據說是高僧蓮花生大師在這裡入藏的休息時,發現此地富有靈氣,就將此地命名為“吉隆”,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樟木口岸的“替代者”,出入尼泊爾的重要通道,卻鮮有人知

吉隆被稱之為“蕃尼古道”,公元7世紀初,吐蕃松贊干布派遣使者向泥婆羅(今尼泊爾)求親,迎親的隊伍在“芒域”(吉隆溝)迎娶泥婆羅王的女兒赤尊公主入藏。同時這裡也是“唐竺古道”,尼泊爾和印度僧侶由此入藏傳法,也有唐朝使者和高僧通過這裡進入印度學習佛法。現在的吉隆是中國連接尼泊爾的重要貿易通道,也是遊客去尼泊爾的必經之路。

樟木口岸的“替代者”,出入尼泊爾的重要通道,卻鮮有人知

很多人沒去過西藏之前錯誤的認為吉隆縣的駐地就是吉隆鎮,就像吉林省的省會該是吉林市一樣。其實不然,吉隆鎮距縣城70多公里,不要小看這短短的70公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景色,很難想象,一邊是典型的青藏高原特徵,另一邊是別具特色的江南風情。從縣城來吉隆溝幾十多公里的路程,路雖然不長,景色卻是瞬息萬變,原先滿眼還是是火山岩石裸露的荒蕪,轉眼間馬上變換成鬱鬱蔥蔥,濃密的叢林,瀑布從山林中飄灑而來,壯麗無比,讓人目不暇接。從高處眺望,遠處白皚皚的雪峰雲霧繚繞,彷彿置身在畫卷裡一般。

樟木口岸的“替代者”,出入尼泊爾的重要通道,卻鮮有人知
樟木口岸的“替代者”,出入尼泊爾的重要通道,卻鮮有人知
樟木口岸的“替代者”,出入尼泊爾的重要通道,卻鮮有人知

相比於縣城地廣人稀,吉隆鎮是個地地道道的邊陲繁榮小鎮。這裡“高樓林立”’,古木成林,街上的商鋪鱗次櫛比,遊客絡繹不絕,街上中外餐館比比皆是,各具特色,吃喝玩樂,應有盡有。

樟木口岸的“替代者”,出入尼泊爾的重要通道,卻鮮有人知
樟木口岸的“替代者”,出入尼泊爾的重要通道,卻鮮有人知

眾所周知,吉隆鎮因吉隆口岸被大家熟知,口岸建在吉隆溝河谷之中,威嚴莊重的國門矗立在河谷中格外顯眼,相比之下,對面的尼泊爾簡易、寒酸的移民局相形見絀多了。不僅如此兩國邊境是以河道中心為界,橋上也是別具特色,靠近我國一側是鋼板路,靠近尼泊爾那邊說坑坑窪窪的石子路,一條路,兩個國家,兩種境遇。更有意思的是尼泊爾的貨車都裝扮的花花綠綠的,給讓眼前一亮,是這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樟木口岸的“替代者”,出入尼泊爾的重要通道,卻鮮有人知
樟木口岸的“替代者”,出入尼泊爾的重要通道,卻鮮有人知
樟木口岸的“替代者”,出入尼泊爾的重要通道,卻鮮有人知

吉隆口岸也曾是國家一類陸路口岸,後因樟木口岸繁榮而“消聲滅跡”,直到一場大地震,它重新迴歸人們的視野。繁榮、忙碌、喧鬧已經成了它新的代名。每天從這裡出關入關的遊客絡繹不絕,商貿往來異常繁榮。不過聽說樟木口岸也快重新開放了,不知道到時候兩個口岸是比翼雙飛呢還是此消彼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