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杯酒釋兵權,背後是五代無數皇帝努力的結果

有一個笑話,說是一個人肚子餓了,吃了四個包子還不飽,再買第五個包子吃了一半,此人感覺飽了。於是心理暗想,早知道就買第五個包子就好了。作為笑話,很多人能馬上反應過來此人想法的荒謬。但是在真實歷史中,很多人其實會犯同樣的錯誤,只看到最後一個包子的效果。

宋太祖趙匡胤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就是這樣。歷史只會宣傳宋太祖的英明神武和舉重若輕。彷彿趙匡胤一出手,幾杯酒就解決了晚唐五代武將跋扈的問題,而晚唐五代的列位前輩都計不及此。事實上,宋太祖趙匡胤不過就像故事裡的第五個包子。他之所以能實現不就是兵權。背後是晚唐五代無數被拍在沙灘上的前浪為他打下的基礎。

所謂的杯酒釋兵權,背後是五代無數皇帝努力的結果

趙匡胤劇照

五代第一次削藩的努力和失敗後藩鎮的反彈

大家知道,唐朝安史之亂後,進入到地方藩鎮和中央勢力均衡的狀態。唐朝隨著這樣的均勢又延續了150多年,被黃巢起義打破平衡之後,唐朝遂土崩瓦解。在這之前,其實歷代唐朝皇帝就開始瞭解決節度使為代表的武將跋扈的問題。

五代前期的削藩努力,以朱溫和李存勖這一對冤家的所作所為為代表。

公元907年宣武節度使、梁王朱全忠篡唐建梁,改名朱溫。作為藩鎮上位的皇帝,自然知道自己要坐穩這個位置,必須要防備著以前的同事,現在的下屬——這一群虎視眈眈的藩鎮。於是朱溫祭出削藩大招,那可是殺的血流成河,魏博鎮的羅紹威作為朱溫的兒女親家。他屬下的跋扈上百年的魏博牙兵,於公元905年被朱溫在一夕之間,誅殺殆盡。羅紹威作為魏博節度使,朱溫的親戚,從此只能成為朱溫的附庸。

然而此事的後果是河朔三鎮的另外兩鎮成德節度使王榕和義武節度使王處直馬上調頭投向了朱溫的一生之敵,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存勖的麾下。並從此讓朱溫人生的最後幾年在於李存勖的戰爭中不斷失敗,鬱悶中被兒子殺死。他一死,忠誠的手下大將楊師厚自行率兵接管朱溫費盡心力解決掉的魏博,再次建立魏博牙兵——銀槍效節都。

繼他之後的李存勖以弱勝強,百戰開國。更是要藉機削弱節度使的權力。在李存勖的時代。後唐控制下的節度使,一半以上的被調換過駐地,讓他們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並向節度使派出太監監軍。加強租傭使的權力,讓地方賦稅不經過節度使直接解到中央。並向地方派出伶官等自己人作為刺史,削弱節度使對屬地行政和賦稅的控制權。

所謂的杯酒釋兵權,背後是五代無數皇帝努力的結果

李存勖

結果,因為魏博一個小兵賭錢輸了這點小事居然引起嚴重不滿的全國藩鎮背叛了他們的皇帝。趁著藩鎮反叛而上位的李嗣源自然要對藩鎮有所表示,於是租傭使被取消,宦官監軍和伶人也被誅殺殆盡。

這一次朱溫和李存勖一對不共戴天的敵人前後進行的削藩失敗後。後面的五代皇帝全部是強勢節度使上位。

李嗣源一死,繼承人李從厚想讓幾大節度使調換一下防區。果斷被拒絕了。李從厚反而被鳳翔節度使李從珂帶兵反殺,趕出了首都洛陽。

然而李從珂上位還是要解決強藩,不然前車之鑑不遠,自己這個皇帝明天還是不是皇帝可要打個問號,而是同樣的劇本換個演員再次重演。這一次輪到李從珂要求姐夫石敬瑭換一下防區了。而石敬瑭也拿著李從珂剛剛演過的劇本,帶著契丹人,浩浩蕩蕩進逼京師取代了李從珂建立後晉。

後周世宗時期,中央禁軍實力終於徹底蓋過了地方節度使

相似的劇情一直上演,後晉石重貴與契丹人打得難分難解的時候,地方強藩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站在旁邊看戲,並趁著雙方兩敗俱傷時帶兵進京取代後晉建立後漢。劉知遠的繼承人對也要防著強藩,他把天雄節度使郭威全家殺光,想著沒有繼承人,郭威可能就忠心了。結果郭威又帶著他的雄兵來到京城。玩了史上第一次的黃袍加身。

所謂的杯酒釋兵權,背後是五代無數皇帝努力的結果

於是到了郭威的妻侄,後來收為養子的郭榮(親兒子全部被殺了)即位。各位驕兵悍將內心已經做好了拋棄這個年輕皇帝的打算。死道友不死貧道,誰當皇帝只要我的富貴得到保持就行不是。

於是高平之戰北漢軍一到,樊愛能、何徽率馬上帥右軍潰退,一路殺掠百姓,並造謠言說:"官軍大敗,餘眾已降。"幸虧周世宗不是普通角色。手下死士張永德、趙匡胤等也力戰不退。終於反敗為勝。

所謂的杯酒釋兵權,背後是五代無數皇帝努力的結果

趁著高平之戰之威,郭榮和李存勖潞州之戰以後一樣震住了坐穩了位置。那些提早拋棄皇帝潰退的樊愛能們七十多個人自然沒有好果子吃,而力戰不退的趙匡胤們在世宗的心理佔住穩定的位置。

世宗和李存勖一樣是一個能打的皇帝。在位的短短五年多,三伐南唐,攻取淮北十四州,南征後蜀,北伐契丹,基本上戰無不勝。趁著自己領兵出征。不斷把地方節度使的精兵悍將劃撥到自己的禁軍帳下。禁軍中也不斷換上自己信任的人比如趙匡胤。

到世宗逝世之前,後周禁軍終於全面的壓過了地方節度使,世宗這樣雄才大略的皇帝親領,底下的人也不敢有非分之想。

可惜上天給世宗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再次黃袍加身,站在巨人肩膀上杯酒釋兵權

雄才大略的世宗英年早逝,臨死前因為自己的身世問題,不得已在五代亂世傳位給年幼的兒子郭宗訓。臨死前把把在禁軍中已經戰功威望素著的大將、郭威的女婿張永德的權利剝奪。把郭威的外甥李重進外放。想著把禁軍這一強大兵力交給羽翼並不豐滿的趙匡胤安全係數要高很多。

所謂的杯酒釋兵權,背後是五代無數皇帝努力的結果

可惜在他生前忠心耿耿,戰功赫赫的趙匡胤在他一死馬上就依靠強大的禁軍再次上演黃袍加身。

趙匡胤在當上皇帝,建立宋朝之後。手裡有一隻五代幾代皇帝不斷打壓地方節度使建立起來的碾壓全國的禁軍。當時的主要割據勢力南唐和後蜀又已經被郭榮打殘。加上趙匡胤作為親自帶兵上位的皇帝。在他手裡控制禁軍毫無問題。

於是他才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實施所謂的杯酒釋兵權,用新的,威望還不夠的將領取代老油條石守信等的位置。在制度上把禁軍的領兵權一分為三,並把軍隊的調兵權劃給樞密院。讓調兵權和領兵權分開。

所以,再有人把杯酒釋兵權看作趙匡胤一人之力所能達到了,那無疑是把歷史看作過家家。所有的歷史事件。都有他一個發展的脈絡。趙匡胤的偉大也是建立在五代皇帝一代代的努力之上的。

《宋史》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