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雨露均沾?藥店呼籲帶量採購


何時雨露均霑?藥店呼籲帶量採購


2019年醫藥行業一個很有分量的關鍵詞就是:“帶量採購”。

2018年年底“4+7”帶量採購橫空出世,2019年“4+7”11個城市“帶量採購”大幹快上。

在這11個城市,公立醫院的藥房“流量”在“4+7帶量採購”的東風之中扶搖直上。

就連一些鮮有外地患者造訪的公立醫院,也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熱情”,就像久居“冷宮”的妃子一朝翻身,萬千寵愛。很多操著外地口音的患者紛紛來買藥。

為什麼呢?藥品價格便宜。因為在這些實施了帶量採購的11個城市,購買的中標藥價格之低,簡直就讓人感動涕零。

基本上價格與“帶量採購”之前相比,都“腰斬”了,有的更是可以用“懸崖墜降”來形容。

有數據為證。國家實施“4+7”帶量採購後,醫院中標藥品大降價,與2017年同種藥品最低採購價相比,25箇中選藥品價格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更是高達96%。

就在“4+7”城市外的居民豔羨之時,今年7月中旬,又傳好消息:帶量採購明年將在全國實施。

這不是造福千千萬萬百姓的大好事嗎?如果隨著帶量採購的全面縱深,中標藥品種越來越多,價格直擊底價,這福祉是不是很有分量呢?

然而欣喜之餘,愁雲也有幾分。如今帶量採購的雨露僅是“公立醫院”獨享,為了幾盒藥,還要舟車勞頓去醫院,似乎也不甚方便。如果要是能在藥店也能以同樣的低價買到跟公立醫院一樣的藥品,那該多好啊?

然而目前“帶量採購”還沒有將藥店納入體系,這樣的願望可能一時難以如願。有人不禁要問,藥店等第三終端何時也能“雨露均霑”,享受“帶量採購”的採購低價呢?

“集採”之外,藥店的一曲悲歌

在“4+7”等醫改政策實施之前,藥店的同品種藥品在價格上,跟醫院相比優勢明顯。因而,彼時藥店整體都活得有聲有色。

也正是在那些時候,很多入局藥店行業的無論是單體還是連鎖,全身上下都沾滿了厚厚的“一層金粉”。

然而最近幾年,藥店曾經因為平價築起來的優勢在各類醫改政策還沒有完全澤及的情況下也漸漸式微了。

比如,今年聲勢浩蕩的“帶量採購”就讓不少藥店如沐秋風,寒意侵身。

在那些執行了“帶量採購”的11個城市,同一品規的藥品,中選“帶量採購”的公立醫院的價格,和院外藥店等零售終端相比,懸殊巨大,一個地板,一個天花板。

舉個例子吧!作為“4+7帶量採購”的城市之一西安市,其院內和院外價格就懸殊巨大。以某款國產阿託伐他汀鈣片為例,醫院僅要6.6元,而藥店卻要45元,如此懸殊的價格,老百姓用腳就在醫院和藥店之間做出了選擇。

一方面是,中標藥在公立醫院像春運搶購火車票一樣火爆;另一方面是,同款藥在藥店的藥架子上卻鮮有問津,或者是瞟一眼價格就詭異地笑一笑轉身走了。

於是乎,那些公立醫院“帶量採購”的中標藥,就這麼在藥店的藥架上銷聲匿跡了。

站在“帶量採購”集採的城外,看著裡面的公立醫院狂歡,藥店此時此景,悲涼如鯁喉間。

一旦公立醫院“帶量採購”明年輻射全國,中標品種越來越多,藥店的秋涼將更濃一籌。

何時雨露均霑,藥店的心聲

對於藥店,會這麼無緣無由粗暴地將同公立醫院“中標藥”同款藥品的價格掛得這麼“霸道”嗎?

其實,藥店也想和公立醫院一樣同品同價,無奈目前藥店等第三終端都沒有被納入“帶量採購”的體系,無法拿到跟公立醫院同樣“薄如蟬翼”的進貨價,也就無法給出跟公立醫院同樣的零售價格,只能硬著頭皮掛出“原價銷售”。

自然而然,消費者也就回流到了公立醫院,藥店也只能嘆氣的份兒。

那麼藥企能否主動給藥店降價,給出同公立醫院一樣的進貨價格呢?

目前藥企根本就沒有在全國、全渠道主動降價的意願和動力。縱然“中標藥”在零售終端失守,藥企也不會放棄在院外的價格體系,因為它也明白消費者會迴流到各級公立醫院購買它的藥。

可是這就苦了那些心急如焚的藥店了,畢竟自己的利益正在“4+7帶量採購”和“帶量採購擴圍”的政策中“決堤流失”。

目前零售藥店等第三終端正在翹首以盼“帶量採購”何時能夠雨露均霑?何時能夠讓它們“從圍城外走進圍城內”呢?

具體時間可能現在無法預估,但是零售藥店等第三終端和公立醫院同享“帶量採購”的政策紅利,應該不遠矣。

從目前“4+7試點地區”公立醫院執行“帶量採購”的成效來看,中標藥價格降價很明顯。

從“帶量採購”的中標藥價格前後對比,可以發現整體上價格都出現了“直升機式”的大幅降價,業界都用了“地板價”這一形象的比喻,來形容目前“帶量採購”對藥品價格的影響。從這一層面看,“帶量採購”的確解決了“看病貴”的問題。

然而“帶量採購不能雨露均霑”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

“帶量採購”,不可否認解決了“看病貴”的問題,但也衍生了“看病難”的問題。由於目前“帶量採購”僅僅只停留在公立醫院層面,於是消費者紛紛扎堆到醫院排隊購藥,這樣以來,本就人滿為患的醫院更是壓力山大,這也影響到那些正常就醫者的就醫體驗和就醫秩序。

另外,在醫藥分家的大趨勢下,藥店註定是承接醫院處方外流的主力軍,是消費者購藥的主戰場,它不能享受“帶量採購”的合理,於理不合,於大趨勢相悖。

從上述問題來看,帶量採購從“公立醫院”走向“藥店”,乃至其他第三終端;藥品降價從“公立醫院”蔓延到“藥店”,乃至其他第三終端,必定是大勢所趨。

其實藥店也在對“帶量採購”千呼萬喚,當然目前並非一池死水,毫無動靜。據悉目前廣東、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已經發文響應。而且在今年,山東、浙江兩省已經開始放開藥店集採權限,目前也是初見成效。

可以預計隨著“4+7帶量採購”輻射全國,為平衡醫院和藥店等第三終端的藥價,藥店所期待的“帶量採購雨露均霑”必將屈指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