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林左旗:“三驾马车”拉动产业扶贫

内蒙古巴林左旗:“三驾马车”拉动产业扶贫

义昌隆村扶贫车间让农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深秋时节,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隆昌镇义昌隆村的笤帚苗子加工扶贫车间一片繁忙,10多名妇女正在熟练地绑扎笤帚。50岁的贫困户董艳梅算了一笔账:姐妹们每绑一把精品笤帚能挣4元钱,一天能绑25把,一个月的纯收入就是3000元。“家门口有了扶贫车间,让我们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还不耽误种地、照顾家,比外出打工强多了!”笤帚苗子产业是巴林左旗产业扶贫的支柱产业,如今在笤帚苗子、肉牛、肉驴三大扶贫产业的拉动下,全旗有2.2万多贫困人口拔掉穷根,过上了好日子。

在巴林左旗,企业如果与农户签订了笤帚苗子的加工或销售订单,政府会按成交量的大小,每把笤帚给予0.1到0.3元的利益联结奖补资金。打开旗里的产业扶贫政策清单,从笤帚苗子到牛、羊、驴、药、菜等产业,每个产业都制定了基础建设、金融贷款贴息、利益联结、品牌创建等奖励补贴政策。今年以来,巴林左旗已整合各类资金2.2亿多元,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发展笤帚苗、肉驴、肉牛等扶贫产业,通过农牧业订单、吸纳就业、资产收益等方式,实现了产业扶贫项目的全覆盖。

内蒙古巴林左旗:“三驾马车”拉动产业扶贫

义昌隆村扶贫车间开发的精品笤帚品种繁多

一把小笤帚,扫出脱贫路

今年巴林左旗专门设立了3000万元的笤帚苗子产业推进专项基金,用于良种繁育、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全旗已建成5000亩育种基地,笤帚苗子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为了让笤帚苗子制品卖出好价钱,巴林左旗还开发出了7大系列、100个多花样品种的产品,已成为国内种类最齐全的笤帚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笤帚交易市场,“敖包”“契丹情缘”“东傲”等品牌笤帚制品已远近闻名。目前,全旗规模以上笤帚苗加工厂总量达到85家,生产加工能力达到8000万把(件),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459户9363人稳定脱贫。

赶着扶贫牛,日子有奔头

今年3月,富河镇乌兰坝村贫困户陶树森家养了2年的扶贫项目牛喜生牛犊,现在已经能卖到1.2万元,再加上母牛增重的增值,两年平均算账年均纯收入9800元。老陶能发牛财,除了政府的扶贫资金,还有合作社和企业的引领。放养牛犊,回收肥牛,是内蒙古广汇牧业发展有限公司重要的扶贫模式。企业为养牛贫困户每头牛免费送300元的保险,每吨饲料优惠100元,按市场价每斤加0.20元收购肥牛。如今,巴林左旗已形成以乌兰达坝、查干哈达、白音勿拉三个牧区和富河镇为核心的肉牛产业示范区,全旗肉牛年饲养总量达到15.7万头,累计带动2026户4254名贫困人口增收

内蒙古巴林左旗:“三驾马车”拉动产业扶贫

广汇牧业公司棚圈内的肉牛膘肥体壮

骑着黑毛驴,驮来钱袋子

走进巴林左旗五旺养殖专业合作社,1000多头基础母驴引颈嘶鸣,蔚为壮观。在种公驴养殖区,每头价值8万多元的种驴共有40头,它们是合作社的“宝贝”。目前,这个以种驴繁殖为主的合作社,已带动3个行政村的600多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合作社除了开展资产收益性扶贫外,还免费为养驴的贫困户进行肉驴防疫和品种改良,以高出市场价格收购贫困户的饲草料和驴驹,合作社用工80%都是贫困户。目前,巴林左旗已形成了“农户繁殖为主,大户育肥为辅,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撑并分类培育销售”的养殖模式。全旗已建成肉驴规模化养殖场12家,发展肉驴专业村30个,设置改良点30处,旗内肉驴年饲养量达到18.2万头,去年带动447户1028名贫困户养驴脱贫致富。

内蒙古巴林左旗:“三驾马车”拉动产业扶贫

富河镇五旺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肉驴黝黑健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