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式摄影?

诗悠帆

先给大家说说什么是中国式摄影,中国式摄影指一群人扛着长枪短炮去拍一个场景。说简单点:当一个摄影师在某个景点拍了一张照片,然后这张照片火了。那么马上就会有无数摄影爱好者拿着相机去这个景点,拍出无数一模一样的照片。

这就是为什么你去网上搜一个景点,会出现无数一模一样的照片。

给大家看看中国式摄影场景:

在景点无数人拿着相机拍算好的了,在那些车展或者有模特的展会上,你才能真正体会中国式摄影是什么。下面随便给大家看几张照片体会一下:







在国外你是无法看到这种一大帮人拍一个场景的情况的,所以被称为“中国式摄影”,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一,拿相机的不一定是摄影师

在以前手里拿着相机的,不是摄影师就是疯狂的摄影爱好者,摄影水平自然是没得说的。但是现在手机拿着相机的,可能是一个连快门都不知道怎么按的人。我以前出去拍照的时候,旁边一小伙子拿着单反相机来找我,让我帮忙调参数,然后给我看了一张这个景点的照片,说是想拍出这种效果。

二,摄影门槛降低

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摄影门槛的降低营造出了“全民玩摄影”的盛况。在以前相机是富贵人家的东西,穷人是玩不起的,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相机已经变成普通消费品了。在以前相机不是谁都能玩的,以前玩摄影是很考验技术的,不是谁都能拍的。但现在是数码时代,随便一个人拿着相机都能拍。即使他们不懂光圈,快门,感光度这些东西,只要按快门就行。

另外,现在学摄影很简单,想要入门也很简单,网上有很多免费教程,去搜来看就行。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认为有相机能拍出好照片

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大家有这样一个认识:用相机能拍出好照片。以前有个学生对我说:我想买单反相机,这个微单拍不出来好照片。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误的认识,就像你不会做饭,难道我给你一个高档的厨房,你就会做饭了吗?

玩摄影人才是最重要的,器材是其次,现在有很多人拿手机都能拍出非常惊艳的照片。

四,自己要拍什么都不知道

很多人看见别人在哪里拍出一张好照片了,马上拿着相机就去拍,而且是拍一张一模一样的出来。一味的去模仿别人,连自己要拍什么都不知道。就像你去买衣服,看见别人穿这件衣服特好看,然后自己就去买同款,但是自己穿着却不敢看。

总结:摄影变得越来越大众是一件好事,这能让摄影越来越好,越来越兴盛。以前在大家眼里摄影是一门高高在上的艺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但是现在大家都能玩摄影,都在进行创作,真正的参与到摄影当中来,这是好事。

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初学摄影就是模仿别人是怎么拍的,借鉴,学习别人拍的好的地方。但是不能一直模仿别人,从而失去了自己的特点。

对职业摄影师来说:自己拍的照片包涵了自己的思想,认知以及对摄影的理解,对美的表达。而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来说,摄影只是丰富自己业余生活,精神世界的一种活动,拍出来感觉不错就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在摄影全民化的同时,希望大家能提高自己,不要每次拍出来的照片都是“到此一游”的感觉。


摄影初级班

所谓的“中国式摄影”,是指很多普通爱好者拿着昂贵的器材,几十人甚至几百人扎堆在一起,日复一日地拍摄多年前大师们已经获得成功的作品。大部分都是风光和民俗人文题材。

大可不必对“中国式摄影”有偏见,你要明白,“中国式摄影”的本质,其实与摄影艺术无关。

中国的摄影爱好者,其本质是“

旅游人群”。这些年,人民生活富足了,手头宽裕了,精神文明上有追求。摄影作为爱好来说,既陶冶情操,又活动身体,还能开阔眼界,呼吸新鲜空气,还能拓展社交,结交新的朋友,确实要比打麻将健康多了。这本是一件好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摄影让大家找到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又可以尽可能地接近艺术。普通人不是艺术家,大众欣赏艺术的方式很简单直接,只要是美的,只要能获得瞬间的感动,就是艺术的具体体现。

相机作为消费电子产品,逐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国产手机厂商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巨大需求,纷纷以拍照作为突破点,推出的产品越来越强大。拍出好看的照片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突然变成了越来越简单的事情。消费者的需求,已经悄悄从“欣赏美丽的照片”,转变成“自己生产出美丽的照片”。

旅游成本的降低,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去欣赏世界美丽的风景。旅游与拍摄完美地找到了结合点,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了最佳的摄影平台。在这种大形势下,催生了很多“职业人文景观”,曾经誉为国内最美的各处风景,已经变成众所周知的外拍基地。一些当地人也专职成为了专业的摆拍模特。坝上、霞浦、漓江……我们看到成千上万的雷同的照片。每一个拍出合格照片的人都迫不及待地发到论坛、朋友圈,还要标注出地点。

仔细想想,这只不过是把过去与石碑、建筑、大树合影的到此一游照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到此一游而已。拍照的人获得了满足感、旅游链条挣了钱、厂商卖了设备、地方政府GDP得到增长,社会文化生活有所进步,又有什么不好呢?

摄影是一种活动,活动可以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对于摄影职业工作者来说,摄影产生价值的是创意和照片的内涵;对于绝大部分业余爱好者来说,参与活动之中,就是最大的价值。

只要高兴就好。


摄影师宇哲

还有中国式摄影这一说?

玩摄影这么久了、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看了你关于“中国式摄影”的描述。简单的说:拿着好设备 拍不出好照片,就是中国式摄影?

现在摄影普及度这么高,一个是大家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再一个 对美的追求 都是一样的渴望,出门旅游什么的 带个单反、也不是什么难事,纪录一下沿途风景,自己眼里看到什么就拍什么。但是谁规定的有好设备就一定得有好照片?


好设备和好照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中间隔着一个人,这个人 才是整合它们的关键

如果这个人很随意,目的性不是那么强,但他经济能力允许,买台飞思来拍他家阳台的花盆都行!那么看到他用飞思来拍几个破花盆,是不是就要说他:切~中国式摄影,那么好的设备 就拍出个这东西?


人才是主导一切的关键!

所以不要说什么中国式摄影,中国式旅游!其实世界上都是一样的:不同的人 在不同的领域 做着不同的事。法律上违禁的 有法律管!就算道德上有问题,我们也只能谴责!

但是个人喜好方面,人家一不犯法 二不缺德,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评判人家?

宽容一点,不是要你去理解他,也不需要你去接纳他,而是把自己位置方正,客观的去看就好啦。

为什么要拍照?我想并没有那么多理由,就像下图主人公说的:就想干一件自己想干的事儿,仅此而已!


光影的光阴社

(这就是我在乌兰布统草原清晨看到的中年摄影大军)


主要是整体摄影水平不高。

首先,是对摄影的理解不到位。

其次,是摄影艺术教育普及程度不高。

再次,就是昂贵的相机器材,和貌似复杂的技术,挡住了人们通向摄影艺术提高的道路。

前年夏天,我去乌兰布统草原,凌晨三点起床,跟着车队到公主湖和透风沟,去拍日出。

因为去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到了地方之后,人们一字排开,长枪短炮,各种相机,简直了!

我当时就惊诧于那些相机的昂贵和集中。

(拍马群时,业余摄影队伍更为壮观)


后来,我看到了其中不少人的作品,可以这样说,千篇一律的多,修图美化的厉害,真正有感觉,少之又少。

过去一直觉得我国的诗歌教育、书法教育、阅读教育、美术教育,有很大的缺陷和空间,现在知道了,摄影艺术教育,水平也不敢恭维,不容乐观。

(这是我用手机拍的逆光作品)


实际上,很简单。

就像书法的三要素是笔法、魔法、章法一样,

摄影应该从摄影的三要素开始,构图,色彩,光线。

先理解了这些,再开始实践。

(这是在乌兰布统草原,用手机拍的公主湖日出)


然后,避免掉一个误区。

摄影不是光为了拍得好看。

艺术的指向有三:真、善、美。美只占其中一部分。要想办法去拍到摄影里的善和真。

摄影是也为了表达感情,通过视野,通过视角,通过心灵,表达出作者的所感、所思、所想。

(这是在乌兰布统草原,用手机拍摄的一棵雾中的树)


我的建议是,大家可以大胆尝试学习手机摄影,前途无量,大有可为。

一是技术指标和相机很接近。

二是和相机相比,技术操作十分简单。

三是携带方便。

(这是我用手机拍摄的沂源农民的笑容)


最重要的一条是,手机摄影不会因为技术操作的难度,或者为了准备器材耽误时间和精力,可以直接进入到艺术创作状态中。

中国式摄影有待改善,中国式相机摄影,更有待被超越。

(这是用手机拍摄的山东电视台主持人)

(这是那次乌兰布统之行,用手机拍下的最满意的照片)

(完)


手机摄影艺术

摄影的门槛越来越低,现在的手机、相机引入很多科技技术,解决了一些基础问题,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拍出一张明信片式的照片。而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搞摄影,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容易上手,不象画画弾钢琴,需要练就基本功才能玩。


烟雾弥漫是人工的。张力 摄影

另外,现在的摄影比赛特别多。如果你有兴趣每天都可以找到或大或小的摄影比赛。甚至出现了很多摄影比赛代理机构。只要把照片发给代理机构,取什么标题?调什么颜色?参加什么类别?一条龙服务。我还听说还有带着出去创作,帮架好三脚架,调整好光圈速度的服务。

中国“摄影热”下,产生了大量摄影家。接过他们递过来的名片,没有不获某某国际大奖的。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内幕,只要交参赛费,得个什么“国际佳作奖”和“国际入选奖”很容易。

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好虚容,好面子是一些国人的习惯。

自己玩玩、高兴高兴挺好。但有一些摄影人玩出了很多出格的事。就如“中国式摄影”提及的场景。现在这一场景大有“发扬光大”之势,他们开始占领国外的一些著名景点。“长枪短炮”是标配,请问这样好吗?

“中国式摄影”过头了其实还会带来一些危害,追名逐利之风盛行。导致一些负面新闻常常出现。最严重的是过渡导演摆拍,无中生有。自以为拍成作品,成就大片,其实在内行人眼里只是个笑话。这样产生的照片是一堆坏照片。

很想对刚学习摄影的人说,想拍好照片应该首先知道什么是坏照片。


傅拥军

我就是“中国试摄影”一员。刚刚退休,过去就喜欢摄影,崇拜大片的摄影师。买过的胶片相机有“东方牌”135、佳能、宾得、单反美能达阿尔法7,卡片机有索尼、卡西欧,数码单反有尼康D80、佳能5D2、尼康D810、索尼R7M2。机器买了不少,摄影杂志同样也订阅了不少,有大众摄影、摄影之友、人像摄影、咔啪、影像视觉,自认为自己是一名摄影发烧友。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有时间上过摄影学习班,只是看看相关的书籍,偶尔有聚会朋友孩子结婚帮忙拍照,一直没有在摄影艺术创作上下过功夫,也没有能拿出手的照片,几十年在摄影方面就是这样若即若离地过来了。退休了!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家里人也怕我退下来一时不习惯,鼓励我拿起相机参加老年人的摄影协会,我倒是报了一个班。原先自认为有一点基础无非是从操旧业而已,哪曾想实战以后,尤其是参加各种拍照活动。我这个刚刚六十的人在队伍中算年轻的,大部分都是七十好几的老同志,也有八十几岁的。各个身经百战,斗志昂扬,比技术、比设备、不修片、比谁去的景点多,比谁能吃苦耐劳,我在其中都看傻了。跟团出去了两三趟,以前认为摄影是一个高大上的职业和技能,不是一般人能涉足的领域,多多少少还有一些神秘的感觉。现如今出去拍照,吃住没人挑剔,团费有的比旅游团费还高,然而食宿条件非常一般,还起早贪黑,哪里是穷乡僻壤,哪地势险要,哪原生态就去那里拍片。我刚开始想:这不是花钱找罪受吗?但是随着时间慢慢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与精神享受。再看看身边的那些男男女女的老同志们,有的身体并不是很好,但是为了追求摄影艺术的完美,按相机快门一瞬间的感觉,是无比幸福的!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姐,腿脚还不好,但是她非常乐观,肩负着设备,步履阑珊,却自豪地说:我就爱听快门的连拍声,那一瞬间觉得这世界都是我自己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无可厚非。我们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和追求越来越大,情感越来越丰富。我们民族风格又好热闹;好扎堆,哪里景点一出名大家蜂拥而至,虽然让人一时不能理解,但不必大惊小怪。这是新常态!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我们应该正确去理解,市场如何正确引导,锻炼了老有所为的退休人员,另外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地方财政收入,何乐而不为。我在这中间被感染、带动、认知、收获。其实我们应该庆幸自己能生活在这个年代。


TJ爱中华

似乎很多平常的事,加上了“中国式”一词之后都变得有些不同了。“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旅游”,甚至是题主所提到的“中国式摄影”。感谢题主,这个问题我将从以下方面回答。

客观看待中国式摄影,喜欢摄影何错之有

最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些人,尤其是一些自以为对摄影有一定了解的人,特别喜欢对别人发在朋友圈的照片评头论足:这个角度不对;你为什么不从那边拍;你试试走两步嘛;拍这么丑你也拍;不会拍就别浪费风景、浪费内存了嘛……


其实像前面那种善意的提点很多人也是愿意接受的,但像后面那些似乎就有些过分了,我愿意拍,你管得着嘛,你不爱看你别看阿。

其实这个现象放在中国式摄影上也是如此。

现在特别多的人都喜欢这么调侃,大片都是一个角度,一种模式。

在我看来,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喜欢摄影的人越来越多了,量上来了,质也就会提高的嘛。而且在刚开始,很多人喜欢拍照,又不知道该从何下手,那先从模仿入手也完全没问题阿。

无须刻意放大,简单对待即可

从个人角度来看,不论是什么什么事,如果被刻意放大就会受到大家的质疑。
所以在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也无须刻意放大,简单对待即可。


教你摄影教你美

中国式摄影目前已经演变成一个有些贬义的词语,确实有这么一部分人,烧着最贵的器材,拍着大师们早已经玩剩的题材,然后在各自的论坛里互相吹捧,通透,德味儿,学习了,然后又奔向下一个目标。这部分老法师确实让世人对于摄影带上了有色眼镜,也有极少数老法师确实目的不纯,不过就算如此,绝大部分的人真的还是喜欢摄影的。也许不懂构图,不懂后期,但是是从内心里喜欢,拍出来的也许一般,但是并不能阻挡他们的热情。我觉得只要是在不强迫,不给别人增加麻烦和负担的基础上,中国式摄影其实也是摄影在中国普及的一种另类形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不正规的时候,但是能开始才是最重要的!


qinlwang

随着生活富裕,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摄影,当今摄影与其说是一项全民艺术,倒不如说是全民运动。各个旅游景点时不时就会一大队背着长枪大炮的摄影军,他们拍取美丽的风景,同时,他们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一景,被称为独特的“中国式摄影”。

如果眼前见到的是一群美国佬或者穿制服的西方人摆出这般阵势,乍一看会以为什么地方又打起来了!而这种场面在国内大家早就习以为常了。

网络上把中国式摄影形象的总结出了有四种形态:有钱有时间的、有时间没钱的、有钱没时间的、没钱没时间的。从文字上就可以看出是和时间、金钱有直接关系的。他们行走在各个地方,美其曰采风。然而对于这种现象真的有两种解释,一方面摄影活动是一项非常吃力的体力活动,不止表现在路途上,更表现在器材的负重上,有的摄影师的背包就高达60斤,摄影带给他们快乐,也带给了他们健康;另一方面,从所谓“摄影艺术创作”的角度而言,那更应该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大家一起去照同一个景观或事物,可以用于自我欣赏,大部分都是“废片”。

牵牛老农田葛郎,今年70岁,是附近板堰村人,已从事摄影模特这个行当15年了。为了让摄影者拍个够,他几乎每天都会牵着牛、扛着耕地的犁具与挑担的农妇配合,在石板桥上走上3、4个来回。像这种现象,完全属于广大人民群众对摄影活动热情高涨的表示,总比在家打麻将来的好,是一种健康快乐的正能量。然而从意义上讲,这种拍摄的意义何在?可能自我娱乐的作用更大吧。

如果你为了交友,为了旅行中的另一种快乐,那么中国式摄影是比较高雅的正能量活动;如果你是创作,那么请与中国式摄影保持距离,摄影的道路是在未知中,依靠兴趣探索前进的,完全不必亦步亦趋、人云亦云,附庸风雅。


村里来了照相的

现在的中国人可以说是富裕起来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上升。早年间属于少数人拥有的照相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普及程度之快之高令人始料未及。尤其是数码摄影大行其道的当下,绝大多数人都喜欢这种方便快捷、拍摄成本低廉和技术门槛很低的“快餐”式摄影方式。

由于数码相机的高度普及,现在很多人都加入到摄影创作的队伍中来。长枪短炮配置齐全,三五成群群来群往。拿着高级相机,拍着廉价的照片,似乎每个人都享受着摄影所带来的乐趣。其实,很多人都是在盲从,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艺术,更不知道什么是摄影创作,只是觉得拍照相比较文学诗歌、绘画雕塑、音乐和书法等要容易得多,而且还能拿着专业设备在人前人后炫耀,满足虚荣之心。

由于国内没有优质的摄影文化环境,从而导致老法师们在引领着摄影潮流。他们带着这些盲从的新手们去拍摄那些老掉牙的摄影题材,不过分地说是在不断重复拍摄大量的庸俗摄影,这种现象会严重制约摄影的创作的推陈出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