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醫院基於華米健康手環研究:房顫判斷準確度達94.76%

中新網10月31日電 近日,在曼谷召開的第十二屆亞太心律學會年會(APHRS 2019)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陳爾冬醫生介紹了基於華米科技(NYSE:HMI)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心臟健康研究成果:通過智能手環的ECG和PPG功能判斷房顫的準確度分別高達94.76%和93.27%,與專業醫師的人工判讀結果基本一致。藉助智能可穿戴設備,人們可以更有效地監測和判斷房顫,進行遠程、快捷、全生命週期的心臟健康管理。

亞太心律學會年會(APHRS)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國際醫學會議, 內容涵蓋心臟電生理學和心律失常領域的所有學科,本屆大會以“時代/分享/發展”為主題,共有來自全世界的3000多名專家學者參會。北大醫院同華米科技的這項研究成果獲選在大會上進行了展示。

北大医院基于华米健康手环研究:房颤判断准确度达94.76%

從2019年5月開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聯合華米科技,開展了一項針對智能手環房顫檢測的特異度和敏感度的臨床研究:通過使用華米Amazfit米動健康手環1S和RealBeats AI生物數據引擎,對受試者(包括房顫患者和非房顫患者)同時進行手環ECG和PPG信號採集以及12導聯ECG檢查,以12導聯ECG判斷結果為金標準,分別計算ECG和PPG房顫算法的靈敏度和特異性。

研究結果顯示,在全部受試者中,ECG和PPG判斷房顫的準確度分別達到了94.76%和93.27%。

據瞭解,為檢驗華米科技RealBeats AI算法,試驗將採集到的手環ECG數據,先由兩位專業心電圖醫師分別判讀,如二人結果不一致時再由一位資深電生理專業醫師再次確認,作為手環ECG人工判讀的結果。再將手環ECG房顫算法的判斷結果與人工判讀結果比較,結果表明算法的靈敏度、特異性和準確度與專業級醫師基本一致。

房顫是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我國房顫患者數量據估已超過800萬。2018年中國房顫指南指出:30歲至85歲居民房顫患病率為0.65%,且隨年齡增長患病率呈上升趨勢,8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7.5%。

陳爾冬醫生表示,房顫可導致腦卒中、心力衰竭、痴呆等疾病,而常無任何不適感覺,發現房顫時可能已帶來嚴重危害。而可穿戴設備的出現,尤其是採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可穿戴設備,使健康人或高患病風險人群,可以實現長期的自動監測、及時預警。更早的干預治療措施,將更有效地減少因房顫而導致的殘疾、失智,甚至死亡等嚴重後果。

而藉助華米自主研發的高精度PPG傳感器和RealBeats AI生物數據引擎,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環實現7x24小時的全天候心臟健康監測,輕鬆地記錄下實時的心臟數據,當出現房顫、心律不齊等心血管疾病時,手環能在第一時間發出警報。

北大医院基于华米健康手环研究:房颤判断准确度达94.76%

陳爾冬醫生在APHRS 2019現場

華米科技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智能可穿戴創新公司,也是國內首家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智能硬件企業,於2018年2月在紐交所上市(NYSE:HMI)。華米一直致力於基於智能可穿戴設備,為用戶提供更加科學、高效的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具有ECG心電圖功能的Amazfit健康手環,2018年其可穿戴設備的ECG功能獲得了CFDA認證。

今年,華米旗下自主品牌Amazfit連續推出了米動健康手錶和米動健康手環1S(黃山1號版),二者均採用了華米自研的黃山1號芯片,通過其內置的RealBeats AI生物數據引擎算法,可實現生物特徵本地識別、ECG心律不齊、PPG心律不齊本地實時甄別等功能。同時Amazfit米動健康手錶也是國內主流智能手錶市場上,首款支持ECG功能的手錶。

近日,華米還宣佈旗下Amazfit GTR 47mm、Amazfit GTS兩款產品,新增“心臟健康檢測(房顫)”功能,進一步豐富了具有健康功能的產品陣營。資料顯示,華米自主品牌AMAZFIT 在2019年第三季度的出貨量達100萬臺,而今年8月華米剛宣佈,其智能設備全球出貨量累計突破了1億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