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对空”有多大胜算?明明打不到战机,为啥还装高射机枪?

李飞


著名的苏制ZPU–4高射机枪,口径14.5毫米,它的目前服役的最大口径枪械,1950年代苏联研制它的目的就是给营团步兵提供一种打击低空飞机的速射武器,但是1960年代初军用飞机全面进入到喷气机时代之后,由于喷气机飞行速度快,而ZPU–4这类的高射机枪由于打击高度和距离都太近了,并且还是人力瞄准和操纵左右方向界、高低仰俯界,再让它对抗喷气式飞机已经力不从心!所以,仅十年的光景它就退居到了二线。

二战期间美军也装备M16型四联12.7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M2重机枪改进的),用来对抗德军低空来袭的飞机,但是当时的战斗机低空飞行都在300公里左右,高速飞行时为500公里,用人力操纵机枪去打飞机实在是勉为其难!因为对一般人来说视觉神经传到大脑,还要计算提前量、再传到手部神经...对于飞行速度300公里快的飞机来说反应是迟钝的!能不能击落飞机完全凭运气...所以,美军虽然也装备了高射机枪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对地面目标进行火力压制,由于效果不佳,二战之后美国不在研制高射机枪了,而是回归到它之前对地面目标打击的主要任务当中。

越南战争爆发后由于越南的战场环境复杂,美军
使用了大量的直升机参战,主要进行“空中蛙跳战术”,由于直升机不受地形限制,飞行速度快、作战半径远,可以实施突袭...等一些全新的战术优势,侵越美军在越南投入的各型直升机10000架以上!

为了应对美军的这种全新战术,越南在我国和“苏东集团”的支援下,大量使用了高射机枪对抗来袭的美军直升机群,直升机相比较于固定翼飞机飞行速度很慢只有200多公里,而且在悬停或者降落时是非常脆弱的,机身也没有防弹装甲,大口径的14.5高射机枪很容易将它撕烂!


这架CH–47在超低空被击落,很有可能就是被高射机枪打中的,因为射高800米
以下是高射机枪打击范围。
我军援越部队的56式高射机枪,仿制的就是苏制ZPU–4。

通过挖战壕、植被覆盖...等伪装手段,
外表很难被发现,我军援越高炮部队和高射机枪分队,通常采用预设假阵地、假目标对美军飞机进行迷惑,战术上采取在敌机的飞行线路上多阵地、长纵深布阵,使用集火近战的战法,也就是一个连的高炮或者高射机枪集中打击一架敌机,一个连几十根炮管或者枪管十秒钟内可以发射几百发小口径炮弹或者高射机枪弹,完全将美军飞机罩住不使逃脱!领袖说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军参战指战员充分的贯彻落实了这一战术指导思想。
美军在侵越期间直升机损失数量高达4800多架!大部分都是由小口径高炮和高射机枪击落的,美军也为此头疼不以,山高林密、芦苇丛生,而且高射机枪可不只是有四个管的那种无动力的笨重家伙,它也可以双管甚至单管使用,重量减轻后机动能力也大大加强,游击战术防不胜防!美军撤出越南后,紧接着苏联又陷入到阿富汗的泥潭当中,由于阿富汗也是地形地貌复杂,苏军也借鉴了美军在越南的“直升机蛙跳战术”,大量的使用了米–8/17系列运输直升机和米–24武装直升机护航,但阿富汗游击队仍然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法,将苏军的直升机引入到狭长的山谷当中,减慢苏军直升机的飞行速度,再使用多挺高射机枪居高临下打击直升机的旋翼机构位、发动机等脆弱位置将苏军直升机击落!这种战法也获得了不小的战果,也是对“毒刺导弹”的补充。

进入到1990年代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直升机的发动机功率大幅度增加,这样就可以安装更厚的防弹装甲,在战区运输途中,不论是运输直升机(注意图片里米–17安装着火箭弹挂架)还是武装直升机,不但火力比以前强大的了很多,防护措施也提高了一大截,再使用高射机枪打直升机已经很困难了,搞不好直升机没被击落自己反倒是被它一顿火箭弹覆盖...简易高射机枪的能力减弱,它又退居二线了,重点任务就是打击地面目标。
苏制ZPU–2,目前的高射机枪在战乱地区都是被安装在皮卡上,有了车辆作为载具,机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加上14.5毫米的巨大威力,在街头巷战中可以有效的封锁多个街区和高层建筑的窗户、压制敌狙击手...等任务;在野战当中也可以密集的覆盖1500米内的土木工事,打飞机不行了,干陆战的工作还是可以胜任的。

另外也要说一说坦克上的高射机枪,早年间给坦克安装大口径机枪确实是有防空的目的,但是就像前面说的那样,用人操纵机枪打飞机是很困难的事情!也许几千发子弹打中一两发都是运气,唯一有效的就是在飞机俯冲的过程中集中多挺机枪去截击/扰乱它的俯冲航线,使其改变俯冲路径,达到不能精确轰炸到目标的目的。到了现代随着精确制导航弹和专用打坦克的小型对地导弹出现,高射机枪就更没有起到防空的作用,既然是这样为何还要给坦克装大口径机枪呢?
《狂怒》

里的谢尔曼坦克的炮塔上安装了一挺M2型12.7毫米重机枪和一挺M1919型7.62毫米机枪,再加上主炮边上的同轴机枪和驾驶员边上的那挺M1919,一共是四挺机枪。

坦克是矛与盾结合在一起的移动堡垒,它的火力配置是有层次的,不但要有主炮还需要多挺机枪形成火力打击的层次,M1919机枪是打击600米之内的目标、M2重机枪负责600~1000米的距离,坦克炮实施800~2000米的目标打击。

这些机枪里面,M2不但有对空拦阻射击任务还有给主炮指示目标的任务,就是使用曳光弹打向目标,给炮手提供观察数据评估。

因为大口径机枪在1200米内的弹道平直,与坦克炮要在1200米内打击目标的弹道是一致的,所以有给坦克炮手/车长提供目标指示和弹道测算的功能。
当然它也可以平射打击600米以外的地面目标,这也就是坦克必须要配置一挺大口径机枪的目的,当然现代坦克的高射机枪都是以“遥控武器站”的形式安装在坦克炮塔上,在车内就可以遥控射击,不必再由人去操纵安全性大大的增加。

总之,高射机枪这种武器本来就是大口径机枪的一个分支,最早是配置给陆军连队远距离打击地面目标,后来飞机出现之后连队为了防空的需要,给了大口径机枪一定的防空任务,再后来随着飞机的技术水平提高,机枪打飞机根本不管用了,它也就回到了最初的打击地面目标的岗位了,武器装备就是这样在它的使用性能范围内,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要的就是一转多能。


皇家橡树1972


高射机枪的目的是防低空,在战场上从攻防角度看,处于劣势,没有胜算可言。

高射机枪,是军队步兵分队列装的一种高平两用大口径机枪,该枪具有较高的综合战术性能,能适应在各种地域和自然环境下作战。

该枪主耍用于步兵分队,做为低空防卫武器,可攻击战场上的敌方武装直升机与低空飞行器,以高射防空为主。同时兼有平射战术作用,对地面和水面目标射击时,可在2000米内毁伤敌方步战车,装甲输送车,轻型船艇等薄壁装甲目标。该枪还可用于在战场上封锁耍道或隘口,压制敌方火力点及歼灭敌集群生动目标。








老张品味


“地对空”胜算的高低还是要看什么武器了,防空导弹打击飞机之类目标的胜率高,打击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的胜率低。高射机枪的攻击对象并不是战斗机,而是低空目标,如直升机,空降兵,巡航导弹等等。不过随着高新武器的发展,高射机枪的作用也越来越不明显了。但高射机枪确实坦克上不可缺少的武器。

一般来说,高射机枪的对空射程为2千米,平射时射程为1千米。先来看一组数据,直升机的最大飞行高度为9000米,一般巡航高度也就是2000左右;巡航导弹的飞行高度往往在15米——20米之间;空降兵的跳伞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下,常见的是400米——800米,不过我国空降兵跳伞的最大高度为5000米。由此可知,无论是空降兵,巡航导弹,直升机都在高射机枪的射高之内,所以说,高射机枪的攻击对象正是这三种。



高射机枪选用的子弹和一般的机枪也不同,其一般选用穿甲燃烧弹和穿甲燃烧曳光弹,为的就是具有良好的穿透能力。在使用这两种穿甲弹时,高射机枪可以穿透20mm厚的均质钢板。现役武装直升机的防御也不差,尤其是重型武装直升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机体可以抵挡12.7mm子弹和23mm炮弹的攻击。而高射机枪的口径一般有12.7mm和14.5mm,用高射机枪对付武装直升机是不合适的。


现代战争中能用上高射机枪的场合是相当少的,就拿空降兵,直升机,巡航导弹来说。当面对敌方这些武器和人员时,那守方可以说是败迹已漏,因为这三型武备都是在战争快结束时才用的。战争的初始阶段,往往是海空军的对抗。海空军拼完之后,就要面对敌方的陆军和空军的联合打击。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使用高射机枪的必要吗?在不掌握绝对制空权的时候,是不会冒险将空降兵派出去的,这样无异于羊入虎口。

尽管巡航导弹的飞行不快,但这是相对其他武器来说的。对于操作高射机枪的人来说,巡航导弹的的飞行速度是极快的。还没等操作人员反应过来,巡航导弹就飞走了。所以说,在现代战争中,高射机枪基本上是没用的。

现如今,发生大规模陆战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即便是有,那也是装甲集群之间的对抗,根本轮不到高射机枪上场。虽说高射机枪在大规模战争中没什么作用,但是在巷战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巷战时,进攻一方会面临高楼大厦的阻碍,而防守一方必然会利用这些屏障进行阻击。高射机枪可以击穿墙壁,对躲藏在高处的敌人展开打击。毕竟坦克主炮有射击死角,还是需要高射机枪来清扫周边的敌人。



可以看到的是,高射机枪并没有消失在坦克上,而是装在了遥控武器站上,继续为坦克提供保护。(图片来自网络)


江山何沉


够不着不要紧!

迫使它们飞高一点,再飞高一点……

上面有雷达、导弹等着呢!


戴条条


打不着轰炸机、战斗机,还可以对付直升机、无人机等等,也可以平射压制地面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