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產房:癲癇患者,病情發作中分娩,她竟不知道自己做了媽媽

在我們醫院的婦產科,夜班從晚上5點鐘開始,到第二天早上8點結束。

每一天的深夜,在產房,都發生著不同的故事……

懷孕期間,有一種比較致命的疾病,產前子癇。產前子癇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一種特殊的嚴重臨床表現,如果孕婦患有這種疾病,會有抽搐的症狀,導致意識的消失,陷入昏迷的狀態。最終的結局就是終止妊娠,孕婦對這種病是談之色變。

對於產前子癇不熟悉的人,往往把這種疾病和癲癇病搞混。其實,這是兩種不同的疾病。產前子癇的患病範圍侷限於妊娠期女性。癲癇呢,所有人都有可能患上。

記得有一次,我們就接診了一位癲癇的孕婦,當時,孕婦懷孕31周多,夜裡11點鐘,被救護車送到了我們醫院產房。

深夜產房:癲癇患者,病情發作中分娩,她竟不知道自己做了媽媽

孕婦小黃的丈夫說,當天晚上,他們正在看一部宮鬥電視劇,劇情正在激烈時,小黃突然從沙發上滑到了地上,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不止。丈夫急忙呼喚她,怎麼也叫不醒,丈夫趕快把她送到了建檔的醫院。建檔的醫院看到小黃這種危重情況,不敢處理,於是,按照轉院流程,又緊急轉到了我們醫院產房。

聽了小黃丈夫的介紹,接診的姜醫生責備的說:“你不知道嗎,癲癇患者不要看電視,要多休息,適量的運動,避免讓自己處於太激動,興奮或者悲傷的環境下,要保持心情舒暢,愉快。”

“我知道,我妻子病情已經穩定很長時間了,她也很想看電視,我就沒堅持。”小黃的丈夫自責的說。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的發作性疾病,發作前常常沒有預兆。如果是癲癇病患者,最好是在疾病治癒且停藥後再懷孕生孩子,如果暫時未能治癒,在排除有遺傳性疾病影響的條件下,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備孕,是可以懷孕生孩子的,生出來的孩子也是健康的。但是,就像姜醫生說的那樣,在懷孕期間,一定要避免情緒上的刺激。

深夜產房:癲癇患者,病情發作中分娩,她竟不知道自己做了媽媽

小黃到我們產房後,病情沒有緩解,依然躁動不安,好在胎心正常,肚子裡的胎兒暫時沒有大礙。姜醫生考慮到小黃才懷胎31周,決定收治小黃住院,在密切監護生命體徵的基礎上,進行保胎治療,防止胎兒出現早產,等到胎兒足月後,再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分娩方式。

計劃趕不上變化,到了凌晨3點,我給小黃做檢查時,發現小黃出現了規律性宮縮。3點30分,陰道少量見紅,宮口開了2指。3點40分,宮口已經開了4指。

看到病歷本上這些數字,姜醫生和我們都明白了,這意味著,早產無法避免。姜醫生果斷的更改了醫囑:“立刻停掉保胎藥物,準備分娩。”

問題來了,到底是讓小黃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產呢?小黃的丈夫很實在,說:“醫生,我們什麼都不懂,你們決定吧,怎麼安全怎麼來。”

因為小黃還處於癲癇病發作狀態,自然分娩,她無法配合,肯定不能按照我們要求的使勁兒用力,胎兒生不下來怎麼辦?

剖宮產呢,需要麻醉,加上早產因素,即使能在手術檯上把胎兒剖出來,也有可能會存在死胎的風險。

權衡再三,姜醫生對我說:“小紅,還是自然分娩吧。”

深夜產房:癲癇患者,病情發作中分娩,她竟不知道自己做了媽媽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話,可是我聽了,卻像有千鈞重。在產房,剖宮產都是醫生來操刀手術,我們助產士打打下手。但是,如果是自然分娩,就是我們助產士負責接生,醫生基本上不參與。

看著我有些猶豫,姜醫生笑著說:“你放心,這次,我們肯定要團隊作戰。”

的確,這一次的自然分娩,集合了全院的眾多科室,麻醉科、重症監護、小兒科的醫生都到齊了。

考慮到宮縮疼痛可能是導致小黃癲癇發作的根本原因,因此麻醉是關鍵。麻醉科的資深醫生馬主任需要解決的是,消除小黃疼痛,控制癲癇發作,包括麻醉期間氣道的管理和胎兒生命體徵的平穩。

憑藉著豐富的麻醉經驗,不大功夫,小黃在麻醉的作用下,躁動停止了,陷入了昏睡中。

誰都知道,自然分娩,基本上是通過產婦有意識的用力,推動胎兒娩出產道,可是,這一次,也是我頭一次遇到,產婦意識不清,根本沒有自發用力,完全依靠規律性的宮縮推動,胎兒在一點點的娩出。

在下面,我盯著產婦的產道,心裡祈禱著,一次次宮縮,胎兒的頭一點點的露出,胎兒夠頑強,也許是強大的求生願望,讓他慢慢的鑽出了小黃的產道。

5點33分,新生兒出生了,最讓我們高興的是,在監護胎心時,胎兒的胎心始終都很好。

而在分娩過程中,產婦小黃一直處於昏睡中,她根本沒有意識,自己已經生出了孩子,成為了一名母親。

新生兒屬於早產兒,被送到了早產兒科病房,24小時監護,經過抗感染等治療,小寶寶生命體徵穩定,體重也快速的增加。

產婦小黃因為本人患有比較複雜的疾病,被轉入了相關的科室進行治療,病情穩定後,康復出院了。

深夜的產房,什麼事都可能發生,門鈴每一次響起,都是生命在叩門。靜靜的,聽助產士小紅姐為你講述那些生死相依、悲歡離合的產房故事。下一夜又會發生什麼呢?關注小紅姐的《深夜產房系列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